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康

作品数:28 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8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主义
  • 6篇马克思主义
  • 5篇社会主义
  • 4篇文化
  • 4篇马克思主义中...
  • 3篇意蕴
  • 3篇执政
  • 3篇中国传统文化
  • 3篇中国共产党
  • 3篇小康
  • 3篇理学
  • 3篇民族
  • 3篇共产党
  • 3篇国共
  • 3篇传统文化
  • 2篇新农村
  • 2篇新农村建设
  • 2篇执政理念
  • 2篇指向
  • 2篇社会建设

机构

  • 28篇江西省社会科...
  • 7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省社会科...
  • 1篇中共江西省委...

作者

  • 28篇黎康
  • 6篇赵美岚
  • 2篇尹世洪
  • 1篇郭杰忠
  • 1篇赖功欧
  • 1篇王一平

传媒

  • 13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农业考古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企业经济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鄱阳湖学刊
  • 1篇朱子学刊
  • 1篇全国社科院系...
  • 1篇全国社科院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村改居”社区韧性治理的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
2024年
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和城市脆弱性不断增加,韧性治理被广泛运用于城市治理实践,但“村改居”社区韧性治理这一议题未受到足够关注。“村改居”社区韧性治理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集体行动,是保持动态均衡的循环过程,是自发适应转型的策略互动。基于对所选案例的分析,发现“村改居”社区面临空间分化、权责悬浮、功能弱化、文化堕距等现象,通过营建开放融合街区、统筹多元参与力量、织密社区安全防护网、共筑精神文化家园等具体做法,体现出弹性化治理、协同性治理、数智化治理、人本化治理的运作机理。面向未来,需要强化集约规划、协同共治、资源整合、共性凝塑,不断优化韧性空间布局、筑牢韧性组织基础、打通韧性管理梗阻、提升韧性文化底蕴,以实现“村改居”社区善治的价值目标。
戴丽黎康
关键词:村改居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百年学习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被引量:1
2021年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求索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一条宝贵经验,即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总是紧紧围绕时代主题、聚焦解答"时代之问",并紧密结合不断发展的具体实际,从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持续推进和着力深化全党的创造性学习,依托全党能力和本领的有效提升,有力地推动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百年学习史。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持续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不仅构成我们党战胜重大风险挑战的战略支撑,也成为党在新发展阶段接续担当时代重任的必然选择。
黎康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精神标识·历史底蕴·转化发展——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蕴含与实践指向被引量:8
2015年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就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精神特质、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进行了全面论述和系统阐释。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在党的历史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新话",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开始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辟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从战略高度和基于国际大视野,自觉而主动地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崭新时代,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基本遵循。
黎康
关键词:中华文化实践指向
“民族意识”与“世界眼光”的交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个基本经验及规律的阐释被引量:2
2008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关系着怎样通过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积累了非常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只有在"民族意识"与"世界眼光"的交融中,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意识与世界眼光的交融,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视野,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创新的原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民族意识与世界眼光相互交融的产物。
黎康赵美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意识世界眼光
“农禅并重”的历史意蕴及其现代启示
2017年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度。作为"农民的佛教",禅宗基于中华农耕文明的特点所开创的"农禅并重"道风,构成了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对于"农禅并重"的历史意蕴及其内在价值,应当而且需要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形态(自然经济)、伦理道德,以及禅宗自身的修行方式、制度创设、价值理念等不同层面去加以理解、审视和辨析。面对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现实需要,需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对"农禅并重"所蕴含的合理内核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能为中国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具有中国风格、特点和气韵的生态智慧和思想资源。
赵美岚黎康
关键词:历史意蕴
珍视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2011年
对于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如同辛亥革命这般重大的历史事件,有时其无法通过历史发生的具体细节而传达出精神层面的价值与意义(如对民族命运的影响和对民族性格的再造等),却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大的时空尺度内得到新的审视、考量和彰显。
黎康
关键词:辛亥革命精神遗产民族性格民族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形成
2010年
在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形成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充足的思想资源与养料。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利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对中国古代兵书中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直接汲取和利用;(2)对中国古代典籍中具有谋略意味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中的合理因素进行改造、利用;(3)对记载于史籍的有关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战争谋略和智慧进行摄取并加以灵活运用;(4)对中国古代文艺作品、历史典故、民谚俗语、棋艺戏曲中的生活智慧加以提炼萃取,并用于对军事辩证法思想的阐释与说明。正是注重汲取中国传统智慧,从而使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具有中国特点和中国气派。
赵美岚黎康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辩证法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气派
试论中国传统农学对朱熹理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黎康
关键词:理学自然科学知识中国哲学
生态文明建设: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方略的全面跃迁被引量:2
2012年
我们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孕育准备到明确提出、再到全新定位的发展过程。党的十八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新的系统阐释和战略定位,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理解更趋丰富而深刻,对生态文明建设意义的把握更趋全面而准确,对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选择更趋成熟而完备。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实现并彰显了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方略的全面跃迁。
黎康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执政理念执政方略跃迁
现代化视野中的小康社会建设被引量:3
2010年
"小康社会"作为一个独具中华民族致思特色的传统概念,因邓小平的阐发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代名词。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历史进程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和认识深化,集中反映了我们党适应社会历史发展变化,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特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有机结合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构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全球化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中国利用全球化提供的历史机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和谐世界"建设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和影响。
尹世洪黎康
关键词:目标指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