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忠
- 作品数:45 被引量:180H指数:6
- 供职机构:景德镇陶瓷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应然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携手与合作——“科学·创新·创业”论坛专家观点综述被引量:1
- 2006年
- 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携手与合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然趋势,有利于凸显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研院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场所,理所当然的、也必将成为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科研院所必须发挥各自优势,从不同角度和学科发挥好引领作用,当好建设者、研究者;要从文化力的高度,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江西要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之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创新创业人才。
- 郭杰忠甘庆华王文乐
- 关键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视野——英国大学学习考察的收获与体会被引量:1
- 2013年
- 从国际视野看,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从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方法、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目标、人才培养的需要与选择等方面学习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理念和经验。
- 郭杰忠
- 关键词:高校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孕育、形成和发展———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
- 2006年
- 《江泽民文选》是最深刻最全面最生动地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江泽民文选》一至三卷清晰地记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从1989年6月———2000年2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孕育时期;从2000年2月———2001年6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提出的阶段;从2001年7月———2002年11月,是江泽民同志全面、系统地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阶段。“三个代表”开始由一个重要论断发展成为思想体系。
- 郭杰忠
- 关键词:《江泽民文选》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位、特征与构建被引量:4
- 2008年
- 选择鄱阳湖流域建设生态经济区试验区,是因为该区各项资源较为富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论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内涵特质以及构建的体制机制与政策.
- 郭杰忠
-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3
- 2001年
- 郭旭周阳郭杰忠
-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教师队伍建设教书育人师生关系
- 科学发展观的生产力意蕴被引量:2
- 2007年
-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正确处理生产力发展的质与量、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 郭杰忠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生产力
- 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户需求期望研究——来自江西130村的问卷调查被引量:5
- 2015年
- 美丽乡村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30个自然村的问卷调研,运用潜类别分析(LCA)方法探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意愿(行为)与需求期望等反应,研究表明:江西省应按照"生产保障、基础建设、惠民扶持"的思路,建立持续高效、运转有序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运行机制,在充分尊重农户需求期望意愿的前提下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加大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便捷的公共交通缩短地理距离,因地制宜地满足不同农户需求期望。
- 郭杰忠刘珊
-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
-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1
- 2007年
-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障。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企业党组织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积极探索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体制、机制、途径、方法,保证企业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发挥企业党组织推动经济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 涂晓玲邹慧郭杰忠
-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组织
- 江西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 2008年
- 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的“生命湖泊”,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湿地保护名录。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 郭杰忠
- 关键词: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观湿地保护鄱阳湖淡水湖联合国
-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及其实践与发展
-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方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石。由于这一理论的提出,才有了科学的历史观,才有了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产方式是整个人类大厦的...
- 郭杰忠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