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玉强

作品数:174 被引量:1,175H指数:20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66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3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2篇小麦
  • 25篇土壤
  • 22篇砂姜
  • 22篇砂姜黑土
  • 22篇黑土
  • 21篇施肥
  • 17篇性状
  • 15篇冬小麦
  • 15篇秸秆
  • 15篇高产
  • 14篇叶绿
  • 14篇叶绿素
  • 14篇基因
  • 14篇播种
  • 13篇氮肥
  • 13篇玉米
  • 13篇秸秆还田
  • 13篇还田
  • 9篇一体机
  • 8篇籽粒

机构

  • 146篇安徽省农业科...
  • 31篇安徽农业大学
  • 29篇安徽省农作物...
  • 9篇安徽省濉溪县...
  • 7篇蒙城县农业技...
  • 7篇安徽省蒙城县...
  • 5篇安徽科技学院
  • 4篇滁州学院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安徽省农业技...
  • 2篇泗县农丰农业...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农村综...
  • 1篇怀宁县农科所
  • 1篇安徽省农业机...

作者

  • 174篇乔玉强
  • 130篇曹承富
  • 126篇杜世州
  • 101篇赵竹
  • 87篇陈欢
  • 76篇李玮
  • 69篇张向前
  • 23篇张耀兰
  • 20篇马传喜
  • 16篇司红起
  • 16篇蔡华
  • 12篇张四华
  • 12篇刘永华
  • 9篇张存岭
  • 8篇夏云祥
  • 7篇潘月敏
  • 6篇姜涛
  • 5篇乔胜秋
  • 5篇李华伟
  • 5篇黄正来

传媒

  • 24篇麦类作物学报
  • 9篇华北农学报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激光生物学报
  • 3篇核农学报
  • 3篇农学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种子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8篇2024
  • 8篇2023
  • 14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23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15篇2015
  • 22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1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污泥生物炭添加对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2024年
为探讨污泥生物炭(Sludge biochar,C)和改性污泥生物炭(Modified sludge biochar,GC)添加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C和GC为材料,设置不同添加水平(0%,5%,10%,15%,20%)种植黑麦草,测定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C、GC均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及其茎叶和根含水量的提高,5%的添加水平显著提高了黑麦草茎叶和根的干重。C、GC添加对黑麦草TN含量的提高效果最显著,其次为TK。C添加对提高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大于GC,而对黑麦草养分含量及其吸收累积,GC大于C。应用C、GC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土壤pH,碱解氮和速效磷受生物炭类型影响。因此,土壤中添加5%~10%比例的C或GC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李玮汪军徐汝民杜世州乔玉强陈欢
关键词:黑麦草养分吸收土壤养分
一种小麦变量深施肥播种装置
本申请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小麦变量深施肥播种装置,包括:驱动车,其上表面固定有机架,用于支撑驱动整个装置;变量施肥组件,其设置在机架的内部,用于对施肥量进行控制;变量播种组件,其设置在机架的内部,用于对小麦的出料...
张向前杜世州乔玉强曹承富陈欢赵竹
普通小麦D染色体组上psy基因位点的分子证据
2010年
为检测普通小麦D染色体组是否存在psy基因,以扩增普通小麦(2X=AABBDD=42)psy基因的相同引物psy02和psy06在节节麦(2X=DD=14)中进行PCR反应。结果表明,引物psy02在节节麦基因组DNA中的扩增产物长206 bp,与普通小麦中扩增的196 bp序列同源率为93.0%,对应的第2外显子区域内仅有1 SNP;引物psy06在节节麦基因组DNA中的PCR产物长305 bp,与普通小麦中扩增的302 bp序列同源率达95.77%,对应的第6外显子区域内无SNP,说明在小麦D染色体组中存在psy基因,且psy基因部分外显子序列在D染色体组的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
蔡华马传喜司红起乔玉强
关键词:普通小麦节节麦D染色体组黄色素
一种小麦灌溉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麦灌溉装置。小麦灌溉装置包括灌溉车、混合机构、喷洒机构和移动机构,灌溉车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混合桶,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混合桶的顶部,转杆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转杆的杆壁上固定安装有等距分布的切刀,第...
张向前曹承富陈欢乔玉强杜世州赵竹李玮
文献传递
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品质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分析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对两年度3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16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小麦品种及不同试点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硬度、PPO活性、AWRC、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膨胀势、最终粘度、峰值粘度的变异系数较小;糊化温度、碱性水保持力、峰值时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SDS沉降值、PPO活性、黄色素含量、膨胀势、峰值粘度、保持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回升值、Zeleng沉降值、硬度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保持粘度这一品质性状基本上不受环境影响,比较稳定。
乔玉强马传喜司红起蔡华夏云祥
关键词:小麦基因型稳定性分析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为阐明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对2008-2012年度连续4年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小麦产量及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荧光参数、籽粒品质及赤霉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小麦产...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关键词:秸秆还田小麦荧光参数赤霉病
文献传递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砂姜黑土小麦根系和光合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为明确长期单一施肥模式效果间的差异,研究了5种长期定位(34年)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小麦根系和光合的影响。结果表明,CK(不施肥)的根系性状表现最差,MNPK(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与HMNPK(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总根尖数显著高于NPK(单施化肥)和M(单施有机肥)处理,NPK与M间的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差异不显著。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和HMNPK)相对于长期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M)能提高小麦上3叶的长宽。在孕穗期,MNPK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最高,但与HMNPK差异不显著;在灌浆中期(MNPK与HMNPK发生倒伏),NPK和M处理的光合特性表现优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MNPK和HMNPK,MNPK的光合特性亦优于HMNPK(倒伏最重)。在孕穗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相对于长期单施化肥和有机肥利于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改善;灌浆中期,M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现最优,MNPK的ΦpsⅡ、Fv/Fm、ETR、qP显著高于HMNPK。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总根尖数皆与光合高效叶片长宽及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系性状、产量与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Fm、ΦpsⅡ、Fv/Fm、ETR、q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_2浓度、Fo、q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得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虽有利于小麦根系及高效光合叶片长宽的改善,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下遇特殊天气由于肥力较高易发生倒伏,造成光合速度的下降。
张向前曹承富张存岭乔玉强杜世州李玮赵竹陈欢
关键词:根系性状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
消减砂姜黑土粘闭和提高有机质的土壤改良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砂姜黑土土壤施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消减砂姜黑土粘闭和提高有机质的土壤改良方法及装置,包括施肥箱和有机肥,改善砂姜土壤粘闭的核心方法是通过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通过犁耕翻土并在原有土壤中添加一些粗河沙、泡水...
李玮杜世州乔玉强曹承富陈欢赵竹丁永刚张向前尚云秋
一种含有丁硫克百威、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乙酸苄酯的复配驱鸟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丁硫克百威、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乙酸苄酯的复配驱鸟剂,所述复配驱鸟剂的活性成分为丁硫克百威、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乙酸苄酯三种成分按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所述的丁硫克百威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的质量比为2:1~1:...
潘月敏陈方新乔玉强许大凤周本国吴向辉周子燕
文献传递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为筛选砂姜黑土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季适宜的施氮量,通过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162.0、202.5、243.0、283.5和324.0kg·hm-2)对冬小麦产量、植株含氮量、氮素吸收强度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后,前两年小麦产量连续下降,降幅达4.1%~46.1%,从第四年开始产量增加,增幅为5.7%~12.8%,尤其以配施纯氮243.0kg·hm-2的增幅最高。在秸秆还田配施低量氮(162.0~202.5kg·hm-2)和过量氮(324.0kg·hm-2)下,小麦整个生育期植株含氮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拔节、开花和孕穗期;配施高量氮(243.0、283.5kg·hm-2)时小麦植株含氮量分别在越冬期和拔节至孕穗出现高峰。小麦植株吸氮强度在各生育时期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配施低量氮肥会导致小麦生育后期发生早衰。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下,小麦达到最高产量9 860kg·hm-2时植株的适宜含氮量为3.12%~4.72%,拔节和孕穗期较高。氮肥农学效率、植株地上部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施氮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综合考虑,冬小麦生长季玉米秸秆还田适宜的配施氮量为243.0kg·hm-2。
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陈欢曹承富
关键词:秸秆还田氮肥氮肥利用率冬小麦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