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世州

作品数:151 被引量:1,188H指数:20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52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0篇农业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8篇小麦
  • 21篇土壤
  • 20篇砂姜
  • 20篇砂姜黑土
  • 20篇黑土
  • 19篇施肥
  • 19篇高产
  • 16篇氮肥
  • 15篇叶绿
  • 15篇叶绿素
  • 13篇栽培
  • 13篇秸秆
  • 13篇播种
  • 12篇冬小麦
  • 11篇性状
  • 11篇叶绿素荧光
  • 11篇秸秆还田
  • 11篇还田
  • 11篇超高产
  • 9篇氮肥运筹

机构

  • 147篇安徽省农业科...
  • 30篇安徽省农作物...
  • 9篇蒙城县农业技...
  • 8篇安徽省濉溪县...
  • 5篇国家农业信息...
  • 5篇安徽省蒙城县...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安徽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省农村综...

作者

  • 151篇杜世州
  • 121篇曹承富
  • 118篇乔玉强
  • 93篇赵竹
  • 75篇陈欢
  • 68篇李玮
  • 62篇张向前
  • 30篇张耀兰
  • 13篇刘永华
  • 12篇张四华
  • 8篇张存岭
  • 7篇乔胜秋
  • 7篇王川
  • 6篇孔令聪
  • 6篇姜涛
  • 5篇李华伟
  • 4篇肖扬书
  • 2篇徐云姬
  • 2篇赵斌
  • 2篇黄林生

传媒

  • 17篇麦类作物学报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华北农学报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农学学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气象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10篇2024
  • 9篇2023
  • 14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24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2篇2015
  • 22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污泥生物炭添加对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2024年
为探讨污泥生物炭(Sludge biochar,C)和改性污泥生物炭(Modified sludge biochar,GC)添加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C和GC为材料,设置不同添加水平(0%,5%,10%,15%,20%)种植黑麦草,测定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C、GC均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及其茎叶和根含水量的提高,5%的添加水平显著提高了黑麦草茎叶和根的干重。C、GC添加对黑麦草TN含量的提高效果最显著,其次为TK。C添加对提高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大于GC,而对黑麦草养分含量及其吸收累积,GC大于C。应用C、GC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土壤pH,碱解氮和速效磷受生物炭类型影响。因此,土壤中添加5%~10%比例的C或GC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李玮汪军徐汝民杜世州乔玉强陈欢
关键词:黑麦草养分吸收土壤养分
一种小麦灌溉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麦灌溉装置。小麦灌溉装置包括灌溉车、混合机构、喷洒机构和移动机构,灌溉车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混合桶,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混合桶的顶部,转杆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转杆的杆壁上固定安装有等距分布的切刀,第...
张向前曹承富陈欢乔玉强杜世州赵竹李玮
文献传递
一种农业播种机械设备用均匀播种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业播种机械设备用均匀播种机构,包括料种箱和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料种箱的底部,所述调节机构中的电动推杆滑动连接于料种箱底部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连接板、软管、出料管、挡块、第一电机、连接...
杜世州乔玉强曹承富陈欢张向前李玮赵竹
文献传递
一种稻麦联合收播一体机的播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稻麦联合收播一体机的播种装置,它包括播种装置、传动装置以及固定装置;所述播种装置包括通过焊合而成的种子箱、离合器、播量调节装置、输种管、输种管支架以及焊接在种子箱与输种管支架之间的连接板;所述传动装置...
杜世州王冠军曹承富王川乔玉强乔胜秋
文献传递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本文以目前安徽淮北地区主推品种烟农19、皖麦50和济麦20为材料,对小麦超高产栽培氮素运筹技术进行探讨,旨在为指导淮北地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合理运筹氮肥,实现超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刘永华张四华
关键词:小麦超高产栽培氮肥运筹技术
文献传递
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为筛选淮北地区的小麦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该地区主栽优质高产半冬性小麦品种皖麦52为材料,设置6个播期S1(10月3日)、S2(10月10日)、S3(10月17日)、S4(10月24日)、S5(10月31日)、S6(11月7日)和4种密度D1(基本苗120×104株·hm-2)、D2(210×104株·hm-2)、D3(300×104株·hm-2)、D4(390×104株·hm-2),分析了不同播期和密度组合下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以S2D4和S3D4最高,成熟期以S2D3和S3D3最高.灌浆中期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以S2和S3两个播期较高.在同一密度下,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灌浆期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F.、Fm、Fv/Fm、ETR和(O)PSII)皆以S2和S3较高,而在同一播期下则皆随密度的增大而下降.S2D2、S2D3、S3D2和S3D3组合的产量分别为7 790.5、8 122.4、7 826.4和8 261.1 kg·hm-2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且高于其他处理.综合来看,淮北小麦主产区皖麦52的适宜播期为10月10-17日,适宜密度为210万~300万株·hm-2.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关键词:冬小麦播期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
前期灌水对小麦中后期根系性状与冠层光合的影响
[目的]为明确小麦前期(拔节前)不同灌水方式对中后期根系性状、冠层光合及产量影响的潜在机理,揭示小麦根系性状与冠层光合间的关系.[方法]在人工玻璃防雨蓬下,研究前期10种不同灌水处理对小麦中后期根系性状、冠层单叶面积、叶...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
关键词:根系性状叶绿素密度光合能力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荧光
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4
2013年
为了探讨淮北地区晚播冬小麦合理高效的氮肥运筹模式,以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氮或孕穗期追氮减少了群体透光率,提高了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改善了小麦旗叶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有利于叶片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光化学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与成穗率。氮肥运筹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拔节期追氮且基追比6∶4的施肥方式显著提高了每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追氮处理,增幅达到5.5%~10.8%。此外,氮肥后移和增加基追比例可明显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硬度。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270 kg·hm-2,拔节期追氮且基追比6∶4和孕穗期追肥且基追比4∶6的氮肥运筹模式是晚播冬小麦实现高产、优质的理想施肥方式。
张耀兰曹承富李华伟乔玉强赵竹杜世州
关键词:冬小麦晚播氮肥运筹叶绿素荧光特性
一种麦玉轮作中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麦玉轮作中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方法,将不同的轮耕方式交替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以及有机质含量,本发明筛选出较优轮耕方式即免耕‑深松‑免耕‑翻耕;此外采用50%苯噻菌酯和喹啉铜悬浮剂药...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李玮赵竹张向前陈欢
文献传递
灌水量和时期对小麦影响的研究综述被引量:10
2015年
水资源不足是限制中国北方地区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关键生育期的水分亏缺对小麦的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而适时适量灌水不仅可有效降低干旱胁迫的危害,而且有助增强小麦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针对小麦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需水特性合理灌溉,是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阐述了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光合效应、养分吸收积累、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指出今后在小麦节水灌溉方面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环节,试图为中国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及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帮助。
张向前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
关键词:灌水水分利用率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