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向萍

作品数:63 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鹌鹑
  • 8篇基因
  • 6篇养殖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育种
  • 5篇家禽
  • 4篇野生鹌鹑
  • 4篇山鸡
  • 4篇水禽
  • 4篇饲养
  • 4篇分子
  • 4篇SNP
  • 3篇动物
  • 3篇信号通路
  • 3篇野生
  • 3篇野生日本鸣鹑
  • 3篇杂交
  • 3篇沙门氏菌
  • 3篇伤寒沙门氏菌

机构

  • 31篇中国农业科学...
  • 30篇扬州大学
  • 24篇江苏省家禽科...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全国畜牧总站

作者

  • 63篇刘向萍
  • 22篇常国斌
  • 20篇朱静
  • 17篇陈国宏
  • 12篇顾华兵
  • 12篇李婷婷
  • 11篇窦新红
  • 10篇王克华
  • 10篇常洪
  • 10篇梁忠
  • 7篇马腾
  • 7篇陈蓉
  • 6篇郭晓敏
  • 6篇朱静
  • 5篇王金玉
  • 5篇王洪志
  • 5篇张静
  • 5篇王生存
  • 5篇范梅华
  • 5篇李新

传媒

  • 12篇中国家禽
  • 10篇中国禽业导刊
  • 8篇中国畜牧杂志
  • 4篇畜牧兽医学报
  • 4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研究
  • 2篇动物科学与动...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家禽科学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5
  • 2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家禽产业发展历程、现状、面临挑战及建议被引量:1
2024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禽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历经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优化时期以及以环保为重点的全面转型时期,但也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生产效率不高、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等挑战。本文在简要梳理家禽业3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家禽业发展取得的成就,针对家禽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政策建议。
朱静李婷婷施寿荣李蕾蕾宋真刘向萍
关键词:家禽业养殖规模
细菌内毒素对鸡NLRC5受体及IFN基因转录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鸡NLRC5受体及IFN基因对不同细菌内毒素的诱导表达变化,为禽类NLRC5受体的分子功能及其参与先天免疫调控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用不同浓度的(0、0.1、1.0、10.0μg.mL-1)来自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EC)和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ditis,SE)的2种内毒素(LPS)分别刺激鸡天然巨噬细胞系(HD11)2、4和6h,在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并设计相关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鸡NLRC5受体以及下游功能基因IFNA和IFNB的转录量变化,探讨HD11细胞对不同来源的细菌内毒素的免疫反应。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和10.0μg.mL-1的EC-LPS、SE-LPS均能诱导HD11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但0.1μg.mL-1组未能诱导成功;不同细菌LPS诱导的免疫应答时间不一致,经EC-LPS诱导的NLRC5和IFNB基因均在刺激后6h达到转录高峰,与2、4h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但IFNA基因在2、6h达到高峰,而在4h下降,呈"V"型转录趋势。SE-LPS诱导的NLRC5和IFNA、IFNB转录量随时间均保持一直上升的趋势,在6h达到高峰,且与对照组及2、4h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NLRC5受体与IFNA和IFNB共同参与了细胞对细菌内毒素的免疫应答,NLRC5基因可能对鸡先天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常国斌陈蓉栾德琴张颖刘向萍马腾戴爱琴周伟陈国宏
关键词:IFN先天免疫
一种鉴定泰和乌骨鸡特异性的分子标记
本发明涉及动物育种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鉴定泰和乌骨鸡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所述鉴定泰和乌骨鸡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其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其引物序列如SEQ ID NO.2和3所示。用SEQ ...
刘向萍王洪志朱静俞燕张静许明李婷婷窦新红王克华
文献传递
江苏省商品蛋鸭生产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4年
为全面了解江苏省商品蛋鸭生产状况,2022年8—10月,江苏现代农业(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通过现场填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江苏省泰州、盐城、扬州和南通4市的49家商品蛋鸭养殖企业进行专项调研。结果显示:江苏省商品蛋鸭养殖场以中小投资为主,61.2%的调研企业投资在50万元以下,98%的调研企业采用地面平养的方式,饲养方式粗放;蛋鸭养殖户思想观念传统,养殖户在销售鸭蛋过程中缺乏话语权;饲料成本上涨和自然灾害对蛋鸭养殖造成较大影响。结果提示,需转变养殖观念和饲养方式,提高鸭蛋质量,促进江苏省商品蛋鸭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张丹梁忠戴有礼刘向萍顾华兵王晓峰张静朱静李婷婷段炼李新
关键词:蛋鸭饲养方式
抗鸡SAMHD1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单克隆抗体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鸡SAMHD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A8‑2‑1,及其分泌产生的抗体与应用。所述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A8‑2‑1的保藏编号:CCTCC NO:C2020250。IFA和West...
俞燕李建梅周生徐步姜逸吕玲刘向萍高明燕程旭沈欣悦韦玉勇
终端消费变化趋势对我国家禽业稳产保供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挑战、机遇及对策被引量:1
2020年
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迅猛发展,我国家禽业成为整个畜牧业中产业化经营程度最高、规模化经营比重最大、带动相关行业最广的一个产业[1]。截至2019年底,我国禽肉产量2239万吨,位居世界第二,禽蛋产量3309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家禽业在保障我国禽产品市场稳定供给方面贡献巨大,尤其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产能大幅下降的当下,禽肉成为稳定我国肉类消费结构的唯一力量。而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年轻一代“90后”“00后”的成长,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日趋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场景化。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消费时代将给我国家禽业带来哪些挑战?我国家禽业如何在保障禽产品稳定供给的同时,兼顾新消费时代消费者的偏好?本文在分析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新消费趋势对我国家禽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及潜在的发展机遇,尝试提出新消费时代我国家禽业稳产保供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朱静顾华兵刘向萍梁忠
关键词:禽蛋产量居民食品消费家禽业终端消费禽肉产量禽产品
鹌鹑的起源及演化被引量:8
2001年
常国斌常洪刘向萍
关键词:鹌鹑野生资源保护
江苏省不同规模蛋鸡养殖场成本收益分析
2021年
江苏是我国蛋鸡主产区之一,据省统计部门数据,2020年全省蛋鸡存栏1.94亿只、鸡蛋产量203.65万吨,均居全国第5位。江苏蛋鸡养殖区域特征明显,主要集中于盐城、徐州、南通、泰州、淮安等市。其中,盐城、徐州、南通和泰州存栏蛋鸡占全省总量的比例达85.88%。
朱慈根朱静顾华兵刘向萍童海兵王勇
关键词:鸡蛋产量蛋鸡养殖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pegB基因的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分子鉴别方法的建立
2023年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准确、简便区分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方法,研究通过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pegB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存在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于此建立了一种特异性PCR方法用于鉴别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耗时短,检测限为10.14 pg/反应。临床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操作比传统方法更为简便。该方法的建立为准确区分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提供了实用技术,将在分子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龚建森庄林林张笛张萍刘向萍朱静董永毅窦新红
关键词: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PCR单核苷酸多态性
野生与家养鹌鹑种群杂交后代遗传变异机制初探被引量:3
2010年
不同种群间的杂交是丰富遗传变异最常见的手段,也是保护野生濒危物种常用的方法之一,研究杂交后群体遗传变异水平和机制对动物遗传资源保护、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微卫星DNA标记对中国境内分布的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鹌鹑群体及其杂交后代(F1、F2代)的遗传变异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1代鹌鹑群体每个座位平均检测出4.14个等位基因,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5834和0.6265,具有比杂交亲本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F2代遗传多样性有所降低,平均检测出3.57个等位基因,有4个等位基因在杂交过程中因遗传漂变而丢失;同时发现F1代、F2代与杂交亲本的遗传分化趋势不一致,F2代鹌鹑与野生日本鸣鹑遗传分化系数最大,为0.0712;而F1与之最小,仅为0.0275,表明鹌鹑杂交后代的遗传分化受分散过程的作用,主要受遗传漂变的影响。表明杂交可能是造成群体无定向分化及遗传多样性丧失的主要机制之一。
常国斌常洪刘向萍胡国顺陈国宏
关键词:鹌鹑杂交遗传漂变微卫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