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敬光

作品数:43 被引量:25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6篇地震
  • 15篇震源
  • 13篇震源机制
  • 12篇台网
  • 7篇震源机制解
  • 7篇测震
  • 6篇地震台
  • 6篇地震台网
  • 6篇余震
  • 5篇速报
  • 5篇主震
  • 5篇测震台网
  • 5篇M
  • 4篇地震速报
  • 4篇地震震源
  • 4篇数据产品
  • 3篇地震监测
  • 3篇地震目录
  • 3篇余震序列
  • 3篇震级

机构

  • 30篇中国地震台网...
  • 11篇国家海洋环境...
  • 8篇华南理工大学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防灾科技学院
  • 3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作者

  • 43篇刘敬光
  • 24篇邹立晔
  • 22篇梁姗姗
  • 12篇徐志国
  • 8篇黄志斌
  • 6篇杜广宝
  • 6篇任克新
  • 5篇周德光
  • 5篇陈宏峰
  • 4篇刘瑞丰
  • 4篇任枭
  • 4篇叶鸣
  • 3篇赵博
  • 3篇刘桂雄
  • 3篇洪晓斌
  • 3篇孙丽
  • 3篇丁秋琴
  • 3篇王兴梅
  • 3篇梁建宏
  • 3篇万永革

传媒

  • 9篇地震地磁观测...
  • 6篇中国地震
  • 6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现代制造工程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制造业自动化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计量与测试技...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地球物理信...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地面摆动式门闸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面摆动式门闸,本实用新型包括信号标志、楔块、转轮、电机、摆杆、连接机构和遥控器,电机、转轮固定在楔块下面,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轮连接;信号标志安装在楔块旁边,楔块、摆杆、连接机构依次连接,遥控器通过无线...
周德光叶鸣刘敬光
文献传递
新一代测震台网应急数据产品产出服务系统的构想与设计
<正>随着我国数字地震台网的不断发展,以及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等大地震的相继发生,为了更好地提升台网的观测与产出效能,发挥其科学与社会效益,针对大地震的应急数据产品产出工作逐步开展起来。2008年11月至20...
邹立晔杜广宝梁姗姗刘敬光闫恩辉陈宏峰
文献传递
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7.0强震的余震重定位及主震震源机制反演被引量:48
2018年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7年8月8日至10月31日期间四川九寨沟MS7.0主震及5200个余震序列进行相对定位,得到4036个重定位地震事件.采用中国区域地震台网观测到的宽频带垂直分向波形数据和W震相反演方法,得到了主震震源机制解.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序列分别沿NNW和SSE两个方向扩展,展布长度约58km,且这些余震主要集中在22km深度之上.余震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分区特性,即在主震NNW方向约5km处存在明显的西北和东南两区余震活动分界线;西北区的余震由深至浅具有较好连续性,而东南区却在约10km深度处存在不连续性.余震分布的这种分区特征,说明九寨沟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存在强烈的不均匀性.余震分布与主震破裂特征的一致性,证实了我们定位结果的可靠性.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展示出节面Ⅰ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246°/83.7°/-177°,而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为155.7°/87.1°/-6.3°,最佳质心深度为15.5km,矩震级MW为6.5.根据余震分布较为垂直和主震震源机制解两节面的倾角均在80°以上,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结果,推测此次九寨沟地震为与节面II参数相近的一次高角度的左旋走滑型事件.
梁姗姗雷建设徐志国徐锡伟邹立晔刘敬光陈宏峰
关键词:余震序列双差定位震源机制
SeisComP3地震实时监测与自动处理系统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实时监测与自动处理系统SeisComP3的发展历程、主要功能和基本架构,并对其主要模块做了详细说明,最后对该软件的特点加以总结,从而为SeisComP3系统操作与使用人员提供帮助和支持。
徐志国邹立晔梁姗姗刘敬光
关键词:数据获取
省级测震台网速报评比的自动化实现
2016年
为了提高测震台网速报评比工作效率,国家地震台网中心依据《地震速报技术管理规定(2015修订版)》,开发了省级台网速报评比软件QUET,实现了台网速报评比自动化,并为准确而高效地完成速报评比任务,乃至今后测震台网和台站评比的日常化管理都奠定了基础。本文阐明了QUET软件的设计思路,描述了其功能和结构,并对软件各模块予以介绍,最后对软件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
杜广宝刘敬光邹立晔梁姗姗
关键词:速报自动化
汽车底盘测功机转动惯量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底盘测功机转动惯量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牵引绳(1)、滑轮(2)、砝码(3)、光电计时器(4),牵引绳(1)一端与汽车底盘测功机滚筒(5)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2)与砝码(3)连接,滑轮(2)安装在滚筒...
于善虎权小菁叶鸣刘敬光
文献传递
SNN算法在测量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针对协同神经网络SNN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联想记忆和自寻优等特点,提出将SNN算法应用于测量信息处理的新方法。仿真实验表明,应用SNN算法处理存在的噪声干扰和数据残缺等测量信息问题的效果良好。
刘敬光刘桂雄周德光洪晓斌
关键词:协同学
2023年土耳其双强震震源机制中心解及震源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理解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双震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剖析双强震的孕育背景和发生条件,根据1976年1月至2022年10月全球CMT目录的震源机制解反演了土耳其双强震震源区及其邻区震前构造应力场,并模拟在其作用下各种形状断层上产生的相对正应力和剪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震前主要处于NNW-SSE向挤压和WWS-EEN向的拉张状态,且以拉张应力为主。这与阿拉伯板块向北运动,推挤安纳托利亚地块和安纳托利亚块体被迫向西逃逸相对应。(2)M_(W)7.8地震的断层破裂几乎沿应力场的最大剪应力平面发生,是在区域走滑型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沿应力场最大剪应力平面进行的正常能量释放。M_(W)7.5地震与背景构造应力相差较远,推测为M_(W)7.8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触发的结果。
关兆萱邓淼刘敬光黄少华冯淦李枭
关键词:剪应力构造应力场应力场反演
用sPn计算内蒙地震的震源深度被引量:55
2004年
震源深度是地震定位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讨论了用sPn测定震源深度的可能性。sPn对于测定地壳内震源深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利用记录到的sPn震相计算了 2 0 0 3年 8月 16日发生在我国内蒙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 ,并对该方法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任克新邹立晔刘瑞丰刘敬光
关键词:SPN震相
基于协同论的网络测控系统协同机制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基于协同论引进协同理念,将其应用于网络测控系统中,具体分析基于IP模式的网络测控系统协同机制,提出实现协同机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刘敬光刘桂雄洪晓斌周德光
关键词:协同论网络测控系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