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 2018年
- 目的:分析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平均分为两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介入术围术期进行细致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再出血,脑血管痉挛以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介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进行细致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盖小博王然尹萍于晶刘爽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护理措施
- 宫颈腺癌组织中TERC基因扩增与p16ink4A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①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子宫颈病变组织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the human telomerasegene,hTERC)基因...
- 刘爽
- 关键词:TERC基因P16INK4A蛋白KI-67蛋白子宫颈腺癌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先天性畸形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2
- 1998年
-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宫内感染与先天性畸形的关系,并确定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类型。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近8年来我院尸检畸形儿41例(畸形组)及同期尸检非畸形儿19例(对照组)进行了主要脏器的HCMV检测,对部分PCR阳性的组织标本,用原位杂交技术(ISH)确定HCMV易感组织细胞类型。结果畸形组HCMV阳性率为46.34%(19/41),对照组阳性率为5.26%(1/19),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畸形组中HCMV脏器阳性率为20.46%(35/171),而对照组仅有1份肺组织呈HCMV阳性,阳性率为1.28%(1/78),两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HCMV感染在消化系统畸形中更多见,但各系统畸形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畸形儿脑组织中HCMV阳性率最高(41.38%,12/29),与其他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CR阳性的17份标本中仅6份ISH阳性,位于脑组织的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部分间质细胞、肺上皮细胞等。结论HCMV宫内感染与先天性畸形密切相关;脑是HCMV最易侵犯的器官;PCR与ISH结合用于HCMV的诊断,既敏感。
- 卢彦平翁霞云谷志远宋海静赵海潞刘爽曾木英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畸形先天性畸形宫内感染
- 维生素B_1配合针灸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 舒军萍黄敏蒋晓栋刘爽
- IFN-γ基因转染膀胱癌瘤苗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被引量:2
- 1998年
- 探讨转IFNγ基因膀胱癌瘤苗的可行性。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携带鼠IFNγ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入鼠膀胱癌细胞系BTT739中,免疫荧光法检测转基因细胞MHCI类抗原表达;动物实验观察其致瘤性和抗肿瘤免疫功能。结果显示:建立能自分泌IFNγ的膀胱癌瘤苗BTT739/IFNγ,瘤苗细胞MHCI类抗原表达量明显增加,致癌性显著降低,并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CD+8T淋巴细胞在抗肿瘤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辛军王晓雄孟书礼王鑫刘爽刘玉晶
- 关键词:细胞株免疫性
- TGFβ_1基因直接瘤内注射后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肿瘤的影响
- 1997年
- 用肺腺癌细胞株LM3小鼠背部皮下接种成瘤。于瘤体内多次多点直接注射pMAMneo-TGFβ1质粒DNA,并设空质粒和盐水注射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TGFβ1基因直接注射组肿瘤生长速度增快,肿瘤组织内结缔组织间质明显增多,但转移发生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取新鲜的肿瘤组织提取RNA,分子杂交证实,直接注入肿瘤组织内的TGFβ1基因获得了高效表达。结果提示,DNA直接注射法作为invivo基因转移手段有其不可低估的应用前景。
- 高平陆应麟葛学铭葛学铭付生法范文红杨和平
- 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
- P16^INK4A及Ki-67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P16INK4A及Ki-67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1例宫颈腺癌(宫颈腺癌组)及34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的石蜡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P16INK4A及Ki-67蛋白的表达,并对61例浸润性宫颈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正常宫颈腺上皮P16INK4A及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53%、20.59%,而宫颈腺癌组分别为80.33%、81.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的表达与宫颈腺癌的临床分期、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型、肿瘤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Ki-67的表达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子宫颈腺癌组织中P16INK4A与Ki-67的表达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P16INK4A及Ki-67蛋白表达可作为宫颈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爽李亚里刘爱军姜淑芳张艾芃
- 关键词:P16INK4A蛋白KI-67蛋白宫颈肿瘤
- 膀胱癌IL-2基因瘤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被引量:1
- 1998年
- 探讨以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治疗膀胱癌的应用价值。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携带IL-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入膀胱癌细胞系BTT739中,流式细胞仪行细胞DNA周期分析。动物实验观察放射线灭活后基因瘤苗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建立能分泌IL-2的膀胱癌瘤苗BTT739/IL-2,DNA周期分析表明IL-2基因的导入及表达对BTT739细胞的增殖无影响。放射线灭活后BTT739/IL-2细胞丧失增殖能力,但仍能维持一定水平的IL-2分泌活性达2周左右。先用灭活的基因瘤苗免疫小鼠,可诱导免疫保护,3周后接种BTT739不形成肿瘤;用灭活的基因瘤苗治疗荷瘤小鼠,可使50%小鼠肿瘤消退并长期存活;对治愈后长期存活的小鼠再次接种高剂量BTT739细胞,仍无肿瘤形成。说明转染IL-2基因的膀胱癌瘤苗诱导的抗肿瘤作用对预防肿瘤的发生、抑制和清除微小瘤灶,防止膀胱癌复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辛军王晓雄孟书礼王鑫刘玉晶刘爽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膀胱肿瘤
- FISH技术检测宫颈组织TERC基因扩增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子宫颈病变组织中人端粒酶RNA(TERC)基因异常扩增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95例宫颈组织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结果①195例各类宫颈病变中,慢性宫颈炎33例,ClN134例,CIN2/3(包括原位癌)3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30例,宫颈腺癌61例,用FISH检测TERC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03%(1/33)、29.41%(10/34)、72.97%(27/37)、100%(30/30)、91.80%(56/61),子宫颈鳞癌与腺癌TERC基因的表达较宫颈上皮内瘤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RC基因的扩增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且TERC扩增在子宫颈鳞癌与腺癌患者中无明显差异性;②TERC基因异常扩增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结论应用FISH技术检测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可以作为组织学诊断困难的病变确诊、病变预测及治疗后风险评估的手段。
- 刘爽李亚里姜淑芳胡凌云邹杰张咏梅张艾芃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宫颈腺癌TERC基因
- 不同导管对经股静脉途径插管行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操作成功率影响的研究
- 郭亮亮孙旭阳李超栾哲刘爽刘江涛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