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芃
-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FISH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制片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张艾芃李亚里陈亚琼张全张咏梅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
- 人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临床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0年
- 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女性人群中感染率较高,与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密切。目前公认HPV是引起上述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子宫颈癌是一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全世界每年约有四十七万新发病例,并导致23万人死亡。随着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的发展,对HPV的检测和治疗成为预防子宫颈癌的重要手段。HPV疫苗研究及临床应用也进入崭新的时代。对HPV与子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 张艾芃李亚里
-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P16^INK4A及Ki-67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P16INK4A及Ki-67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1例宫颈腺癌(宫颈腺癌组)及34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的石蜡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P16INK4A及Ki-67蛋白的表达,并对61例浸润性宫颈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正常宫颈腺上皮P16INK4A及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53%、20.59%,而宫颈腺癌组分别为80.33%、81.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的表达与宫颈腺癌的临床分期、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型、肿瘤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Ki-67的表达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子宫颈腺癌组织中P16INK4A与Ki-67的表达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P16INK4A及Ki-67蛋白表达可作为宫颈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爽李亚里刘爱军姜淑芳张艾芃
- 关键词:P16INK4A蛋白KI-67蛋白宫颈肿瘤
- 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上皮细胞hTERC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
1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的取材及制片方法。
2探讨正常与异常宫颈鳞状上皮中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3分析高危型HPV感...
- 张艾芃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端粒酶HTERC基因
- 文献传递
- 端粒酶与hTERC基因在宫颈病变中检测及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发生在肿瘤早期,尤其在宫颈癌前病变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的程度与宫颈癌的严重程度及分级密切相关。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可能成为临床检测宫颈癌早期病变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早期发现宫颈癌并判断预后提供更好的辅助手段。
- 张艾芃李亚里张全
- 关键词:端粒酶HTERC基因FISH技术
- FISH技术检测宫颈组织TERC基因扩增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子宫颈病变组织中人端粒酶RNA(TERC)基因异常扩增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95例宫颈组织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结果①195例各类宫颈病变中,慢性宫颈炎33例,ClN134例,CIN2/3(包括原位癌)3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30例,宫颈腺癌61例,用FISH检测TERC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03%(1/33)、29.41%(10/34)、72.97%(27/37)、100%(30/30)、91.80%(56/61),子宫颈鳞癌与腺癌TERC基因的表达较宫颈上皮内瘤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RC基因的扩增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且TERC扩增在子宫颈鳞癌与腺癌患者中无明显差异性;②TERC基因异常扩增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结论应用FISH技术检测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可以作为组织学诊断困难的病变确诊、病变预测及治疗后风险评估的手段。
- 刘爽李亚里姜淑芳胡凌云邹杰张咏梅张艾芃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宫颈腺癌TERC基因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hTERC基因分析
-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中3号染色体hTERC基因扩增情况。
方法:对57例病理诊断为CIN(CIN1 8例,CIN2 15例,CIN3 34例;其中包括HPV感染46例与无HPV感染11...
- 张艾芃李亚里张咏梅张全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荧光原位杂交技术HTERC基因
- 文献传递
- 妊娠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C-Ⅱ检测妊娠及产后711例宫颈分泌物的HR-HPV-DNA。结果711份标本中,HR-HPV感染率15.07%,孕期及产后分别为15.92%、10.11%;<30岁13.43%,>30岁17.53%;5个年龄组分别为17.65%、13.01%、14.88%、21.57%、46.67%。结论HR-HPV感染率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比较,结果一致;产后比妊娠期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宫颈癌筛查是安全可行、必要的。
- 张咏梅李亚里高志英张艾芃熊莉华
- 关键词:妊娠期产后非妊娠期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hTERC基因分析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中3号染色体hTERC基因扩增情况。方法对57例病理诊断为CIN(CIN18例,CIN215例,CIN334例;其中包括HPV感染46例与无HPV感染11例)患者的液基细胞学检测剩余样本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TERC基因,同时以20例无HPV感染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为对照,将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3号染色体hTERC基因主要表现为2个杂交荧光信号,宫颈病变与HPV感染的宫颈鳞状上皮中,出现了hTERC基因拷贝数增多,在CIN1~CIN3中,HPV感染率分别为12.5%、86.7%、94.1%,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分别为25.0%、60.0%、82.3%,46例HPV感染的CIN中,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为80.4%,而11例HPV阴性的CIN患者中,其扩增阳性率为18.2%,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号染色体hTERC基因的扩增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程度相关,hTERC基因的扩增可能是HPV感染致端粒酶活性增加的早期事件。
- 张艾芃李亚里张咏梅张全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荧光原位杂交技术HTERC基因
-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14种高危型(HR)-HPV亚型在509例门诊患者的感染率。以组织学检测为标准评价MALDI-TOFMS技术检测宫颈病变的价值,同时对其中72例具有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临床样本用第2代杂交捕获方法(hybrid capture Ⅱ,HC2)进行检测,比较MALDI—TOFMS和HC2方法的一致性。结果509份门诊样本中HR—HPV总感染率为56.6%(288/509),其中感染率在5%以上的有8种亚型,分别为HPV16(60.1%,173/288)、HPV18(30.6%,88/288)、HPV39(20.8%,60/288)、HPV45(11.8%,34/288)、HPV52(11.8%,34/288)、HPV31(11.5%,33/288)、HPV35(5.9%,17/288)、HPV58(5.6%,16/288);多重感染占49.6%(143/288),二重感染最为常见。细胞学检查中HR—HPV感染的比例随病变级别上升逐渐增加,与健康对照组和炎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40,P〈0.05)。MALDI—TOFMS检测技术对组织学检测中高级病变检出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45.5%,阳性预测值为75.3%,阴性预测值为98.2%。MALDI—TOFMS与HC2检测技术的准确性为97.2%,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变诊断中MALDI—TOFMS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结论MALDI—TOFMS检测技术具有敏感度高、特异度高、通量高的优点,适用于临床HPV分型检测,尤其适用于大规模的宫颈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项目。
- 喻爽张艾芃李亚里王威李晶晶高扬杨玲梁羽李彩云汪建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