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艳

作品数:11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压疮
  • 3篇凋亡
  • 3篇早期压疮
  • 3篇卧位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凋亡
  • 3篇溃疡
  • 2篇压力性
  • 2篇压力性溃疡
  • 2篇体位
  • 2篇皮肤
  • 2篇不同体位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蛋白BCL-...
  • 1篇凋亡机制
  • 1篇凋亡相关
  • 1篇凋亡相关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机构

  • 10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10篇孙艳
  • 10篇姜丽萍
  • 7篇张纯瑜
  • 4篇涂倩
  • 4篇王艳艳
  • 3篇崔飞飞
  • 3篇张龙
  • 3篇代彦丽
  • 2篇唐玉超
  • 2篇曹伟
  • 2篇杨霞
  • 2篇翁晨曦
  • 1篇杨晔琴
  • 1篇张恩

传媒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股薄肌早期压疮局部腺苷三磷酸酶活性与兰尼碱受体1mRNA表达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ATP酶活性与兰尼碱受体1(RyR1)mRNA表达变化在早期压疮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1)未施压组,大鼠股薄肌部位末施予压强。(2)3次缺血再灌注(IR)组,用特制压力装置对大鼠一侧大腿股薄肌持续施压(22.47kPa)2.0h模拟缺血状念,继而停止施压0.5h模拟再灌沣变化,如此进行3次即完成3个IR循环。(3)5次IR组,处理条什同3次IR组但重复操作5次。处理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受压中心(末施压组取相同解剖部位)肌肉绀织标本,用比色法检测总ATP酶、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用ELISA法检测丙二醛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RyR1 mRNA丧达水平。对实验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总ATP酶活性分别与丙二醛含量、RyR1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RyR1 mRNA表达水平与丙二醛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未施压组总ATP酶、Ca^2+-Mg^2+-ATP酶、Na^+-K^+-ATP酶活性分别为(1.629±0.004)、(0.907±0.061)、(0.697±0.083)U/mg,均高于3次IR组[(1.365±0.004)、(0.784±0.020)、(0.581±0.017)U/mg,值分别为1707.0、29.8、15.2,P〈0.05或P〈0.01]以及5次IR组[(1.055±0.049)、(0.619±0.016)、(0.436±0.039)U/mg,F值分别为1107.0、169.9、65.7,P值均小于0.01];5次IR组此3项指标明显低于3次IR组(F值分别为322.8、341.7、94.0,P值均小于0.01),未施压组丙二醛含量为(7.5±0.6)nmol/L,明显低于3次IR组[(9.9±0.6)nmol/L,F=53.2,P〈0.01]和5次IR组[(13.7±1.3)nmol/L,F=76.9,P〈0.01];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9,P〈0.01)。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未施压组RyR1 mRNA表达水平为8.5±4.2,与3次IR组(3.3±2.
姜丽萍王艳艳张纯瑜孙艳
关键词:腺苷三磷酸酶类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能量代谢股薄肌压疮
凋亡相关蛋白Bcl-2与Bax在早期压疮组织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压疮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溃疡。根据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的分期标准,早期压疮是指局部组织受压一定时间后皮肤出现持续非苍白性充血征象,但表皮仍保持完整的组织改变。组织受压引起的缺血缺氧是其病理演变的主要诱因。许多研究证实:缺氧组织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而细胞凋亡机制也是近年来组织损伤与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压疮组织中细胞凋亡现象及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早期压疮形成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王艳艳姜丽萍张纯瑜孙艳涂倩
关键词:蛋白BCL-2细胞凋亡机制压疮慢性皮肤溃疡细胞凋亡现象
四种卧位局部体表压力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测量不同卧位压疮好发部位的体表压力,探索体表压力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压疮防护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0名健康志愿者取仰卧位、45°半侧卧位、90°侧卧位或45°半坐卧位,运用简易测压装置测量压疮好发部位的体表压力。结果不同性别志愿者不同卧位时体表压力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体表压力普遍高于女性;不同卧位时,体表相同受压部位的压力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半坐卧位时的骶尾部压力最大。志愿者取不同卧位时,身高、体质量及BMI与局部体表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各种卧位男性体表压力均高于女性,半侧卧位各受压点压力相对较轻。护理人员可根据体表压力分布特点选用适当卧位,以减少压疮的发生。
杨霞曹伟翁晨曦唐玉超孙艳姜丽萍
关键词:压疮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
不同体位下局部持续受压对人体皮肤血流灌注及温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了解不同体位下局部持续受压对皮肤血流灌注和温度的影响,为压疮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受试者于右侧卧位、仰卧位、半坐卧位3种体位下,持续受压1、2h时常见受压部位的皮肤压强、皮肤血流灌注量和皮温.右侧卧位时选取肩部、臀(髋)部、足跟部,仰卧位时选取肩部、骶尾部、臀(髋)部及足跟部,半坐卧位时选取骶尾部进行测量.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 不同体位下,体表同一受压部位(足跟部除外)皮肤压强均为仰卧位最低(P <0.05或P<0.01).右侧卧位、仰卧位均为足跟部皮肤压强最低,分别为(15.6±2.1)、(18.1 ±2.6)mm Hg(1 mm Hg =0.133 kPa),P值均小于0.001.持续受压1、2h时,3种体位下受压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均显著低于该部位皮肤血流灌注量基础值,且受压2h的血流灌注量较受压1h显著下降,P值均小于0.01.3种体位下,持续受压1、2h,各受压部位皮温均显著高于该部位皮温基线水平,P值均小于0.01;受压2h皮温与受压1h相比明显增高,P值均小于0.01. 结论 不同体位下局部皮肤持续受压将引起皮肤血流灌注量显著降低,皮温显著升高.
孙艳崔飞飞张龙代彦丽姜丽萍
关键词:体位皮肤温度压疮
持续卧床2小时受压部位压力及血流灌注的测量与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了解持续卧床期间不同卧位体表压力对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皮肤血流变化的差异,为压疮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侧卧位、仰卧位或半坐卧位局部压力的测量,并监测皮肤血流灌注变化。结果不同卧位其相同受压局部的压力存在差异(P<0.05,P<0.01),其中半坐卧位时骶尾部压力最高;持续卧床1h时,各卧位局部血流灌注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持续卧床2h时,仰卧位与半坐卧位骶尾部血流灌注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卧床时间的延长,3种卧位局部皮肤血流灌注均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持续卧床期间,卧床时间和体表压力均影响皮肤血流灌注状况;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卧床患者体表压力及皮肤血流灌注状况的监测,以获取压疮预警信息,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压疮的发生。
孙艳崔飞飞张龙代彦丽张纯瑜姜丽萍
关键词:卧位血流灌注压疮
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与早期压疮形成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压疮形成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发生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性,为临床早期压疮的有效防治寻找实证依据。方法复制前期制作成功的早期压疮动物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2只,均行10%水合氯醛麻醉后,实验A、B两组采用特制压力装置对大鼠股薄肌处进行施压。对照组(C组)不予以压力。两个实验组给予同一压强(22.47kPa),但给予不同压力循环,A组予以3个缺血-再灌注循环(3I/R,I=缺血2.0h,R=再灌注0.5h),B组给予5个I/R。实验终点,肉眼观察受压部位皮肤颜色和形态的变化,采集受压组织中心标本后所有大鼠给予安乐死。通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TUNEL荧光标记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分别观察皮肤肌肉组织病理学变化、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PO和MDA含量的变化: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实验组中的B组含量较A组显著增加(P<0.01)。AI: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随着压力循环的增加AI显著增高(P<0.01)。MDA与MPO呈显著正相关(P<0.01);AI分别与MPO及MDA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慢性缺血缺氧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可能是启动早期压疮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之一,并可能是促使其不可逆发展的潜在关键因素。
王艳艳张纯瑜孙艳涂倩姜丽萍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动物实验细胞凋亡
不同体位持续压力作用对局部皮肤血流灌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孙艳张龙代彦丽崔飞飞张纯瑜姜丽萍
不同卧位时压疮易患部位的人体压力/重力比值分布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通过测量三种不同卧位时压疮好发部位的压力/重力比值分布状况,探讨人体压力分布与局部组织受压的特征,为压疮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20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采取平卧位、侧卧位或半坐卧位,运用自制简易测压装置测量局部体表压力,计算压力/重力比值,运用SPSS 17. 0对其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局部压力与人体重力比值以及局部压力分布在性别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 不同卧位时体表相同受压部位的压力与人体重力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 男性骶尾部平卧位与半坐卧位压力与其重力比值分别为56. 46%,56. 81%;女性骶尾部平卧位与半坐卧位压力与人其重力比值分别为64. 38%,67. 00%.结论 人体体重与局部压力/重力比值分布有一定差异,不同卧位时,身体压力/重力比值分布女性均高于男性,尤其以骶尾部相差最大,足跟部相差最小;身体不同部位以骶尾部所占压力比值最大.
唐玉超翁晨曦杨霞曹伟孙艳姜丽萍
关键词:压疮卧位
氧合作用和血流灌注指标对ICU患者压疮发生的预警作用被引量:60
2011年
目的了解ICU压疮发病特征及氧合作用和血流灌注指标与压疮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压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通过皮肤检查和查阅病历,收集ICU患者的压疮发病情况及氧合作用和血流灌注指标等资料,将226例分为压疮组52例(为医院获得性压疮),非压疮组174例,并用SPSS 15.0对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动脉血酸碱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Braden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平均动脉压和Braden评分增加为ICU压疮的保护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外伤和其他类型疾病是ICU压疮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是压疮的危险人群,平均动脉压和Braden评分高者发生压疮的危险较小,呼吸系统疾病、外伤和其他类型疾病的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较大,年龄可能是压疮的间接危险因素。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加强对ICU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监测,从中获取压疮预警信息,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涂倩孙艳张纯瑜王艳艳姜丽萍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血气分析重症监护病房
Ⅲ°压疮皮肤组织iNOS、P53和细胞凋亡的变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Ⅲ°压疮创面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P53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的情况,探讨Ⅲ°压疮慢性病程形成的原因。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取9例患有Ⅲ°压疮病人的压疮溃疡组织,按压疮溃疡中心基底部组织、溃疡边缘组织进行分组,同时取4例手术遗弃的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各组标本iNOS、P53的表达情况,采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标本中的凋亡细胞。采用Image-prol-plus6.0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以积分光密度值(IOD)半定量检测iNOS、P53的表达强弱及凋亡细胞数目的多少。结果:压疮溃疡组织中心和边缘iNOS、P53的表达均强于正常皮肤组织,溃疡边缘组织表达强于正常皮肤组织(P均<0.01),溃疡中心组织iNOS的表达强于溃疡边缘组织(P<0.01),溃疡中心组织P53的表达强于溃疡边缘组织(P<0.05)。从正常皮肤组织至溃疡边缘到溃疡中心,凋亡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1),发生凋亡的细胞大部分是与修复相关的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iNOS和P53与压疮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呈正相关,不控制P53时iNOS与细胞凋亡相关系数为0.605,不控制iNOS时P53与细胞凋亡相关系数为0.457,P均<0.01。结论:Ⅲ°压疮创面组织中iNOS高表达产生高浓度的NO可能上调P53的表达,两者对创面组织中修复细胞的大量凋亡可能有促进作用,影响着压疮创面的愈合。
杨晔琴张纯瑜孙艳姜丽萍涂倩张恩
关键词:细胞凋亡压疮一氧化氮合酶P5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