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测绘科研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网络
  • 3篇地面沉降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BP神经
  • 3篇BP神经网
  • 3篇BP神经网络
  • 2篇沉降
  • 1篇地面沉降监测
  • 1篇地铁
  • 1篇地铁沿线
  • 1篇地学
  • 1篇地震
  • 1篇地震预测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资源
  • 1篇信息处理
  • 1篇上海轨道交通
  • 1篇神经网络技术
  • 1篇时间序列法

机构

  • 7篇上海市地质调...
  • 5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测...

作者

  • 11篇张金华
  • 4篇胡伍生
  • 2篇王浩
  • 1篇陈勇
  • 1篇王书增
  • 1篇王张华
  • 1篇李美娟
  • 1篇史玉金
  • 1篇王寒梅
  • 1篇黎兵
  • 1篇吴栋
  • 1篇战庆
  • 1篇袁孝
  • 1篇冒爱泉
  • 1篇聂红林
  • 1篇郭兴杰
  • 1篇秦昌杰

传媒

  • 2篇测绘科学
  • 2篇现代测绘
  • 2篇上海国土资源
  • 1篇科技情报开发...
  • 1篇测绘工程
  • 1篇2014年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层标地面沉降测量APP的设计与开发
本文以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开发的分层标地面沉降测量APP作为实例,介绍了基于Android移动设备平台,采用无线网络技术、WebService技术、蓝牙通讯等技术,实现分层标水准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传输...
王书增张金华
关键词:内外业一体化APP
第49届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年会简报
2013年
2013年10月20~26日,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英文简称CCOP)第49届年度会议和第63届指导委员会会议在日本仙台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张金华
关键词:地学
基于小波变换的周跳探测与修复被引量:5
2009年
探测和修复周跳一直是GPS定位中的关键问题。利用小波变换对相位减伪距观测量进行周跳探测。首先介绍小波变换周跳探测的一般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改进方法可以对周跳进行探测和直接修复,进而探测和修复多次周跳,同时有效地克服一般方法可能出现探测失误的缺点。这种改进方法的效果在实验中得到验证。
张金华胡伍生
关键词:小波变换周跳全球定位系统
上海海陆一体地质资源环境评价与安全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王寒梅黎兵史玉金陈勇张金华王张华战庆郭兴杰秦昌杰何中
在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长江口地质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对上海城市和重大涉海工程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近年来,中国提出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的要求,上海2035...
关键词:
关键词: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
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综合评价与应用
以上海市构建的“地下—地面—空中”三位一体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为依托,介绍了精密水准、GPS、InSAR以及自动化监测技术等多种地面沉降监测方法.重点从精度指标、经济指标、可靠性、人力成本、监测周期5个方面对这些监测技术进...
张金华
关键词:地面沉降信息处理
文献传递
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的区域短期地震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特别是短期与临震预测的水平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论文在详细分析研究地震数据特征以及常规地震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地震震级量化预测的新方法,此方法通过解算出地震参数和天文时变参数并建立地震预测模型,对未来预测周期内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进行量化预测。本文以实验区域为研究对象并选取6个月为预测周期,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和常规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研究。经回溯检验,其地震震级预测中误差分别为±0.78级和±0.61级,精度均有待提高。经过总结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创新的提出了基于线性回归与神经网络技术的地震预测融合模型,回溯检验结果表明,融合模型的震级预测中误差为±0.41级,地震预测效果显著提高。
聂红林袁孝胡伍生张金华王浩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天文因素
上海市地铁沿线地面沉降预测研究
2024年
针对地铁沿线地面沉降防治的问题,该文建立了基于月度累计沉降量时间序列的滚动预测模式,提出了“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同时根据2013—2020年地铁沿线地面沉降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监测成果,选取3个表征不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的永久散射(PS)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了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和“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等3种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均最高,体现了组合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对提升地面沉降预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金华
关键词:地铁地面沉降INSAR沉降预测BP神经网络
GPS地壳形变和前兆信息与地震预测被引量:2
2008年
地震预测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至今没有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本文首先从地震预测的角度出发,探讨了GPS地壳形变监测在地震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其次利用江苏省的前兆数据进行了地震预测尝试,尝试结果表明,地震预测效果良好。
冒爱泉张金华胡伍生吴栋
关键词:地震预测前兆信息时间序列法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区域短期地震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在详细分析和归纳地震数据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对地震震级进行量化预测的方法,以江苏省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和常规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震级预测,并在总结了这两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线性回归+神经网络"的融合模型。回溯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张金华胡伍生王浩
关键词:BP神经网络
上海轨道交通高架区段沉降变形监测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以上海市松江区某轨道交通高架区段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分析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周边工程影响监测和高架沉降监测等数据,从地面沉降的角度多维度分析了该段轨道交通沉降变形特征和成因,指出地面沉降和周边工程施工是该段高架变形的两大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引起的沉降量进行了量化;并通过分层标和水位井的月度监测数据,对高架段的沉降变形时间进行了分析。文章还总结了一套基于地面沉降的轨道交通沉降变形分析流程,为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
张金华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面沉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