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佳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与单源CT减影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与单源CT减影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的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和DSA、手术资料,以其中行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的15例结果为双源组,行单源CT减影法的19例结果为单源组,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及放射线剂量。结果:双源组19个颅内动脉瘤中,诊断与DSA或手术所见符合17个,部位或瘤体大小不符3个,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85%。单源组23个动脉瘤中,诊断与DSA或手术所见符合18个,部位或瘤体大小不符合5个,单源CT减影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78%。两种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漏诊。双源组15例患者的放射线剂量为(1 259±161)mGy cm,有效剂量(2.90±0.37)mSv;单源组19例患者的DLP检查平均放射线剂量为(2 605±425)mGy cm,有效剂量(5.99±0.98)mSv。双源组放射线剂量明显低于单源组(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与单源CT减影法均能有效检出动脉瘤,但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的放射线剂量相对较少,更具安全性,是诊断颅内动脉瘤诊断的较佳方法。
- 翁泽生袁丹吴先衡林黛英林时勖黄朝华林志畑林少帆张鑫佳
-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造影术前诊断
- 双源CT在痛风结石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通过双源CT应用双能量痛风结石识别技术显示痛风结石,研究双能量痛风结石检测对临床痛风诊断的敏感性。方法:以76例临床有关节痛并怀疑为痛风的患者为病例组,收集其临床检查资料,并行双侧膝关节、踝关节、脚趾关节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另设对照组40例因临床需要行双侧膝关节、踝关节、脚趾关节的非痛风患者,将采集数据导入GOUT痛风结石识别软件分析,由两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读片与分析,获得患者检查部位是否存在绿色结晶沉积、沉积部位、结石数量等数据。将病例组阳性病例与临床体格检查发现病例及对照组数据的对比,病例组所有病例最终经临床按美国风湿病学会于197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为金标准确诊,确定双源CT双能量痛风结石识别技术对痛风结石诊断的敏感性。结果:通过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76例临床怀疑痛风患者中共发现72例有痛风结石存在,临床最终确诊病例67例,诊断敏感性为93%。对照组未发现痛风结石。结论:双源CT应用双能量痛风结石识别技术能提高临床痛风结石诊断的敏感性。
- 林黛英林志畑张鑫佳吴先衡
- 关键词:痛风结石尿酸盐沉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