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洋
- 作品数:8 被引量:155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对凝血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研究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对体外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使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通过测定黄酮类成分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量(FIB)的影响研究其体外凝血活性。结果从黄芩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芩素(1)、汉黄芩素(2)、千层纸素A(3)、韧黄芩素-I(4)、黄芩黄酮-II(5)、5,7,2′,5′-四羟基-8,6′-二甲基黄酮(6)、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7)、5-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8)、黄芩苷(9)、汉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0)、汉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11)、木蝴蝶素A-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12)。所有化合物均对FIB没有影响,部分化合物能显著缩短TT、PT,同时能显著延长APTT。结论化合物11和12为新化合物。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对凝血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其对凝血系统的不同作用体现在凝血过程的不同环节。
- 陈佩东徐丹洋孔祥鹏李芳丁安伟
- 关键词:黄芩凝血
- UPLC-ESI-MS^n法分析白茅根中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白茅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实验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采用0.05%甲酸水溶液(A)和甲醇(B)梯度洗脱。结果:根据正、负离子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和二级质谱,通过与文献数据或部分标准品对照,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1-咖啡酰奎尼酸(1-O-caffeoylquinic acid,1-CQA)、3-CQA、5-CQA、4-CQA、3-阿魏酰奎尼酸(3-O-feruloylquinic acid,3-FQA)、咖啡酸、二咖啡酰奎尼酸(diCQA)、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Siderin)。结论:在白茅根中首次发现含有1-CQA、3-CQA、4-CQA、3-FQA、diCQA。
- 马长振陈佩东张丽徐丹洋丁安伟
- 关键词:白茅根
- 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6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中药材黄芩根茎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对黄芩氯仿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黄芩根茎的氯仿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苯甲酸(2),千层纸素-A(3),汉黄芩素(4),黄芩素(5),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6),黄芩黄酮-Ⅱ(7),6,7,8-三甲氧基-5,2′-二羟基黄酮(8),5-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9),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9)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 徐丹洋陈佩东张丽曹雨诞丁安伟
- 关键词:黄芩柱色谱
- 黄芩炭对血热出血大鼠止血有效部位研究
- 目的;比较黄芩生品、炭品止血效果,筛选黄芩炭有效止血部位,通过血热出血动物模型探讨该部位发挥止血作用的机理。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徐丹洋陈佩东张丽单鸣秋丁安伟
- 关键词:氯仿部位止血作用
- 文献传递
- 茅根炭止血机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研究茅根炭的止血机理。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各供试品对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茅根炭及其活性部位对大鼠凝血系统、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显著影响,而对纤溶系统则影响不显著。结论:茅根炭主要通过影响大鼠凝血系统和血小板聚集而增强止血作用。
- 徐丹洋马长振陈佩东张丽李娴丁安伟
- 关键词:活性部位止血机理药理研究
- 黄芩炭对血热出血大鼠止血有效部位研究
- 目的:通过血热出血动物模型比较黄芩生品、炭品的止血效果。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FIB)四项指标。结果:实验表明黄芩...
- 陈佩东徐丹洋丁安伟
- 关键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止血作用
- 文献传递
- UPLC-MS法分析黄芩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被引量:25
- 2013年
- 目的采用UPLC-MS比较黄芩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黄芩饮片的生品和炭品进行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处理,得到生品和炭品中主要差异成分的信息。结果在黄芩生品中鉴别出14个化合物,其中7个黄酮苷和7个黄酮苷元;炒炭后较黄芩中化学成分主要的变化是黄酮苷类化合物含有量降低,而黄酮苷元含有量增高。结论黄芩与黄芩炭中黄酮类成分的量发生显著变化。
- 陈佩东徐丹洋李芳丁安伟
- 关键词:黄芩UPLC-MS主成分分析
- 黄芩炭对血热出血大鼠止血有效部位研究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比较黄芩生品、炭品止血效果,筛选黄芩炭有效止血部位,通过血热出血动物模型探讨该部位发挥止血作用的机制。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云南白药组、黄芩生品组、黄芩炭品组、黄芩炭氯仿部位组。将供试品按每日20 mL.g-1的剂量灌胃(ig),1次/d,给药7 d。通过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FIB)4项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观察黄芩生品、炭品及各部位对模型动物血液系统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显著延长PT(17.26±1.73)s,TT(23.15±1.83)s,APTT(22.43±1.93)s及高切黏度(5.72±0.55)mPa.s,中切黏度(7.44±0.78)mPa.s,低切黏度(6.59±1.10)mPa.s。黄芩炭和黄芩炭氯仿部位能显著缩短血热出血动物模型的PT,TT,APTT。黄芩炭和黄芩炭氯仿部位依次为PT(14.53±1.45)s,(13.24±1.46)s;TT(20.91±1.15)s,(18.70±1.44)s;APTT(18.07±0.75)s,(15.59±1.74)s;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对FIB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黄芩炭氯仿部位为黄芩炭止血的有效部位,止血主要通过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酶及内外源共同途径,与纤维蛋白系统无关。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为止血效果的产生提供依据。
- 王剑徐丹洋陈佩东张丽丁安伟
- 关键词:氯仿部位止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