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江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二甲双胍与运动疗法对肥胖IGT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影响的对比研究
- 顾全霞杨东辉庄永玲徐方江邬存鹃孙友香佟爱华
- 该课题来源于临沂市科技局临科字[2004]85号:No0434060。主要内容:该课题临床观察肥胖糖耐量异常(IGT)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等指标在二甲双胍与运动干预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及相互之间的比较。...
- 关键词:
- 关键词:二甲双胍运动疗法糖耐量减低
- 丙硫氧嘧啶致严重胆汁淤积的治疗体会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致严重肝损害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方法。方法:及时停用丙硫氧嘧啶,常规给予保肝、降胆红素治疗不佳时,加用甲基泼尼松琥珀酸钠(MPL)1.0g冲击治疗,隔日一次x3,间隔7天重复给予一次,至病情稳定。结果:甲基泼尼松琥珀酸钠连续冲击12.0g后,TBIL从治疗前474.5μmol/L降至21.0μmol/L;DBIL从治疗前310.0μmol/L降至3.3μmol/L,IBIL从治疗前164.5μmol/L降至17.7μmol/L,白蛋白和球蛋白恢复正常。结论:应用丙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病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密切检测肝功,当发生严重肝损害时,及时停用丙硫氧嘧啶并加用甲基泼尼松琥珀酸钠进行冲击治疗。
- 于凤玲徐方江李群佟爱华于凤泉
- 关键词:丙硫氧嘧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损害
- 经皮局部注射免疫抑制剂治疗Graves病TRAb水平的影响及疗效的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局部注射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治疗Graves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286例Graves病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在常规应用抗甲状腺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局部注射免疫抑制剂;B组单纯应用常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免疫抑制剂药物局部治疗组甲状腺重量明显缩小,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缩短,TRAb转阴率提高,有明显差异,P<0.05,治愈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用于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Graves病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 李富元于凤泉徐方江邬存娟佟爱华李群陈希云
- 关键词:GRAVES病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
- 普罗布考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脂联素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脂联素变化。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良好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普罗布考0.5 g,2次/d(口服),对照组不用普罗布考,连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监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脂联素、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脂联素明显升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罗布考能够升高脂联素,明显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于凤玲徐方江佟爱华李群于凤泉
-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脂联素
- 活络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研究活络液治疗 DPN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124例 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控制血糖和抗凝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活络液。对照组加用VitB1及 VitB12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ET、足背静脉血气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络液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对氧的利用,降糖、降脂,提高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
- 于凤泉邱云霞徐方江李胜春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疗法
-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前后胰岛素抵抗变化研究
- 徐方江于凤玲于凤泉顾全霞佟爱华李富元李红
- Graves病(Gravesdisease,简称G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甲状腺激素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部分患者临床治疗不易缓解和缓解后易复发。探讨GD患者ATD...
- 关键词:
- 关键词:甲状腺肿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甲状腺药物
- 血管重建治疗糖尿病缺血性血管病变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内皮素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观察重建糖尿病下肢血管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内皮素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球囊扩张加脐血干细胞、微球囊扩张、脐血干细胞移植3种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变,观察治疗前后局部皮肤温度、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1)变化。结果微球囊扩张加干细胞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特别是VEGF和ET-1,6个月后开始出现明显改善(P<0.05),12个月后改善更加显著(P<0.01);血管造影示干细胞治疗区域毛细血管网明显增多。结论 3种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均有效。微球囊扩张加脐血干细胞移植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果。VEGF和ET-1可作为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变改善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 于凤泉李群李富元徐方江代燕邬存娟佟爱华
- 关键词:血管重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素
- 分娩巨大儿妇女10年后胰岛β细胞功能观察及干预研究
- 邱云霞徐方江马乐华于凤玲李富元于凤泉陈希云
-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导致病人死亡、残疾,给病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研究证实,疾病经过行为及药物干预可减少或延缓发病,每延缓一年发病,病人就可在没有医疗费用、没有精神负担下享受正常人生活,减少发病...
- 关键词:
- 关键词:干预胰岛Β细胞巨大儿分娩妇女
- 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予以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治疗,对照组仅予以格列苯脲治疗,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服糖后30min、服糖后120min血糖(FPG、P30PG、P120PG)和血胰岛素(FISN、P30ISN、P120ISN)以及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30INS水平高于治疗前,其他观察指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30INS水平高于治疗前,FPG、P30PG、P120PG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120PG、FINS、P120INS、TG、CRP、ISI水平低于对照组,P30IN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艾塞那肽联合小檗碱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在明显降低血糖的同时,能提高早期胰岛素分泌,保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更确切。
- 于凤玲徐方江李群佟爱华于凤泉
- 关键词:小檗碱胰岛Β细胞功能
-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前后胰岛素抵抗变化
- 2009年
- 目的观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GD)前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变化及IR程度与GD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初发GD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据IR抵抗程度由高到低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各24名;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24名为对照组C。治疗组应用ATD丙基硫氧嘧啶每日300-450mg,分三次口服,共8周。治疗组A与治疗组B用药剂量无差异,分别于治疗前后化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INS);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NS×FPG/22.5)。结果治疗组A治疗后FT3、FT4较前明显下降(P<0.01),但仍然高于正常参考值;治疗组B治疗后FT3、FT4均下降(P<0.01)至正常参考值范围。治疗后FT4在A、B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B两组IR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AIR明显高于治疗组B和对照组C(P<0.01),治疗组B和对照组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患者IR随着血中甲状腺激素下降而减轻,血中甲状腺激素降至正常参考值后,IR恢复于正常对照组水平。GD患者IR越严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控制病情、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至正常参考值的时间将明显延长。
- 于凤玲徐方江佟爱华李群李富元于凤泉
- 关键词:抗甲状腺药物GRAVES病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