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菊芳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界面固相反应
  • 7篇固相
  • 7篇固相反应
  • 6篇SIC
  • 3篇碳化硅
  • 3篇显微结构
  • 2篇金属
  • 2篇金属间化合物
  • 2篇C/N
  • 1篇动力学
  • 1篇亚微米
  • 1篇氧离子
  • 1篇氧离子导体
  • 1篇载流子
  • 1篇载流子浓度
  • 1篇实践教学
  • 1篇微米
  • 1篇温度系数
  • 1篇无机非金属
  • 1篇无机非金属材...

机构

  • 7篇合肥工业大学
  • 4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安徽省建筑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篇曹菊芳
  • 6篇汤文明
  • 6篇赵学法
  • 5篇吴玉程
  • 4篇郑治祥
  • 3篇汤志鸣
  • 3篇李栋才
  • 3篇高建杰
  • 2篇郑志祥
  • 1篇冯绍杰
  • 1篇吴修胜
  • 1篇黄显怀
  • 1篇徐乐

传媒

  • 2篇安徽建筑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理化检验(物...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金属功能材料
  • 1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微米孔Al_2O_3陶瓷的制备、抗弯强度和气体渗透率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采用0.5μm的α-Al2O3颗粒,以可溶性淀粉为成孔剂和造粒剂,制备了亚微米孔Al2O3陶瓷,研究了在一定烧成条件下不同成孔剂含量对孔隙率、力学强度和透气性能的影响。
李栋才曹菊芳
关键词:Α-AL2O3
SiC/Fe3Al界面的固相反应被引量:2
2008年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SiC/Fe3Al界面固相反应区的成分分布、微结构及相组成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 050℃和1 100℃的热处理温度下经10 h扩散反应后,SiC/Fe3Al界面固相反应区由Fe3Si、石墨态C和Fe-Si-Al三元化合物(FeSiAl5及FeSi3Al9)构成,SiC/Fe3Al界面固相反应区由调整的C沉积物区(M-CPZ)和均匀的C沉积物区(R-CPZ)(从SiC侧至Fe3Al侧)构成,调整的C沉积物区的形成归因于SiC的不连续分解。
曹菊芳汤文明赵学法高建杰吴玉程郑治祥
关键词:界面固相反应显微结构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改革浅谈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如何进行改革作了探讨.
吴修胜曹菊芳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SiC/M-Al金属间化合物界面固相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SiC/M(M=Ti,Ni,Fe)-Al金属间化合物界面固相反应的研究是材料科学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SiC/M-Al界面固相反应及界面状态决定着SiC/M-Al固相扩散焊接件及SiC/M-Al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文章就近年来SiC/M-Al界面固相反应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包括反应热力学与相平衡分析,反应层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微观机制;并就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提出了一些看法。
汤志鸣汤文明郑治祥曹菊芳赵学法
关键词:碳化硅金属间化合物界面固相反应
SiC/Ti_3Al界面固相反应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经950~1100℃热处理的SiC/Ti3Al平面界面偶界面固相反应层的成分分布、微结构及相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SiC/Ti3Al界面固相反应机制,并对热处理过程中反应层成长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获得相应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SiC/Ti3Al界面固相反应层主要由TiC、Ti5Si3Cx及Ti2(Al,Si)构成。SiC/Ti3Al界面固相反应的发生归因于TiC和Ti5Si3Cx数值大的负吉布斯自由能变化。SiC/Ti3Al界面固相反应层遵循抛物线生长规律,为扩散控制的反应过程,反应速率常数为:K=1.81×10^-5exp(-259×X10^3/RT),m^2/s。
汤志鸣汤文明曹菊芳赵学法吴玉程郑治祥
关键词:SICTI3AL界面固相反应
SiC/Ni_3Al界面固相反应区的相组成与显微结构
2008年
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对1 000℃×5 h加热处理的SiC/Ni3Al界面固相反应区显微结构、相组成以及反应区中元素分布等进行观察、分析和测试。研究表明,SiC/Ni3Al界面固相反应形成Ni2Si、石墨态碳沉积物和Ni5.4AlSi2。SiC/Ni3Al界面固相反应形成两层结构的反应区,其厚度大约是16μm。其中,靠近SiC侧的反应区由Ni2Si,Ni5.4AlSi2和分布在其中的颗粒状的石墨颗粒构成,而靠近Ni3Al侧的反应区则由Ni2Si和Ni5.4AlSi2构成。
赵学法汤文明曹菊芳高建杰吴玉程郑志祥
关键词:SICNI3AL
混合氧离子导体BaCo_(0.2)Fe_(0.6)Ti_(0.2)O_(3-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005年
采用修饰的 Pechini方法制备了纯相混合氧离子导体 Ba Co0 .2 Fe0 .6Ti0 .2 O3 -δ(BCFT)样品。 X射线衍射(XRD)证明了该方法制备的陶瓷粉体及烧结样品为单一的六方钙钛矿相结构。扫描电镜 (SEM)观察显示BCFT烧结样品具有均匀的微结构。电导测量显示 :在 5 70℃以下具有电阻负温度系数 (NTC)特征 ,而在 5 70~ 1 0 0 0℃则呈电阻正温度系数 (PTC)特征。结合 BCFT烧结样品的氧非化学计量碘滴定结果分析认为 :高温晶格氧在 5 0 0~ 60 0℃的大量析出使空穴载流子浓度降低是导致电导率出现极值的原因 ,这同时也说明了BCFT在 45 0~ 80 0℃物理热膨胀系数的峰值现象。
李栋才曹菊芳黄显怀冯绍杰
关键词:氧离子导体负温度系数载流子浓度非化学计量矿相结构晶格氧
SiC//Fe-Al金属间化合物界面固相反应的研究
SiC作为一种典型的先进高温结构陶瓷材料,Fe-Al金属间化合物/(Fe/_3Al、FeAl/)具有比普通陶瓷材料高的韧性、可靠性及可加工性能,SiC增强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及SiC/Fe-Al金属间化合物高...
曹菊芳
关键词:碳化硅FE-AL金属间化合物界面固相反应显微结构反应动力学
文献传递
高Al_2O_3含量对汝瓷釉结构的影响研究
2007年
现仿汝瓷为单纯的分相玻璃釉,而真正汝官瓷釉为析晶-分相釉。文章研究了高Al2O3含量对汝官瓷釉析晶与结构的影响。样品的晶相结构分析表明:在高铝釉式组成范围内,当Si/Al<4.0时,样品有钙长石晶相和少量的石英与钙黄长石析出;而当Si/Al>4.0时,样品呈良好的玻璃态;高铝釉式(Si/Al<4.0)汝瓷釉内钙长石晶体在最高烧成温度(1260℃)保温过程中就已生成,在降温过程中晶体继续长大。
曹菊芳董献国李栋才徐乐
关键词:钙长石
SiC/TiAl界面固相反应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经950~1100℃热处理的SiC/TiAl平面界面偶界面固相反应层的成分分布、微结构及相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SiC/TiAl界面固相反应机制,并对热处理过程中反应层成长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获得相应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SiC/TiAl界面固相反应层主要由TiC、Ti5Si3Cx及Ti(Al,Si)2构成。其中,TiC和Ti5Si3Cx主要富集于邻近SiC的反应区,而Ti(Al,Si)2富集于邻近TiAl侧的反应区。SiC/TiAl界面固相反应的发生归因于TiC和Ti5Si3Cx数值大的负吉布斯自由能变化。SiC/TiAl界面固相反应层遵循抛物线生长规律,为扩散控制的反应过程,反应速率常数为:K=8.47×10^-3exp(-322×10^3/RT)(m^2/s)。
汤志鸣汤文明曹菊芳赵学法吴玉程郑治祥
关键词:SICTIAL界面固相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