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张量成像
  • 4篇扩散
  • 3篇脑损伤
  • 3篇扩散张量
  • 3篇扩散张量成像
  • 3篇DTI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早期放射性脑...
  • 2篇弥散
  • 2篇放射性
  • 2篇放射性脑损伤
  • 2篇MRS
  • 2篇波谱
  • 2篇磁共振波谱
  • 2篇磁共振扩散
  • 1篇动态增强MR...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强度

机构

  • 6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朱慧玲
  • 6篇丁建平
  • 3篇邓雪英
  • 2篇李洁
  • 2篇孔祥泉
  • 1篇王付言
  • 1篇陈小启
  • 1篇顾基伟
  • 1篇周全
  • 1篇宋春瑶
  • 1篇李跃兴
  • 1篇张兴伟
  • 1篇梁敏杰

传媒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MRS及DTI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和扩散张量成像(DTI)两种成像方法对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初诊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6个月时,进行颅脑常规MRI检查、MRS多体素成像和DTI检查,将不同时期MRS检查所获得的颞叶NAA/Cr、Cho/NAA、Cho/Cr比值以及DTI检查所测量的ADC值、FA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15名作为对照组。结果放疗结束时,颞叶前部NAA/Cr较放疗前明显降低,Cho/NAA、Cho/Cr明显升高,ADC值明显升高,而FA值明显降低;放疗后3个月,NAA/Cr进一步降低,Cho/NAA、Cho/Cr进一步升高,ADC值呈继续升高的趋势,FA值呈降低的趋势;放疗后6个月,上述各代谢物比值均有所恢复,ADC与FA值亦呈现缓慢恢复的趋势。结论MRS和DTI能够检测到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MRS和DT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表现为放射性脑损伤的出现并逐步加重和逐渐恢复的过程。MRS和DTI成像是对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检测较理想的手段和方法。
朱慧玲孔祥泉丁建平邓雪英李洁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成像弥散张量成像鼻咽癌脑损伤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 TBI)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5例轻度m TBI患者(病例组)和1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DTI检查。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内囊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中线位置各一个点(共6个)为感兴趣区,分别测定FA值、ADC值。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部位的FA值、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各部位AD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双侧额叶白质区、双侧内囊区及胼胝体压部FA值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A值能定量测定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水分子代谢的情况,DTI可以作为一项客观指标,定量评估轻度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并为对病情发展和预后的观察带来可能。
朱慧玲丁建平王付言宋春瑶
关键词:脑损伤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信号强度比对腰椎骨质疏松的定量评价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在腰椎骨质疏松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接受双能X线吸收(dualenergy X ray absorption,DXA)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腰椎常规MRI扫描和DWI扫描检查的腰椎疾病患者175例。根据DXA骨密度T值分为骨质疏松组(64例)、骨量减少组(53例)、骨量正常组(58例)。测量比较3组腰椎L_(2)-L_(4)的ADC、SIR值;分析ADC、SIR值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ADC,SIR值对腰椎骨质疏松与骨量减少,腰椎骨质疏松与骨量正常及腰椎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组ADC、SIR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386、37.114,均P=0.000);骨质疏松组ADC值低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t=3.540、9.069,P=0.001、0.000);骨质疏松组SIR值高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t=5.083、8.523,均P=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DC值与BMD呈正相关(r=0.313,P=0.004);SIR值与BMD呈负相关(r=-0.589,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ADC、SIR诊断腰椎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42,89.1%,52.8%和0.729,89.1%,50.9%(均P=0.000);ADC、SIR诊断腰椎骨质疏松骨量正常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15,100.0%,50.0%和0.856,65.6%,93.1%(均P=0.000);ADC、SIR诊断腰椎骨质疏松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8,89.1%,51.4%和0.795,50.0%,94.6%(均P=0.000);均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ADC、SIR能够较好地反映腰椎疾病患者BMD情况,可对骨质疏松的椎体进行定量评价,二者水平对腰椎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朱慧玲丁建平戚盈杰
关键词:腰椎骨质疏松弥散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信号强度比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DTI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是临床常见脑外伤,由于受损部位主要分布在灰白质交界处和大脑深部中线结构,且脑损伤呈弥漫性,常规影像学检查常无阳性发现,往往低估了患者病情。本文就扩散张量成像应用于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朱慧玲丁建平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动态增强MRI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T_1WI、T_2WI平扫及动态增强MRI表现,根据FIGO分期原则进行MR分期,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3例Ⅰ期子宫内膜癌T_2WI结合带模糊或不清17例,结合带中断5例,1例结合带未显示。动态增强内膜下强化带完整1例,强化带中断17例,强化带未显示、肌层内表面不规则5例。与病理结果对照,动态增强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符合率为87%。结论动态增强MRI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分期具有较高的价值,应为术前常规检查。
邓雪英陈小启朱慧玲丁建平张兴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肿瘤分期
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MRS及DTI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朱慧玲孔祥泉
关键词:早期放射性脑损伤DTIMRS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
原发性失眠患者大脑半球间镜像功能连接的静息态功能MRI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的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方法研究原发性失眠(PI)患者两大脑半球间功能连通性.方法 选取21例PI患者(PI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分,然后行rs-fMRI扫描,采用REST软件来计算PI组和对照组两侧大脑半球间的VMHC值,两组间VMHC值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最终获得VMHC值有统计差异的统计结果图.VMHC值与PSQI评分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PI组与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名图像不合格,最终分别纳入18例患者和19名志愿者.与对照组比较,PI组额中回、额上回、眶额回、海马、丘脑、岛叶及枕叶部分脑区(楔叶、舌回)VMHC显著减低(体素大小为1 269~7 425mm^3,t值为-4.47-2.74,P值均<0.05,Alphasim校正),其中双侧眶额回之间VMHC(0.324±0.247)与PSQI得分(10.1±1.7)呈显著负相关(r=-0.69,P<0.01),其余存在显著改变的VMHC区域相关系数值与PSQI得分均无显著相关(P值均>0.05).结论 PI患者在静息态下存在两大脑半球间的功能连接异常.两半球间的VMHC可能作为病理生理学上评估PI患者神经失连接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
李洁周全丁建平梁敏杰邓雪英顾基伟朱慧玲李跃兴
关键词:入睡和睡眠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