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慧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制药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烷基化
  • 2篇甲苯
  • 1篇延胡索
  • 1篇延胡索乙素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乙素
  • 1篇英文
  • 1篇油水分配系数
  • 1篇皂苷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失活
  • 1篇失活原因
  • 1篇释放度
  • 1篇体外
  • 1篇体外释放
  • 1篇体外释放度
  • 1篇贴片
  • 1篇氢溴酸

机构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作者

  • 5篇李明慧
  • 3篇汪晴
  • 3篇孙玉明
  • 3篇李子敬
  • 2篇李书纹
  • 2篇王祥生
  • 2篇郝佳佳
  • 1篇孙璐
  • 1篇高丽英
  • 1篇张晴
  • 1篇张欣
  • 1篇杨洋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药学学报
  • 1篇辽宁化工
  • 1篇石油化工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1990
  • 1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格拉司琼在贴片中的含量测定和体外释放度研究
2010年
目的:建立测定格拉司琼贴片含量的HPLC法,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格拉司琼的含量,色谱柱为Luna-CN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酸铵缓冲液49∶51(用三乙胺和乙酸调pH至6.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02 nm,柱温30℃。结果:格拉司琼在0.267~66.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高、中、低浓度(16.46、13.72和10.98μg/ml)的回收率分别为(99.03±0.54)%、(97.82±0.23)%和(100.11±0.43)%(n=3)。格拉司琼贴片在24 h内累积释放度为(90.52±2.1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格拉司琼贴片的质量控制。格拉司琼贴片体外释放行为良好。
李明慧汪晴李子敬杨洋孙玉明
关键词:格拉司琼贴片体外释放度
碱土金属化合物改性ZSM-5沸石的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性能被引量:3
1989年
H-ZSM-5沸石经碱土金属化合物浸渍改性后,可提高甲苯-甲醇烷基化生成对二甲苯的选择性,尤其是镁改性效果更明显。改性后,沸石的表面总酸度下降,弱酸中心浓度降低,强度几乎未变;强酸中心浓度及强度均下降.钙、锶和钡改性后,在反应过程中连续通水,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李明慧李书纹王祥生
关键词:碱土金属沸石甲苯甲醇烷基化
乌头碱、人参皂苷Rg_1与延胡索乙素经皮渗透及协同促渗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乌头碱、人参皂苷Rg1与延胡索乙素的透皮吸收及其相互间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PermcellKH-5P型横式扩散池分别进行全皮和去角质层皮肤的体外透皮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头碱、人参皂苷Rg1与延胡索乙素的累积透过量,并计算出它们的经皮渗透动力学参数。测定有效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LogP),考察2种及3种有效成分组合的透皮行为及相互影响。结果乌头碱、人参皂苷Rg1与延胡索乙素在全皮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123.95、50.32、96.25(×10-10cm2/s),在活性表皮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539.00、93.60、354.70(×10-10cm2/s),LogP依次分别为1.66、0.66、0.57。在3种有效成分共存的体系中,三者的累积透过量出现64%~293%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3种有效成分合用对经皮吸收会产生协同促进作用,其中乌头碱与人参皂苷Rg1间的经皮协同促渗作用最明显。
张晴孙玉明汪晴郝佳佳李子敬李明慧
关键词:乌头碱人参皂苷RG延胡索乙素油水分配系数经皮渗透
ZSM-5型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失活原因的探讨被引量:4
1990年
以甲醇转化及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 ZSM-5型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用 TPD、(?)R 等方法测试了催化剂表面酸性质,表明沸石表面酸性质及载体本身的性质均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催化剂表面上的 L 酸中心与较强的 B 酸中心共同存在时可加速甲醇自身转化反应,从而引起催化剂积炭失活,稳定性下降。
李明慧李书纹王祥生
关键词:甲苯烷基化催化剂二甲基
LC-MS方法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英文)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LC-MS法用于检测小鼠血浆中的高乌甲素浓度。采用ESI源和多反应监测(MRM)的方式进行检测,所选用的高乌甲素和内标延胡索乙素的反应离子对分别为m/z 585→535和m/z 356→m/z 192。该方法在3.0~2 000.0 ng·mL-1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3.0 ng·m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9%,准确度(RE)在±4.8%之内。氢溴酸高乌甲素分别以1.0、2.0和4.0 mg·kg-1单剂量静脉注射给予小鼠后,t1/2分别为0.47、0.48和0.49 h,AUC0-t分别为55.5、110.5和402.9 ng·h·mL-1。实验结果表明,氢溴酸高乌甲素单剂量静脉注射给予小鼠后,在低剂量(1.0~2.0 mg·kg-1)范围内其药动学行为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当给药剂量(2.0 mg·kg-1)增大至4.0 mg·kg-1时,AUC增加至约4倍,而Vz和CL却显著降低,呈现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可能与高浓度下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降低有关。
汪晴李子敬孙璐高丽英李明慧郝佳佳张欣孙玉明
关键词:氢溴酸高乌甲素HPLC-MS药代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