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秋

作品数:6 被引量:127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6篇混凝土
  • 4篇混凝土中
  • 4篇干湿交替
  • 3篇水分
  • 3篇水分传输
  • 3篇氯离子
  • 1篇有限差分
  • 1篇有限差分法
  • 1篇有限元
  • 1篇内水
  • 1篇相对湿度
  • 1篇离子
  • 1篇离子传输
  • 1篇氯离子传输
  • 1篇耐久
  • 1篇耐久性
  • 1篇孔隙
  • 1篇孔隙结构
  • 1篇混凝土构件
  • 1篇荷载

机构

  • 6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李春秋
  • 4篇李克非
  • 3篇陈肇元

传媒

  • 2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工程力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干湿交替下混凝土内水分影响深度的数值分析
<正>干湿交替是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最不利的环境之一。混凝土是一种渗透性极低的多孔介质,通常的干湿交替环境仅能影响到混凝土表层十分有限的深度范围。确定干湿交替下混凝土内水分影响深度对于研究氯离子入侵及预测钢筋锈蚀的开始时刻...
李春秋李克非陈肇元
关键词:混凝土氯离子干湿交替有限差分法耐久性
文献传递
混凝土中水分传输的边界条件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大量耐久性问题与水分在混凝土中的存在和传输密切相关。完整的水分传输模型包括微分方程和与之相匹配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该文对混凝土和环境的水分传输过程进行了考察,并通过边界层理论进行了近似计算;通过试验,测定了混凝土近表面环境的温、湿度变化特征;利用有限元程序,求解了一维"混凝土-环境"耦合传输模型,并分析了表面因子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该文就混凝土中水分传输边界条件的选用给出了建议。
李春秋李克非陈肇元
关键词:混凝土水分传输边界层有限元
干湿交替下表层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原理、试验和模拟被引量:56
2010年
在干湿交替下表层混凝土内水分的不同传输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干湿交替下表层混凝土内氯离子传输模型。利用上游加权"预估–校正"有限差分格式求解了对流占优的氯离子对流–扩散问题。进行了混凝土的氯离子吸附试验,并采用分段函数来表达氯离子吸附曲线。进行了为期120d的干湿交替下混凝土内氯离子传输试验研究。利用建立的模型和试验测得的基本材料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同干湿交替试验中实测的氯离子含量分布吻合较好,证明了干湿交替下表层混凝土内氯离子传输模型的正确性和考虑干湿交替过程水分本身传输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干湿交替下混凝土内氯离子入侵比永久浸没于氯盐溶液中的混凝土要严重得多。同时,由于混凝土对氯离子的强吸附性,干湿交替下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影响深度小于水分传输。
李春秋李克非
关键词:干湿交替混凝土氯离子传输
干湿交替下表层混凝土中水分传输:理论、试验和模拟被引量:20
2010年
对干湿交替下混凝土表层内水分传输过程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针对混凝土多孔材料内部水分传输的主要机理,分析了材料在干燥和湿润过程中宏观传输速率差异的基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用扩散方程的形式描述干湿交替下混凝土内水分传输的总效果,并对干燥、湿润过程采用不同的扩散系数,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计算模型。对混凝土干燥和湿润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混凝土材料等温吸附曲线、干燥过程和吸水过程曲线等水分传输的基本参数,测量了干湿交替下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变化。用建立的干湿交替模型和测量的材料水分传输基本参数计算了试验中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实测值和计算值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模型用于分析干湿交替下混凝土表层内水分传输过程的合理性。
李春秋李克非
关键词:干湿交替混凝土水分传输相对湿度孔隙结构
干湿交替下表层混凝土中水分与离子传输过程研究
干湿交替是对混凝土耐久性最不利的环境之一,而干湿交替下混凝土内水分与离子传输机理比单调干燥或湿润条件下更为复杂。本文对混凝土微结构和水分传输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指出毛细孔端部水分供给流量差异导致了液态水在不同尺寸孔隙中...
李春秋
关键词:混凝土水分传输氯离子干湿交替
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的若干问题被引量:20
2007年
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始终为工程设计所关注,就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值、允许值以及裂缝宽度与耐久性的关系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讨论。比较了国内外不同设计规范中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与控制准则,对我国规范GB50010—2002在裂缝控制要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混凝土规范给出的裂缝宽度计算值过大,对于裂缝的控制要求过度,并由此带来众多的负面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调整或修正。同时,还针对我国桥涵规范和港工规范中的裂缝控制条文提出了建议。
李春秋陈肇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荷载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