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效雷

作品数:3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哲学宗教
  • 12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周易
  • 10篇《易》
  • 5篇洛书
  • 5篇河图
  • 5篇《周易》
  • 4篇阴阳
  • 4篇清代
  • 4篇李塨
  • 4篇焦循
  • 3篇阴阳观
  • 3篇述论
  • 3篇清儒
  • 3篇《易》学
  • 2篇学者
  • 2篇易卦
  • 2篇隐士
  • 2篇清代学者
  • 2篇左传
  • 2篇筮占
  • 2篇王引之

机构

  • 36篇天津师范大学
  • 7篇德州学院
  • 3篇南开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作者

  • 38篇杨效雷
  • 7篇张金平
  • 1篇曹然
  • 1篇程启贵
  • 1篇郭汉丽
  • 1篇曾华东
  • 1篇朱彦民
  • 1篇高险峰
  • 1篇王朝辉
  • 1篇曾华东

传媒

  • 7篇周易研究
  • 2篇中原文物
  • 2篇南开学报(哲...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湖南科技学院...
  • 2篇东北史地
  • 2篇历史文献研究
  • 1篇理论学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文物春秋
  • 1篇博物馆研究
  • 1篇殷都学刊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辽东学院学报...
  • 1篇山东图书馆学...
  • 1篇周易文化研究
  • 1篇古籍保护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隋唐东都城与《周易》文化被引量:1
2016年
隋唐东都城位于河南洛阳。古代洛阳,位居天下之中。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宅京之地,至今仍保存有五大都城遗址。建国以来,洛阳是最早开展都城考古的城市,隋唐洛阳城遗址也是较早进行考古勘察与发掘的古代都城之一。
霍宏伟杨效雷
关键词:古代都城周易文化建炎两京
中朝关系史上的一次所谓“史册辩诬”——兼谈伪史料产生的原因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历史必须依据史料,但在运用史料之前,必须对史料先行辨伪。根据伪史料的产生原因,笔者将其大致归结为十种,其中的第十种,是因屈从藩邦之请而产生的,乃笔者在研究清代中朝关系史时所发现,各种著述,皆未论及。
杨效雷
关键词:中朝关系明史
尚秉和象数解《易》析论被引量:1
2019年
尚秉和作为晚清民国象数易学大家,其象数解《易》之系统、完备,奠定了其在易学史上不可摇撼的地位。尚氏综合运用诸多易象、易数解《易》。其以象解《易》可析分为五:覆象、大象、对象、互象、逸象。其以数解《易》可析分为十:先天八卦数、爻数、五行数、十日数、九宫数、策数、十二辰数、八卦成列之数、爻辰数、生生之数。尚秉和以数解《易》,标准不一,如对“三”的解释,或取先天八卦数,以离为三,或取九宫数,以震为三,或取十日数(纳甲数),以艮为三,或取生生之数,以坎为三。表面上看,似乎难脱牵强附会、自相矛盾之诟病,但其实,这正反映了《周易》“变易”之理。正如《易传》中所言:“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汪明杰杨效雷
关键词:尚秉和
“王权至上”与儒家教化被引量:2
2006年
“王权至上”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总框架。“王权至上”之历史现象的形成与儒家“天人感应”理论和宗法观念对国人精神生活的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儒家教化的长期渗透影响下,“王权至上”成为人们不假思索而接受的“理所当然”的信条。人们毫不吝啬地把社会性的精神权威“道”与“圣”虔诚地奉献给了“天”的代表——至高无上的君王。人们的宗教情结寄托在世俗君王的身上。世俗的君王成了人们信奉的最大教主。在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宗教神权始终是依附、屈从于世俗王权的,既不可能与王权分庭抗礼,更不可能凌驾于王权之上。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兴衰轨迹,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杨效雷
关键词:天人感应佛教道教
学术史视野下的清代易学被引量:2
2012年
经学之发达是清代学术的一大特色。清代易学研究是清代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清代易学有助于加深对清代学术特色的理解,有助于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清代学术。清代易学成果主要有:王夫之和李塨的义理易学;惠栋《易汉学》对汉易的钩沉;张惠言《周易虞氏易》研究;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清儒对"河图""洛书"的考据。
杨效雷
关键词:王夫之李塨焦循河图洛书
清儒《易》学平议
清代《易》学研究是清代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学之发达是清代学术的一大特色。研究清代《易》学有助于加深对清代学术特色的理解,有助于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清代学术。笔者在广泛披阅清儒《易》著的基础上,精心遴选出足以代表清...
杨效雷
关键词:李塨焦循河图洛书
文献传递
清代学者对“河图”“洛书”的考辨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考述了黄宗羲、黄宗炎、毛奇龄和胡渭等清代学者对“河图”“洛书”的考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1)以“一六居下”和“戴九履一”两种图式为先秦文献所记载的“河图”“洛书”,缺乏史料依据,难以使人信服;(2)清代学者对“河图”“洛书”的考据成果符合辨伪通例,值得重视;(3)“一六居下”和“戴九履一”两种图式虽非无源之水,但只宜称“大衍图”“九宫图”,不必托名“河图”“洛书”。
杨效雷
关键词:毛奇龄河图洛书先秦文献
爻辰说:郑玄《易》注的显著特色
2010年
郑玄注《易》,象数、义理兼顾,而偏重于象数。以"爻辰说"解《易》是郑玄《易》注最显著的特点。"爻辰说"虽非郑玄独创,然而郑玄"爻辰说"却独具特色,既不同于京房"爻辰说",又不同于《易纬·乾凿度》中的"爻辰说"。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对郑玄"爻展说"提出种种发难,认为郑玄"爻辰说"有三大问题,因而不可取。针对人们对"爻辰说"的种种质疑,道光年间的何秋涛特撰《周易爻辰申郑义》,对郑玄"爻辰说"极力维护。"爻辰说"本于音律,而音律之学在我国源远流长,音乐史学家已将十二平均论溯源至新石器时代的贾湖文化时期。在《易》史学界,"卦气说"曾长期被视为汉儒附会,但据刘大钧等先生考证,"卦气说"不仅在《易传》中有比较充分的反映,而且可以进一步上溯至殷商时期。既如此,"爻辰说"亦未必非《易》所固有。以"爻辰说"解《易》,的确有时会给人以牵强附会的感觉,但辗转牵合,正是术数思维的特点,《易》本卜筮之书,以辗转牵合的方法解《易》,也许有时恰得《易》之本义。"爻辰说"是郑玄《易》注的一大特色,何秋涛认为"爻辰之法,于古必有所受",当为合理的推论。虽然"爻辰说"与互体、半象等其他象数解《易》体例一样,难免有迂曲穿凿之处,但"夏鼎商彝,固不以剥泐讹阙见弃矣"。
杨效雷
关键词:王引之
“河图”、“洛书”非点阵之图考被引量:2
2004年
欲判明先秦文献中所记载的"河图"、"洛书"是否点阵之图,首先应求于先秦文献中有关"河图"、"洛书"的原始记载。根据《尚书·顾命》、《论语·子罕》和《周易·系辞上》中有关"河图"、"洛书"的原始记载,无法得出"河图"、"洛书"是点阵之图的结论。非点阵之图的结论,是根据胡应麟"辨伪八法",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称点阵之图为"河图"、"洛书"显属可疑,而且,刘牧在《易数钩隐图》的序言中自谓"采摭天地奇偶之数,……点之成图",无意之中,已露出了作伪的破绽。清代学者毛奇龄更将刘牧作伪之迹原原本本考察得十分清楚。刘牧为了使其创制的点阵之图为人所重且行之于世,于是将点阵之图托以"河图"、"洛书"之名,也完全符合作伪的一般规律。坚持认为"河图"、"洛书"为点阵之图者所持之论据,亦皆似是而非。因此,先秦文献中所记载的"河图"、"洛书"并非点阵之图。
杨效雷
关键词:河图洛书
辽博馆藏鱼鼎匕铭文与《易经》震卦
2014年
《周易》“制器尚象”思维对器物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鱼鼎匕铭文与震卦卦象、卦辞、大象辞等皆相吻合,反映了中华先民“制器尚象”之习俗。
杨效雷曹然
关键词:周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