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浆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与急性脑梗死的TOAST分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由神经科专科医生进行TOAST分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入院时急诊测定患者的血浆DD,分析DD水平与脑梗死TOAST分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56例急性脑梗死的TOAST分型构成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66例,心源性脑梗死(CE)31例,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51例,其他确定病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SOE)3例,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SUE)5例。各亚型中,CE组DD水平最高,与其他各亚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D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浆DD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区分CE型与非CE型以及判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一种生物学标识物。
- 钱文忠张富山杨小旺杨永新
- 关键词:D-二聚体脑梗死TOAST分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出血病人128例,根据3个月时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87例,预后不良组(mRS>3分)41例,单因素分析两组病人入院时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对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①128例急性脑出血病人中预后不良41例(32.0%)。②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病人糖尿病病史、脑卒中病史、饮酒史的比例以及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升高,血肿体积大,出血破入脑室比例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及入院时即刻血糖(ABG)升高,淋巴细胞计数低(P均<0.05)。③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0,95%CI(1.026,1.222),P<0.05]、血肿体积[OR=1.165,95%CI(1.038,1.307),P<0.01]、NLR[OR=1.260,95%CI(1.042,1.525),P<0.05]、ABG[OR=1.707,95%CI(1.112,2.621),P<0.05]及NIHSS评分[OR=1.304,95%CI(1.110,1.530),P<0.01]升高为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④Spearman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基线NIHSS评分和血肿体积之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⑤ROC曲线分析表明,NLR预测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17[95%CI(0.744~0.890),P<0.001],预测价值优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结论入院时升高的NLR值对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滕兆平刘卫国杨小旺张富山杨永新褚小鹏
-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短期预后
- 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究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预后和认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江都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首发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153例,根据入院时Lp-PLA2检测结果增高和正常分别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以及入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蒙特利尔认知测评(MoCA)评分。结果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住院时间更短,出院3、6个月后MRS、NIHSS和MoCA评分均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PLA2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和认知均有消极影响并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
- 杨永新杨小旺孙昌勇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预后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NIHSS评分、BI评分、Moca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在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临床疗效方面作用显著。
- 杨小旺滕兆平褚小朋杨永新张富山
-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
- 丁苯酞联合双重任务训练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0年
- 目的分析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行丁苯酞、双重任务训练联合治疗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轻度认知障碍病患74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对照组(37例)及观察组(37例)。对照组单纯采取丁苯酞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配合双重任务训练,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评估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运动能力改变差异性,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经治疗前认知功能、运动能力、脑血流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结果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采用丁苯酞、双重任务训练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杨永新杨小旺褚小朋高丽徐超
- 关键词:丁苯酞轻度认知障碍
- 幽门螺旋杆菌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Hp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做对比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进行粪便Hp抗原检测。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患者粪便Hp抗原阳性率为88.1%,对照组为45.0%,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有关。
- 杨永新陆晓红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脑梗死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探讨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7例存在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7例无认知障碍的腔隙性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受教育程度、病灶位置、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病灶位置、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均为腔隙性脑梗死病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轻度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病灶位置、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 杨小旺滕兆平褚小朋杨永新张富山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
- 他汀类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规划为总体研究时段,并于该时段内抽取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5例I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模组和讨论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常模组47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讨论组4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及血脂水平。结果:讨论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讨论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常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讨论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均低于常模组患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高于常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ICVD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疗效,改善其血压和血脂水平。
- 高丽杨小旺杨永新褚小朋孙昌勇滕兆平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压血脂
-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究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6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34例不存在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研究组为34例存在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患有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低水平教育、高龄所占比例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大面积梗死等的发生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糖尿病、左侧梗死以及血管梗死、大面积梗死等是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血管性认知障碍是脑梗死后发生的症状,与许多因素有关。
- 杨小旺滕兆平褚小朋杨永新孙昌永高丽张富山
- 关键词:脑梗死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发作性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意义
- 2014年
- 发作性意识障碍临床常见,病因主要包括反射性晕厥、癫癎、心源性晕厥、癔病、低血糖症等,患者就诊时大多已恢复正常,同时因发作时神志不清,患者也不能描述发病经过,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是早期判断脑损伤的灵敏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该指标在发作性意识障碍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对其在癫癎及其他病因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进行评价。
- 杨永新钱文忠张富山杨晓旺
- 关键词:发作性意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