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旺

作品数:22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出血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急性
  • 6篇梗死
  • 4篇血管
  • 4篇血小板
  • 4篇预后
  • 4篇中脑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蛛网膜下腔出...
  • 4篇网膜
  • 4篇下腔出血
  • 4篇疗效
  • 4篇疗效观察
  • 4篇膜下
  • 3篇动脉瘤
  • 3篇动脉瘤性

机构

  • 10篇苏州大学
  • 9篇扬州市江都人...
  • 3篇江都市人民医...
  • 2篇扬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杨小旺
  • 9篇张富山
  • 8篇杨永新
  • 8篇薛寿儒
  • 2篇孙昌勇
  • 1篇戴兰
  • 1篇钱文忠
  • 1篇刘卫国
  • 1篇董万利
  • 1篇徐杰
  • 1篇厉青

传媒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大医生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09
  • 8篇2007
  • 2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免疫强度及异构体比率对Alzheimer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异构体比率对Alzheimer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1例AD患者、22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28例神经变性病患者及30例健康老年人血小板APP免疫强度和APP130/APP106比率。结果APP免疫活性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D组APP130/APP106比率明显低于VD组、神经变性疾病组和健康老年组(均P<0.05),AD组APP130/APP106比率与其MMSE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07,P<0.01)。结论AD患者血小板APP异构体比率降低可用于临床对AD鉴别。
薛寿儒杨小旺
关键词:ALZHEIMER病血小板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2006年
杨小旺厉青薛寿儒陆耀军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脑脑血管造影术
神经肌炎8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徐杰杨小旺薛寿儒
血浆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与急性脑梗死的TOAST分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由神经科专科医生进行TOAST分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入院时急诊测定患者的血浆DD,分析DD水平与脑梗死TOAST分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56例急性脑梗死的TOAST分型构成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66例,心源性脑梗死(CE)31例,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51例,其他确定病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SOE)3例,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SUE)5例。各亚型中,CE组DD水平最高,与其他各亚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D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浆DD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区分CE型与非CE型以及判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一种生物学标识物。
钱文忠张富山杨小旺杨永新
关键词:D-二聚体脑梗死TOAST分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通心络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68例,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疗程8周。主要观察6个月内TIA发作频次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薛寿儒杨小旺
关键词:通心络脑缺血中西医结合疗法
文献传递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陆耀军杨小旺
关键词:依达拉奉注射液急性脑出血治疗组疗效观察羟自由基清除剂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2009年
张富山杨小旺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小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
2009年
张富山杨小旺
关键词:小脑梗死脑梗死患者MRI发现率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被引量:1
2009年
近年来,有关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AH)的报道较多。该文报道作者医院诊断的4例PNSAH患者的临床特点。
杨小旺张富山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出血病人128例,根据3个月时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87例,预后不良组(mRS>3分)41例,单因素分析两组病人入院时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对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①128例急性脑出血病人中预后不良41例(32.0%)。②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病人糖尿病病史、脑卒中病史、饮酒史的比例以及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升高,血肿体积大,出血破入脑室比例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及入院时即刻血糖(ABG)升高,淋巴细胞计数低(P均<0.05)。③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0,95%CI(1.026,1.222),P<0.05]、血肿体积[OR=1.165,95%CI(1.038,1.307),P<0.01]、NLR[OR=1.260,95%CI(1.042,1.525),P<0.05]、ABG[OR=1.707,95%CI(1.112,2.621),P<0.05]及NIHSS评分[OR=1.304,95%CI(1.110,1.530),P<0.01]升高为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④Spearman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基线NIHSS评分和血肿体积之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⑤ROC曲线分析表明,NLR预测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17[95%CI(0.744~0.890),P<0.001],预测价值优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结论入院时升高的NLR值对急性脑出血病人短期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滕兆平刘卫国杨小旺张富山杨永新褚小鹏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短期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