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等位
  • 5篇小麦
  • 5篇基因
  • 4篇复等位基因
  • 3篇育种
  • 3篇显性
  • 3篇显性矮秆基因
  • 3篇矮秆
  • 3篇矮秆基因
  • 3篇矮化
  • 3篇矮化育种
  • 3篇矮源
  • 2篇显性矮源
  • 1篇多态
  • 1篇选育
  • 1篇普通小麦
  • 1篇座位
  • 1篇AESTIV...

机构

  • 5篇西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宗学凤
  • 5篇殷家民
  • 5篇阮仁武
  • 5篇张建奎
  • 5篇傅大雄
  • 5篇戴秀梅
  • 3篇胡奎
  • 1篇李可
  • 1篇曲结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全国作物遗传...
  • 1篇2003年全...

年份

  • 1篇2004
  • 4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复等位多态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世界小麦矮化育种主要使用隐性矮源.在普通小麦中发现的显性矮源均因导致植株极度矮化(20~55cm)而未能在小麦育种中广泛应用.笔者发现,将显性矮源矮变1号(4DS携带Rht10,25~30 cm)及矮苏3(4BS携带Rht3,55 cm)的原种大群体种植或施以诱变因子并将其与中、高秆的小麦品种杂交、回交,从其分离世代的大群体中,均可选择到一些株高呈不同程度提升的稳定的突变株系.采用近等基因系法对不同株高突变衍生系的研究表明:其提升的株高真实遗传,各自均携带一个不同株高的半显性矮秆基因,随突变衍生系株高的提升,近等基因系的产量性状显著优化.采用标志基因测交法以及生理生化遗传标记对突变衍生系携带的不同株高的半显性矮秆基因重新进行了基因定位,确认它们分别与Rht1 0及Rht3的座位相同,因而均是其突变衍生的复等位基因.提出显性矮秆基因具有'复等位多态特性',即极度矮化的显性矮秆基因容易突变为一群株高提高程度不同的、可以达到小麦育种理想株高的半显性矮秆复等位基因.
傅大雄阮仁武殷家民宗学凤戴秀梅张建奎李可曲结
关键词: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复等位基因
普通小麦(T.aestivum L.)Rht10、Rht3座位上发现的两群复等位基因
世界小麦矮化育种局限于使用隐性矮源,在普通小麦中发现报道的显性矮源均因植株极度矮化(20~55cm)而未能在小麦育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发现,将显性矮源种植成大群体或对显性矮源施以诱变因子以及在显性矮源与中、高秆小麦品...
傅大雄阮仁武殷家民宗学凤戴秀梅张建奎
关键词: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复等位基因矮化育种
文献传递
小麦半显性创新矮源“西南02~10”
2003年
1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复等位多态特性"的发现 小麦矮化育种导致了"绿色革命",矮秆基因已成为现代小麦育种的主要遗传支撑.但当今世界小麦育种仍局限于使用隐性矮源,已发现、报道的显性矮源均因植株极度矮化而未能在小麦育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不但存在着"遗传脆弱性的潜在威胁",而且由于现代小麦育种的理想株高仍然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缺少株高在70~80 cm左右的单基因矮源.因此,开拓小麦育种新矮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南农业大学麦类研究室经多年研究,采用矮变1号(4DS携带Rht10)、矮苏3(4BS携带Rht3)、奥尔森(待定位)、农大3222(5A携带Rht12)、农大3338(2AS携带Rht21)等显性矮源,通过杂交育种、辐射诱变、天然突变等方式选育出了西南02~10等一批株高呈不同程度提升的半显性创新矮源.
傅大雄阮仁武殷家民宗学凤胡奎戴秀梅张建奎
关键词:小麦显性矮秆基因选育
小麦半显性创新矮源'西南02~10'
小麦矮化育种导致了'绿色革命',矮秆基因已成为现代小麦育种的主要遗传支撑.但当今世界小麦育种仍局限于使用隐性矮源,已发现、报道的显性矮源均因植株极度矮化而未能在小麦育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不但存在着'遗传脆弱性的潜在威胁...
傅大雄阮仁武殷家民宗学凤胡奎戴秀梅张建奎
关键词:小麦显性矮源复等位基因矮化育种
文献传递
小麦半显性创新矮源“西南02~10”
小麦矮化育种导致了“绿色革命”,矮秆基因已成为现代小麦育种的主要遗传支撑。但当今世界小麦育种仍局限于使用隐性矮源,已发现、报道的显性矮源均因植株极度矮化而未能在小麦育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不但存在着“遗传脆弱性的潜在威胁...
傅大雄阮仁武殷家民宗学凤胡奎戴秀梅张建奎
关键词:小麦显性矮源复等位基因矮化育种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