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淑敏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潮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脏
  • 1篇心脏骤
  • 1篇心脏骤停
  • 1篇心脏骤停后综...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净化
  • 1篇亚低温
  • 1篇亚低温治疗
  • 1篇通气
  • 1篇排痰
  • 1篇排痰方法
  • 1篇排痰效果
  • 1篇气道
  • 1篇重症
  • 1篇重症患者
  • 1篇骤停
  • 1篇综合征
  • 1篇危重
  • 1篇危重症
  • 1篇危重症患者

机构

  • 4篇潮州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汪淑敏
  • 2篇林育群
  • 2篇蔡毅峰
  • 1篇蔡辉
  • 1篇黄文清
  • 1篇陈佳炜
  • 1篇蔡静湘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亚低温治疗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联合亚低温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63例,经心肺复苏(CPR)达到基础生命支持后,格拉斯哥评分≤8分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处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氧疗及机械通气、循环支持等治疗及护理;在上述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血液净化装置,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加用冰毯降温.观察患者维持亚低温期间肛温变化、格拉斯哥评分及全因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亚低温维持期肛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对照组:(33.9±0.81)℃,(31.8 ±0.52) ℃,(34.08 ±0.70)℃,(35.5±0.81)℃,(31.59±0.93)℃,(34.43 ±0.77)℃;治疗组:(32.95±0.78)℃,(33.14±0.83)℃,(33.02±0.70)℃,(33.4±0.66)℃,(33.36±0.79)℃,(32.91±0.62)℃],除治疗前外,其余各时点治疗组的亚低温维持期肛温较对照组能较恒定控制在32~34℃(t=3.978,P <0.01;t =7.834,P <0.01;t =5.465,P <0.01;t=11.373,P <0.01;t =6.120,P <0.01;t=6.064,P<0.01);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格拉斯哥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对照组:(5.04±0.14)分,(6.03±0.29)分,(6.14±0.18)分,(36.84±0.63分);治疗组:(4.84±0.34)分,(6.73±0.58)分,(8.56±0.56)分,(10.09±0.83)分],除治疗前外,其余各时点治疗组格拉斯哥评分高于对照组(t=5.981,P<0.01;t =21.256,P<0.01;t 11.701,P<0.01;t=11.373,P<0.01);治疗组死亡11例(11/32,34.38%),对照组死亡19例(19/31,61.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1).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联合亚低温用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正确使用血液净化装置及实施优质的专科护理,对确保治疗有序进行
林育群汪淑敏蔡毅峰
关键词:血液净化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护理
常见结缔组织病肺部间质病变的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3年
目的对常见结缔组织病肺部间质病变的HRCT(high-resolution C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常见结缔组织疾病肺部病变患者162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乙组患者82例,应用HRCT诊断机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乙组患者诊断率、误诊率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肺部疾病诊断分型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采用HRCT诊断机进行诊断常见的结缔组织病肺部间质病变,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显著提高肺部间质病变的分型,且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
蔡辉黄文清汪淑敏
关键词:HRCT诊断
机械性吸-呼气咳痰技术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清洁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机械性吸-呼气咳痰技术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清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潮州市中心医院于2017年02月11日至2018年06月30日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于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振动排痰仪、支气管镜吸痰处理;实验组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性吸-呼气咳痰仪辅助排痰,各30例。结果:实验组3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时间、ICU入住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降钙素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28天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机械性吸-呼气咳痰技术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彻底清除肺内分泌物,值得应用及推广。
蔡毅峰陈佳炜陈科署汪淑敏
关键词:机械通气安全性
体外振动排痰机在危重症患者排痰方法中的应用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体外振动排痰机在危重症患者排痰方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在该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肺部感染且因病情关系需行机械通气患者共100例,给予抗感染、药物祛痰、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将患者分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人工叩背排痰方法进行排痰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体外振动排痰机进行排痰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Raw、PaO2/FiO2和PaCO2)、排痰量、吸痰次数、排痰效果、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aw和PaCO2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aO2/FiO2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排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且吸痰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痰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00%vs 76.00%)(χ^2=6.352,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体外振动排痰机给危重症患者排痰,可显著改善呼吸功能,有效提高排痰效果,减少吸痰次数,降低炎症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蔡静湘林育群汪淑敏黄晓欢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排痰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