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军
- 作品数:66 被引量:337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应用RNAi技术阻断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
- 目的:用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rTM3.1-H1 neo构建针对survivin基因的重组真核转录载体,并转染前列腺癌细胞系 PC3,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阻断PC3细胞...
- 沈建军刘家云苏明权缪应业张青郝晓柯
- 关键词:RNA干扰SURVIVIN前列腺癌细胞
- 文献传递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Cys-C、β_2-MG、RBP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各病期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2例确诊HFRS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ys-C、β2-MG、RBP水平,并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ys-C、β2-MG在HFRS各期均明显升高(P<0.05),且以少尿期最为明显(P<0.01)。RBP在发热期及低血压休克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明显升高(P<0.01),但三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FRS早期β2-MG较Cys-C更为灵敏;RBP在HFRS病程进展中具有指导意义。
- 李瑾革李自越张惠中沈建军
-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肾综合征出血热
- 基于SOM聚类方法在临床检验知识发现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知识发现方法在建立应用临床检验项目的门诊患者聚类模型中的适用性,为临床检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2009-2011年西安市两所最大的综合医院的内科门诊患者就诊资料为训练样本,运用MatlabR2009b软件包中的SOM Tool Box工具箱建立应用临床检验项目的门诊患者的自组织映射网络聚类模型。用Excel软件绘制柱状图描述各组门诊患者的疾病特征。结果: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训练学习后,得出聚类结果,输出结果与临床检验决策真实值具有一定一致性,训练结果表明患者的聚类结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患者性别、年龄、3年累计临床检验项目数、疾病特征对聚类模型的贡献较大。结论:自组织映射方法对应用临床检验项目的门诊患者聚类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可为临床检验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
- 孙丽君张玉海苏海霞杨显君江逊沈建军尚磊
- 关键词:决策支持自组织映射聚类知识发现
- 前列腺癌细胞株VEGF及其受体KDR,bFGF及其受体FGFR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人前列腺癌细胞株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2)的表达,进一步阐明前列腺癌细胞中VEGF和bFGF的自分泌机制。方法:以小鼠成纤维细胞系L929作为对照,选取三种前列腺癌细胞株(PC3、LNcap和DU145),采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VEGF及其受体KDR,bFGF及其受体FGFR2的表达。结果:三种前列腺癌细胞株(PC3、LNcap和DU145)中均有VEGF、KDR及bFGF、FGFR2的表达,但表达水平略有差别。结论:在前列腺癌的血管形成中可能存在VEGF和bFGF的自分泌机制。
- 韦华郝晓柯苏明权刘家云沈建军缪应业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KDRFGFR2前列腺癌
- 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两种异构体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融合表达
- 2007年
- 目的构建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两种异构体(Livinα和β)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ET32a(+)-livinα和pET32a(+)-livinβ。方法设计合成扩增Livin基因异构体全长cDNA序列的特异性PCR引物,以Hela细胞总RNA为模板,RT-PCR获得Livin基因异构体全长cDNA序列,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HandⅢ双酶切取所需目的片段,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多克隆位点,经酶切、PCR鉴定,并经过测序证实后,构建成为Livin基因异构体表达载体(pET32a(+)-livinα、β)。将重组质粒转入表达菌株BL21,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超声碎菌,取其上清和沉淀分别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成功获得Livinα和β全长cDNA序列,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成功获得大小为55kd左右的融合蛋白。结论Livin基因两种异构体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融合蛋白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Livin异构体功能及在肿瘤细胞中的抗凋亡效应奠定了基础。此蛋白也可用于进一步抗体制备、免疫鉴定和诊断等研究。
- 邹爱民沈建军高萍林芳张惠中
- 关键词:凋亡抑制蛋白LIVIN凋亡原核表达
- 岛津CL-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和排除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为保证仪器正常运行 ,分析故障原因并排除。方法 根据仪器工作原理 ,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排除故障的具体内容、方法 ,主机故障及排除 ;电脑故障原因及排除 :其它故障原因及排除。结果 有效地排除了数百起常见故障 ,有力地保证了正常工作。
- 顾炳权沈建军明旭昌王新明刘树林
- 关键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腺苷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检测腺苷对乳腺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MCF-7细胞为模型,采用梯度浓度的腺苷处理细胞,MTT及细胞计数法检测腺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腺苷对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划痕修复实验检测腺苷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腺苷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增殖,且抑制效果与腺苷浓度及作用时间呈相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腺苷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引起细胞的G_2/M期阻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腺苷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促细胞凋亡分子Bax及Bak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凋亡抑制分子Bcl-2表达量显著下降,同时Caspase-3的表达量也显著升高。结论:腺苷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的增殖,同时腺苷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腺苷诱导MCF-7细胞凋亡与其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密切相关。
- 王会平郜赵伟刘冲龙敏李岩沈建军董轲张惠中
- 关键词:腺苷增殖凋亡迁移
- 恶性肿瘤细胞及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两种异构体livinα、和livinβ在多种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类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HeLa、SBC-2等12种肿瘤细胞和50例不同肿瘤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livinα和livinβ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2个细胞系中8个细胞系的livin mRNA表达为阳性,分别为HeLa、SPCA-1、SBC-2、PC14、MKN45、LOVO、HHCC、A549,其中A549为弱表达,且livinα的表达强于livinβ;HL-7702、Hep-2、7721、K562四种细胞中livin表达为阴性;50例肿瘤组织中livin mRNA表达阳性率为64.0%,而在癌旁组织中为2%。Livin mRNA的表达与肿瘤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ivin在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livin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以livin为靶位的肿瘤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
- 邹爱民沈建军高萍林芳张惠中
- 关键词:凋亡抑制蛋白类LIVIN基因表达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肝酶谱及总胆汁酸的变化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血清肝酶谱及总胆汁酸 (TBA)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各病期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酶速率法测定了 12 2例各期 HFRS患者及 10 1例对照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 T)、谷草转氨酶 (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 (AL P)、胆碱脂酶 (CHE)的活性 ,及总胆汁酸、尿素 (Ure)、肌酐 (Cr)的含量 ,并用 SPL M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发热期仅 CHE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低血压休克期时 ,AST活性达高峰 (P<0 .0 1) ,CHE活性降至最低 (P <0 .0 1) ,GGT差异显著 (P<0 .0 5 ) .少尿期时 ,除 AL P以外 ,其余项目均差异显著 (P<0 .0 5 ) .多尿期除 TBA无差异 ,CHE略高于低休期外 (P<0 .0 5 ) ,其余指标均达到高峰 ,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恢复期除 CHE外 ,其余指标均已恢复正常 .结论 HFRS患者肝损伤较为普遍 ,且恢复迟 .肝酶谱及 TBA测定可较全面的反映患者的肝脏功能及损伤情况 ,对
- 沈建军顾炳权刘树林张周良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胆汁酸血清肝酶谱
- 血清GPDA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联合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242(CA242)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长安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萎缩性胃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60例,用TBA-120FR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GPDA,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中CEA,CA724和CA242的水平,分析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及敏感度。结果胃癌组GPDA检测结果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9.532,P=0.000);胃癌组CEA,CA724和CA242检测结果高于萎缩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EA:F=59.926,P=0.001;CA724:F=51.056,P=0.001;CA242:F=72.613,P=0.000)。胃癌组血清GPDA,CEA,CA724和CA242单项检测的阳性率为70%,45%,61.7%和50%,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242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5%,血清GPDA及肿瘤标志物CEA,CA724和CA242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6.7%,高于三项及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635,P=0.003)。胃癌组血清GPDA,CEA,CA724和CA242单项检测的敏感度是70.2%,50.2%,67.3%和53.2%,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242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5.6%,血清GPDA及肿瘤标志物CEA,CA724和CA242四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0.3%,高于三项及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016,P=0.001)。结论 GPDA联合CEA,CA724,CA242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及敏感度,对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朱文芳沈建军付涛邹爱民张静
- 关键词:胃癌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