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菁 作品数:56 被引量:133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紫草素衍生物SK36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紫草素衍生物5,8-二甲基-2-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5,8-dimethyl-2-β-hydroxy-isovaleryl shikonin,SK36)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SK36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AnnexinⅤ/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FCM法检测caspase-3活性;JC-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SK36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FCM法检测结果显示,SK36作用HL-60细胞24和48 h时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5.55±2.88)%和(72.12±14.50)%,明显高于对照组;caspase-3活性增加,线粒体跨膜电位发生崩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效应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K36在体外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成玲剑 周文 李绍顺 黄洪晖 钟济华 沈莉菁 韩晓凤 王海嵘 钟华 陈芳源关键词:紫草素 HL-60细胞 三氧化二砷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分析以三氧化二砷(ATO)为基硇的诱导和维持治疗方案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初诊成年APL患者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巩固维持治疗经过,并作5、7年随访分析.结果 诱导治疗阶段,ATO+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药联合化疗组与ATRA联合化疗组完全缓解(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达到CR时间明显缩短.诱导治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两组分别为86.2%、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维持治疗阶段,ATO序贯维持组和化疗序贯维持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4.4±5.4)%和(45.5±10.2)%,7年OS率分别为(52.5±23.7)%和(27.3±9.3)%;两组5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94.7±5.5)%和(41.3±10.1)%,7年DFS率分别为(52.6±23.7)%和(275±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TO序贯维持组复发率(14.7%)低于化疗序贯维持组(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ATO联合ATRA、化疗的诱导化疗方案可缩短诱导化疗时间,提高PML-RAR α融合基因转阴率,而且,包含ATO的序贯维持治疗明显改善APL患者的长期生存,减少复发,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 徐岚 陈芳源 黄洪晖 钟华 钟璐 沈莉菁 朱坚轶 韩洁英 陈冰关键词: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砷剂 伊马替尼对K562和K562/AO2细胞细胞色素P4503A亚家族多肽5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及活性的调控 2010年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对K562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O2细胞色素P4503A亚家族多肽5(CYP3A5)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及活性的调控。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蛋白印迹(Westernblot)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CYP3A5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同时将CYP3A5重组质粒稳定转染有CYP3A5基础转录的K562细胞,噻唑蓝(MTT)法测定伊马替尼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观察CYP3A5基因的过表达是否介导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敏感性的改变。结果:K562细胞经伊马替尼作用24h后CYP3A5mRNA转录增强,蛋白表达和活性均增加,与未加药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K562/AO2细胞经伊马替尼作用24h后,CYP3A5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活性未见改变,经伊马替尼作用36h后,CYP3A5基因转录增强、蛋白表达和活性均增加,与未加药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K562细胞稳定转染CYP3A5重组质粒后对伊马替尼表现出明显耐受(耐药倍数为1.318倍)。结论:伊马替尼可诱导K562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O2CYP3A5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增高。 钟济华 陈芳源 王海嵘 王婷 沈莉菁 蒋爽 欧阳仁荣关键词:伊马替尼 CYP3A5基因 药物代谢酶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AB分类与WHO分类的临床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进行FAB(French-American-British Cooperative Group)和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两种分类诊断的比较研究。方法:118例AML患者根据FAB和WHO分类方法重新分类诊断,并进行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预后评估。结果:根据WHO分类:AML伴有重现细胞遗传学异常35例(33.7%),AML伴有多系病变21例(20.2%),治疗相关性AML 2例(1.9%),AMLWHO分类不明或同FAB分类46例(44.2%)。各组的3年OS分别为(75.1±7.8)%、(47.4±13.9)%、(50.0±35.4)%和(54.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类型的染色体对AML预后影响明显。染色体预后良好的3年OS为(87.4±6.9)%,预后中等的3年OS为(69.3±7.3)%,预后不良的3年OS为(19.6±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初发的AML患者进行WHO分类,能更有效地评估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徐岚 钟华 黄洪晖 钟璐 沈莉菁 胡霄飞 肖菲 韩洁英 陈芳源关键词:白血病 髓样 急性 CYP3A5基因多态性及其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与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7 2008年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细胞色素P-4503A5(CYP3A5)基因多态性和蛋白表达对患者发病、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检测患者骨髓原代细胞的CYP3A5*3基因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P3A5在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88例样本中野生型纯合子(CYP3A5*1/*1)23例(26%),杂合子(CYP3A5*1/*3)44例(50%),突变型纯合子(CYP3A5*3/*3)21例(24%)。CYP3A5*3基因型频率为74%,符合中国健康人群分布;CYP3A5*1基因型与耐药显著相关。按基因型分组后,3组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3A5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分别为:(36.6±19.2)%、(7.8±9.2)%、(0.5±0.9)%;总生存率分别为(11.6±2.1)月、(30.5±12.2)月、(52.3±8.5)月;无病生存期分别为(7.5±1.8)月、(27±15.8)月、(52.3±8.1)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3A5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病无关,与CYP3A5蛋白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而CYP3A5的表达高低与白血病患者的化疗疗效、预后密切相关。对初治AL患者的CYP3A5基因分型检测可以作为预测AL患者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沈莉菁 陈芳源 王婷 王海嵘 钟济华 韩洁英 欧阳仁荣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CYP3A5基因 基因多态性 化疗 MYCN基因对造血转录因子的调控 <正>目的:通过热激活系统,在斑马鱼中条件性过表达鼠源性MYCN基因,建立生殖系稳转的斑马鱼系,以研究MYCN基因对造血功能的转录调控。方法:构建携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MYCN质粒,显微注射到AB品系斑马鱼胚胎单细... 沈莉菁 陈芳源 钟敏 张勇 匡颖 林文洁 钟华 钟济华文献传递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7例报告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点,评估联合化疗的效果及其毒性.方法复习近年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之7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大剂量甲氨喋呤和地塞米松、甲环亚硝脲、长春新碱加鞘内注射甲氨喋呤的联合化疗方案,并分析部分病例加用放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7例PCNSL病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其中3例加用放疗,有效率100%,完全缓解率86%,3年生存率为42%.出现Ⅲ~Ⅳ度血液学不良反应者12%(5/41疗程);发生肝功能异常者31.7%(13/41疗程);发生脑白质病1例.结论PCNSL的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术后联合化疗、对<60岁者加用放疗等综合措施的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不甚严重,能为患者所耐受. 韩洁英 陈芳源 胡霄飞 韩晓凤 沈莉菁 欧阳仁荣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联合化疗 放疗 三氧化二砷对Molt-4细胞株Notch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中Notch1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反转录(RT)-PCR检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A3和Molt-4中Notch1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选取Notch1 m RNA表达量较高的Molt-4细胞,分别经浓度0、2、4μmol/L As2O3处理细胞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Notch1 m RNA表达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otch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s2O3能下调Molt-4细胞中Notch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Bax蛋白比例,并促进凋亡蛋白胱天蛋白酶3的活化,2μmol/L As2O3处理后,随作用时间延长,Molt-4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高(r=0.989,P<0.05)。Molt-4细胞分别经2μmol/L和4μmol/L As2O3处理72 h后,流式结果显示,随As2O3浓度升高,Molt-4细胞凋亡率升高(r=1.000,P<0.05)。As2O3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Molt-4细胞凋亡。结论:As2O3通过抑制Molt-4细胞株Notch1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凋亡。 刘海艳 沈莉菁 陈芳源 万海霞 钟济华 王婷 钟华关键词:NOTCH 三氧化二砷 MOLT-4细胞 CYP3A5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2007年 CYP3A5是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主要的多态性是CYP3A5*3突变,后者使CYP3A5表达和活性降低或消失,文章就CYP3A5*3变异基因对肿瘤发生、治疗、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 沈莉菁 陈芳源关键词:肿瘤 细胞色素P450 融合循证医学理念的PBL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融合循证医学理念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evidence based medicine combin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EBM—PBL)在血液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度112名实习学生平行分为传统以课堂为导向的教学组,以及提供循证医学技巧的自主学习型EBM-PBL组,分别为57人和55人。两周后,通过比较两组学生近、远期的成绩差异,并无记名采集师生对EBM—PBL模式的反馈意见,评估EBM—PBL的可行性。应用SPSS18.0软件包,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EBM—PBL组的近、远期口试和笔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00),口试成绩尤甚;近、远期成绩对比,EBM—PBL组口试(P=0.054)、笔试(P=0.023)成绩下降不明显,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0);八年制和七年制学生成绩普遍优于五年制学生,但五年制EBM-PBL组学生成绩更优于对照组。教学反馈显示,多数师生均认可EBM—PBL有利于教学相长.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结论EBM—PBL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使其紧跟专业发展步伐,从而顺利由学生向出色的临床医师转型。同时,EBM-PBL教学也促进了教师的知识体系更新,提升了其对诊治细节的处理和综合教学能力。 沈莉菁关键词:循证医学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