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氧化氮
  • 7篇一氧化氮
  • 4篇内皮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血管
  • 3篇血浆
  • 3篇衰竭
  • 2篇一氧化氮和内...
  • 2篇皮素
  • 2篇细胞
  • 2篇内皮素
  • 2篇患儿
  • 2篇患者血浆
  • 2篇儿童
  • 2篇肺炎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白细胞介素1...
  • 2篇充血性
  • 2篇充血性心力衰...
  • 1篇动脉

机构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9篇潘婕
  • 5篇史源
  • 5篇李华强
  • 3篇徐有奇
  • 3篇祝善俊
  • 3篇蒋东波
  • 3篇沈际皋
  • 2篇侯凡
  • 2篇李隆贵
  • 2篇覃世文
  • 1篇冯素珍
  • 1篇姚忠凯
  • 1篇曾祥义
  • 1篇赵志刚

传媒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3篇2001
  • 3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了解血脂康对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 4 6例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纯降糖治疗组 (降糖组 )和降糖治疗加血脂康组 (血脂康组 ) ,并以 2 0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 (对照组 )观察各组血糖、血脂、循环内皮细胞 (CEC)、内皮素 (ET 1 )、一氧化氮 (NO)等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血脂康组和降糖组之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血脂康组CEC、ET 1、TC、TG、LDL C明显降低 ,NO、HDL C明显升高 ,与降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血脂康对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具有明显的调节脂代谢及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曾祥义潘婕赵志刚
关键词:血管内皮高脂血症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一氧化氮、循环内皮细胞改变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研究目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ALRI患儿36例,正常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研究结果NO的稳定代谢产物—循环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2-/NO3-)水平,对照组为24.5±14.1μmol/L,ALRI组为44.6±22.6μmol/L,差异显著(P<0.05)。CEC数量对照组5.5±2.1n/0.09μl,ALRI组为10.7±5.1n/0,09μl,差异亦显著(P<0.05)。经Spearman相关检验NO2-/NO3-水平与CEC数量显著相关(P<0.05)。结论ALRI时NO对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起着重要作用,其临床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李华强史源冯素珍潘婕杨映波沈际皋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内皮细胞一氧化氮
支气管肺炎白细胞介素10及一氧化氮的改变及意义
2001年
李华强蒋东波潘婕史源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白细胞介素10一氧化氮儿童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8
1999年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改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CHF患者外周静脉血和肺动脉血中NO、E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含量。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外周静脉和肺动脉血浆中NO、ET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血浆ACE水平呈现相同的变化;血浆ET增加的幅度大于NO,因此,CHF患者NO/ET比值降低(P<0.05)。这些变化在患者的肺动脉中比外周静脉中更明显(P均<0.05),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血浆NO水平增高,NO/ET比值降低是CHF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
侯凡祝善俊祝善俊徐有奇潘婕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一氧化氮内皮素ACE
心力衰竭患者肺动脉血浆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及前列腺素-E_1干预的影响被引量:6
1999年
侯凡祝善俊李隆贵徐有奇潘婕
关键词:心力衰竭肺动脉血浆血管活性物质PGE1
新生儿败血症一氧化氮水平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采用镉还原柱层析和比色法测定了2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外周血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2-/NO3-)水平,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外周血NO2-/NO3-水平(263.04±300.0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34.97±13.41μmol/L)(P<0.05),而且NO2-/NO3-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儿科死亡风险(PRISM)评分均显著相关(P<0.05),认为一氧化氮(NO)与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史源李华强沈际皋潘婕覃世文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一氧化氮
小叶性肺炎患儿白细胞介素10及一氧化氮的改变及其意义
2001年
李华强蒋东波潘婕史源
关键词:儿童小叶性肺炎白细胞介素10一氧化氮
内源性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与新生大鼠感染性休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对内源性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感染性休克时NO水平于绿脓杆菌注射后6小时显著增高,12小时达到峰值(P<0.0)。运用NO抑制剂美蓝或/和地塞米松于感染性休克模型,显示可显著降低病死良(P<0.05)。且与NO显著相关(P<0.05)。提示NO与CO可能作为内源性介质参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
李华强史源覃世文潘婕蒋东波姚忠凯沈际皋
关键词:休克感染性休克一氧化氮一氧化碳新生大鼠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等的改变被引量:30
1999年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及前列腺素的影响。方法测定3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NOE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20例健康者作对照组。15例患者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PGE1,20~40ng·kg-1·min-1),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用药前后测肺动脉、头静脉血浆NO、ET和ACE活性。结果心衰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心衰组血浆NO高于对照组,肺动脉血浆中高于自身静脉。心衰组血浆ET和ACE活性呈相似改变。心衰组血浆ET的增幅大于NO,NO/ET比值下降。上述改变均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P<0.05)。前列腺素E1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力,增加心脏指数,降低血浆NO、ET和ACE水平,增加NO/ET比值。结论血浆NO水平增高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NO、ET与NO/ET等改变与肺动脉高压和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参与心衰的病理生理。前列腺素E1可以抑制上述改变。
侯凡祝善俊祝善俊徐有奇李隆贵
关键词:一氧化氮内皮缩血管肽类心力衰竭充血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