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霞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胆管
  • 4篇细胞
  • 4篇肝内
  • 4篇肝内胆管
  • 3篇诊治
  • 3篇基因
  • 3篇个体化
  • 3篇个体化治疗
  • 3篇病理
  • 2篇胆管癌
  • 2篇胆管细胞
  • 2篇胆管细胞癌
  • 2篇预后
  • 2篇诊治策略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肿瘤
  • 2篇细胞癌

机构

  • 12篇复旦大学
  • 4篇海军军医大学...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2篇盛霞
  • 3篇谢晓利
  • 2篇潘玉林
  • 1篇袁春艳
  • 1篇吴旭波
  • 1篇谢蕴
  • 1篇陈永其

传媒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基因表达谱的初步研究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e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恶性肿瘤综合征,外显率高达80%~90%,占所有结直肠癌的2%~15%。H...
盛霞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基因表达谱肿瘤组织发病机制蛋白表达
文献传递
肉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诊治策略被引量:1
2022年
肉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sarcomatoi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SiCCA)是一种由混杂的恶性胆管细胞来源的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SiCCA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肝内或其它脏器转移,易侵犯临近脏器,手术切除率低,且术后短期内易复发,尚无有效防治措施,预后差.利用影像学、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SiCCA诊断,降低误诊率的重要措施,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和以化疗为主的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SiCCA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盛霞秦建民
分子病理学在结直肠癌诊断与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病理学从组织学诊断逐渐发展到从细胞、细胞器到基因和蛋白分子水平检测,使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多个学科间相互渗透,从DNA和RNA层面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揭示疾病的内源性基因突变、表达异常以及外源性基因的存在,更深入、精确和全面地反映疾病的本质特征,使传统病理学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跨入综合性更强、更全面、更精准的分子病理学。传统的病理诊断技术不能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指导化疗和靶向药物选择、疗效评估、复发转移监测。
盛霞秦建民
关键词:形态学诊断组织学诊断个体化治疗分子病理学外源性基因结直肠癌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甲状腺癌关键基因和通路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TC)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学功能,筛选TC的关键基因和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3组基因芯片数据集,分析TC组织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多种在线分析软件对DEGs进行功能富集、通路分析、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筛选关键基因,然后采用TCGA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及生存分析。结果3组数据集分析得出410个共同DEGs,其中159个基因上调,251个基因下调。DEGs与癌症中的蛋白聚糖、P53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有密切关系。筛选出14个关键基因,分别是CCNB2、FN1、MMP9、TIMP1、CXCL8、VCAN、EVA1A、LGALS1、KIF15、KIF20A、KIF4A、TOP2A、JUN和SDC2,其中MMP9、SDC2、KIF15和VCAN影响患者生存率,提示可以作为TC的潜在预后标志物。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14个关键基因和通路,可能有助于甲状腺癌的早期分子诊断与基因靶向治疗。
谢晓利袁春艳浦文兰杨媛媛盛霞
关键词:甲状腺癌生物信息学分析关键基因基因芯片
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1例被引量:2
2020年
患者女,60岁。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胀痛不适,无背部放射痛,无进食后加剧,无嗳气、泛酸,无空腹痛,无呕血、黑便。后发作频繁,症状加剧,入院治疗。自起病以来,食欲下降,体重减轻1 kg。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黏膜隆起性病变,CT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占位(图1),间质瘤可能,腺癌或神经内分泌肿瘤待排。入院行十二指肠降部肿块切除。该患者术后随访43个月,无复发及淋巴结转移。
李国霞谢晓利盛霞潘玉林
关键词: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十二指肠临床病理
胃肠道神经束膜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束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4例胃肠道神经束膜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结果1例位于胃体大弯,1例位于结肠,2例位于直肠;瘤体直径0.3~1 cm,其特征是黏膜固有层内见温和的梭形细胞增生,表达神经束膜标志物,梭形细胞呈层状、束状排列,或围绕腺体漩涡状分布,周围扩张的隐窝常伴锯齿状结构。免疫表型:温和的梭形细胞不同程度表达EMA和CD34。随访4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胃肠道神经束膜瘤是一种良性的外周神经鞘膜肿瘤,可能被误诊为其他更常见的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标记EMA和CD34阳性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预后良好。
谢晓利李国霞盛霞潘玉林谢蕴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EMA免疫组织化学
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复发转移机制与临床防治策略
2023年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种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原发性腺癌,肿瘤无包膜,肿瘤早期沿胆管周围淋巴管、血管、神经周围间隙及疏松纤维结缔组织等发生多途径浸润转移,以淋巴结转移为特征.由于早期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缺乏早期诊断特异分子标志物,手术切除率低,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高,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疗效低,预后差.通过分子病理学、基因功能、影像技术深入研究,阐明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复发转移机制,提高早期诊断率和精准临床分期,针对肿瘤复发转移危险因素采用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是降低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盛霞秦建民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复发转移
肝内胆管癌精准检测专家共识(2024版)
2025年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分子分型是实施ICC个体化治疗的基础。正确的检测方法对于全面筛选适用靶向药物的患者群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共识基于国内外临床实践数据,结合中国国情,围绕ICC重要靶点进行制定,提出了15条推荐意见,以期为ICC的精准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病理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肝脏病理学组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李增山丛文铭纪元张欣韩晶盛霞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生物标志物个体化治疗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被引量:1
2022年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是一组细胞质和细胞核异常而在组织学上无恶性依据,直径在1 cm以上的肝细胞群,是一种肿瘤性病变,属于癌前病变.肝脏DN缺乏特异肿瘤标记物和典型临床症状,主要依靠影像学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随着对肝脏DN发生机制研究深入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依据病史、各种检查技术特点,个体化选择肿瘤标记物、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技术联合检查,能够显著提高DN早期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减少误漏诊率.由于肝脏DN具有潜在恶变风险,从发生癌变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对肝脏DN实施干预,及时去除病因,进行适当治疗,阻断DN向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恶变转化进程,对于降低HCC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盛霞秦建民
关键词:肝脏
肝内胆管癌精准检测专家共识(2024版)
2025年
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分子分型是实施ICC个体化治疗的基础。正确的检测方法对于全面筛选适用靶向药物的患者群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共识基于国内外临床实践数据,并结合中国国情,围绕ICC重要靶点进行制定,提出了15条推荐意见,以期为ICC的精准检测提供参考。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病理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肝脏病理学组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李增山丛文铭纪元张欣韩晶盛霞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生物标志物个体化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