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晓丽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免疫
  • 4篇实验性自身免...
  • 4篇重症肌无力
  • 4篇自身免疫性重...
  • 4篇无力
  • 4篇免疫性
  • 4篇肌无力
  • 3篇实验性自身免...
  • 3篇全反式
  • 3篇维甲酸
  • 2篇胆碱
  • 2篇胆碱受体
  • 2篇乙酰胆碱
  • 2篇乙酰胆碱受体
  • 2篇受体
  • 2篇全反式维甲酸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1篇多发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作者

  • 5篇谢晓丽
  • 4篇李呼伦
  • 2篇孔庆飞
  • 2篇穆莉莉
  • 2篇么秀华
  • 2篇王丹丹
  • 2篇孙博
  • 1篇周明言
  • 1篇王广友
  • 1篇杨金凤
  • 1篇王小冬
  • 1篇王菁华
  • 1篇马雪菲
  • 1篇刘静
  • 1篇詹晓霞
  • 1篇张晓莉
  • 1篇朱伟
  • 1篇李娜
  • 1篇王心悦
  • 1篇刘宇

传媒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3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试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机制研究
谢晓丽
辅助性CD4^+ T细胞亚群失衡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EAMG)大鼠发病过程中辅助性CD4+T细胞亚型的变化。方法将Lewis大鼠分为完全弗氏佐剂(CFA)早、晚期发病时对照相和EAMG早期(初次免疫后13d)、高峰期(初次免疫后50d)发病时相4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后,于发病早期和高峰期分离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淋巴细胞中Th1、Th2、Th17和Treg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各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在EAMG发病的早期时相,与CFA组比较,EAMG组Th1、Th2、Th17细胞的比例下降,而Treg细胞比例上升;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显著下降(P<0.05),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7和TGF-β水平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AMG发病的高峰期,与CFA组比较,EAMG组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显著上升(P<0.05),而Th2和Treg细胞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7水平显著上升(P<0.05),IL-4和TGF-β水平显著下降(P<0.01),IL-6水平略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AMG发生过程中,4种辅助性CD4+T细胞亚型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晚期时相中Th1和Th17细胞比例上升,而Th2和Treg细胞比例下降。
王小冬孙博王菁华孔庆飞谢晓丽周明言李娜李呼伦穆莉莉
关键词: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TREG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对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2017年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乙酰胆碱受体(AChR)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体外调控作用,探讨其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FA)对照组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组大鼠,并获取淋巴结单个细胞悬液,以ACh R97-116多肽片段以及不同浓度的ATRA体外培养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法、CCK-8法、ELISA法分别检测活细胞比例、细胞凋亡和周期的改变以及Th亚群的格局和B细胞抗体分泌能力的变化。结果:ATRA显著降低活细胞比例(P<0.001);不同浓度的ATRA均促进了特异性细胞群的凋亡(P<0.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而ATRA未改变AChR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生长周期;ATRA处理后,CFA和EAMG组的淋巴细胞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且ATRA对ACh R特异性的淋巴细胞的抑制明显(EAMG组,P<0.01)于CFA组(P<0.05);ATRA干预后,ACh R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下降(P<0.01),且ATRA促进了Th2、Treg细胞亚群百分比(P_(IL-4)<0.001,P_(Foxp3)<0.001),而抑制了促炎性的Th17、Th1细胞亚群百分比(P_(IL-17)<0.05,P_(IFN-γ)<0.001);ATRA能够降低ACh R特异性B细胞的抗体分泌能力(P<0.01)。结论:ATRA不仅能抑制ACh R特异性T细胞功能,同时也能抑制ACh R特异性B细胞功能,其在MG的临床治疗中可能起治疗作用。
孔庆飞张晓莉朱伟王丹丹谢晓丽穆莉莉么秀华李呼伦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乙酰胆碱受体重症肌无力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辅助性T细胞
B细胞在MOG_(35-55)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B细胞参与MOG35-55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lphalomyelitis,EAE)小鼠模型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OG35-55肽段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采用临床评分检测EAE模型建立情况,HE和快蓝染色观察脊髓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状况,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活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脾组织生发中心的形成,ELISA法检测IgG1、IgG2a和IgG2b的分泌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MOG35-55诱导的EAE小鼠模型,EAE组临床评分明显高于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 adjuvant,CFA)组(P<0.001),EAE组小鼠脊髓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斑块;在EAE组发病起始期(免疫后第5天和第8天),外周免疫器官活化B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FA组(P<0.01);在发病高峰期(免疫后第15天)EAE组小鼠脾中形成生发中心,而CFA组未见生发中心形成,且外周血抗MOG35-55抗体分泌水平明显高于CFA组(P<0.005)。结论 MOG35-33肽段可以诱导B细胞活化,进而可能通过发挥体液免疫作用介导EAE疾病的发生。
詹晓霞杨金凤刘宇王心悦谢晓丽孙博李呼伦
关键词:B淋巴细胞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
全反式维甲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效果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以大鼠来源的AChRα97—116多肽片段、弗式不完全佐剂、结核菌素的混合乳剂,尾根部免疫健康雌性Lewis大鼠建立EAMG实验动物模型,同时设置完全式佐剂(CFA)对照组、EAMG模型组、ATRA治疗组,其中ATRA治疗组从第一次免疫当天开始腹腔注射ATRA。依据Lennon评分法及体重监测对模型的建立及ATRA的治疗情况予以评定。于晚期发病时相(56d左右)将动物处死取材,分别取大鼠脾脏和肌肉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脾脏和肌肉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ATRA治疗EAMG的可行性。结果①成功建立EAMG动物模型。②免疫第40天后,ATRA治疗组和EAMG模型组相比较,临床症状及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临床评分=0.024,P体自=0.001。③与CFA组相比,EAMG模型组动物脾脏小梁静脉壁的厚度增大(P=0.0008),小梁静脉中的淋巴细胞数目增多(P=0.036),脾脏髓质中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宽(P=0.047),脾脏生发中心界限不清,肌纤维直径缩短(P=0.001)。④与EAMG模型组比较,ATRA治疗组动物脾小梁静脉壁的厚度较窄(P=0.043),脾髓质中动脉周围淋巴鞘变窄(P=0.012),脾脏生发中心界限相对较清晰,肌纤维直径较长(P=0.047)。结论ATRA能够缓解EAMG的临床症状,逆转EAMG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李芳华谢晓丽刘静么秀华马雪菲王丹丹王广友李呼伦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乙酰胆碱受体HE染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