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蓉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水稻
  • 9篇水稻土
  • 6篇铁还原
  • 5篇脱氢酶
  • 5篇脱氢酶活性
  • 5篇微生物
  • 5篇酶活性
  • 4篇碳源
  • 3篇生物炭
  • 1篇淹水
  • 1篇淹水时间
  • 1篇厌氧
  • 1篇叶片
  • 1篇异化铁还原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玉米
  • 1篇玉米叶

机构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2篇贾蓉
  • 8篇曲东
  • 2篇乔莎莎
  • 2篇易维洁
  • 2篇游萍
  • 1篇李丽娜
  • 1篇周莉娜
  • 1篇段骏
  • 1篇孔大为
  • 1篇李才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质炭对水稻土中脱氢酶活性和铁还原过程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为探究添加生物质炭对淹水稻田体系脱氢酶活性及土水界面铁还原过程的影响,选择2种不同地区水稻土,采用土壤泥浆厌氧培养试验方法,分析添加不同粒径生物质炭后泥浆培养体系中脱氢酶活性、pH以及Fe(Ⅱ)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能够提高水稻土厌氧培养体系的脱氢酶活性,促进微生物铁还原进程。脱氢酶活性和铁还原能力随着生物质炭粒径的减小而增大。未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中,2种水稻土脱氢酶活性最大分别为3.13,2.60μg/(ml·g·min),Fe(Ⅱ)累积量最高分别为8.07,7.44mg/g;通过添加生物质炭,2种水稻土培养体系脱氢酶活性最大分别达4.35,4.18μg/(ml·g·min)、Fe(Ⅱ)累积量最高分别为9.01,8.18mg/g。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水稻土初始pH与最大铁还原潜势及达到最大铁还原速率对应的时间呈极显著相关,表明生物质炭对铁还原过程的影响因土壤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脱氢酶活性、Fe(Ⅱ)累积量之间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两者在培养过程中相互促进。
唐珺瑶贾蓉曲东李才耿茂梧
关键词:生物质炭水稻土脱氢酶
不同淹水时间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Fe(Ⅲ)还原能力及其与脱氢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为探讨淹水水稻土中微生物Fe(Ⅲ)还原机理,采用厌氧恒温培养方法,比较了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在淹水演替过程中,分别以葡萄糖、丙酮酸盐和乳酸盐为底物时的脱氢酶活性变化及Fe(Ⅲ)还原特征.结果显示,不同淹水时间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均可以葡萄糖为优势碳源还原Fe(OH)3,最大反应速率对应时间(TVmax)与脱氢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比较一致,为厌氧培养的6—8d;以丙酮酸盐或乳酸盐为碳源时,脱氢酶活性的半饱和常数Ks表现为淹水30d<12d<1d,Fe(Ⅲ)还原过程和脱氢酶活性均随淹水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强;Fe(Ⅱ)生成量在91—345mg/L时,土壤脱氢酶具有最大活性.本试验表明,利用葡萄糖的脱氢过程主要发生在厌氧培养初期,脱氢酶活性是影响水稻土中Fe(Ⅲ)还原过程的重要因素;脱氢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与Fe(Ⅲ)还原最大反应速率Vmax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TVmax则为显著正相关.
易维洁曲东贾蓉
关键词:水稻土淹水时间碳源利用脱氢酶活性
生物炭对水稻土Fe(Ⅲ)还原过程中碳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以采自吉林和江西的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恒温泥浆厌氧培养方法,探讨添加生物炭和不同有机碳源(葡萄糖、乙酸钠、丙酮酸钠和乳酸钠)条件下土壤泥浆中Fe(Ⅱ)浓度和pH值的变化,采用Logistic模型对Fe(Ⅲ)的还原特征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可以促进2种水稻土中的Fe(Ⅲ)还原能力。添加生物炭条件下,不同外源有机碳对水稻土中Fe(Ⅲ)还原特征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吉林水稻土中,对Fe(Ⅲ)还原的调控能力显著大于江西水稻土。2种水稻土均能较好地利用乳酸盐、丙酮酸盐和葡萄糖还原Fe(Ⅲ),而添加乙酸盐后的Fe(Ⅲ)还原则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添加乳酸盐处理最大Fe(Ⅲ)还原速率高于其他有机碳源,且达到最大Fe(Ⅲ)还原速率的时间最短,表明乳酸盐是2种水稻土中铁还原过程的优势碳源。添加发酵性的有机碳源可显著影响泥浆培养过程中的pH值,有机碳源对江西水稻土pH的影响明显大于吉林水稻土,表明吉林水稻土中有机碳源对发酵过程产生的氢的利用能力优于江西水稻土。
米娜娜贾蓉贾雪雪曲东
关键词:生物炭水稻土碳源
控制光照条件下生物炭对水稻土中铁还原过程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探究生物炭的添加对淹水稻田体系中蓝藻等光合微生物生长及稻田土水界面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选择3种水稻土样品,采用土壤泥浆厌氧恒温培养方法,在控制光照条件下研究添加不同粒径生物质对光合细菌生长及Fe(Ⅲ)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光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可以促进水稻土中铁还原过程,但不同粒度生物炭对铁还原的促进作用差异不显著。光照条件下添加不同粒度生物炭使天津(TJ)、宁夏(Nx)和四川(sc)水稻土中叶绿素a(Ch]a)含量分别降低35.63%~67.47%、39.66%~70.56%和46.82%,生物炭粒度对Chla累积量的影响因土壤不同而存在差异。光照刺激下光合微生物的大量生长并产氧,引起了Fe(1I)的氧化,使Fe(Ⅱ)累积量降低了6.009~6.415mg·g-1(TJ)、1.473~2.058mg·g-1(Nx)和3.037—3.693mg·g-l(sc)。光照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在三种水稻土中均对铁氧化过程有促进作用,且增加量与水稻土来源和生物炭粒度有关:TJ和sc水稻土中〈0.25mm处理和0.25~O.5mm处理对铁氧化的促进作用高于O.5~1.0mm处理和1.0~2.0mm处理;NX水稻土中,不同粒度生物炭对铁氧化的促进作用差异不明显。表征光合微生物生长的Chla含量、体系pH的改变量及Fe(Ⅱ)的氧化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游萍贾蓉曲东唐珺瑶
关键词:生物炭
TTC法测定水稻土泥浆中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2年
以厌氧水稻土泥浆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质量浓度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反应时间、萃取剂及测定波长等条件,对影响水稻土泥浆中脱氢酶活性测定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0g/L TTC的灵敏度最高,10~20g/L可作为测定水稻土泥浆中脱氢酶活性的适宜质量浓度;相应的脱氢酶活性在0.25h时最高,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乙醇和丙酮对三苯基甲臜(TF)的萃取效果优于甲醇和甲苯,且0.2h为最佳的萃取时间。通过比较标准体系和泥浆体系的差异,TF的最佳吸收峰为480nm。测定土壤泥浆脱氢酶的最佳条件为10g/L TTC,恒温水浴反应0.25h,乙醇萃取0.2h,在480nm下比色测定TF的生成量。
贾蓉易维洁曲东
关键词:水稻土脱氢酶活性TTC影响因素
水稻土中水溶性有机碳对铁还原过程的贡献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淹水稻田中Fe(Ⅲ)还原过程与有机质的厌氧分解和氮、磷、硫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密切相关。通过探讨水溶性有机碳(DOC)对Fe(Ⅲ)还原过程的贡献,以期为深入理解淹水稻田中铁循环耦联的碳、氮、磷、硫循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我国不同植稻区的20个典型水稻土,通过有机碳分析仪及三维荧光光谱扫描比较分析不同水稻土DOC的含量及荧光特性;并模拟稻田淹水过程对水稻土进行厌氧淹水培养,采用微生物生长模型对不同水稻土厌氧培养过程中Fe(Ⅲ)还原特征进行表征;依据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明确水稻土DOC与Fe(Ⅲ)还原过程的关系。【结果】不同水稻土DOC含量为0.250~1.082 g/kg,仅占土壤有机碳的2.06%~6.86%。三维荧光光谱扫描鉴定得到不同水稻土DOC中4个共有的类腐殖酸荧光组分,其中陆源的UVC类腐殖酸和UVC+UVA类腐殖酸组分在不同水稻土中具有较高荧光强度,分别为0.799~4.570和0.830~5.273。水源的可见光区类腐殖酸和UVA腐殖酸的含量相对较低。各类腐殖酸来源以外源输入为主,内源输入为辅。不同水稻土铁还原潜势a、最大Fe(Ⅲ)还原速率(Vmax)及达到最大Fe(Ⅲ)还原速率对应的时间(TVmax)间均差异显著,淹水5 d时水稻土中易被还原的非晶态氧化铁已基本被还原。DOC的腐殖化系数与Fe(Ⅲ)还原特征参数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以陆源的大分子量UVC类腐殖酸对a和Vmax的贡献最高,陆源的UVC+UVA类腐殖酸和水源的UVA腐殖酸与a和Vmax的相关关系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DOC含量的贡献最小。【结论】水稻土DOC的腐殖化程度及其中陆源腐殖酸类组分的荧光强度与Fe(Ⅲ)还原潜势和Fe(Ⅲ)还原反应速率呈正相关。水稻土DOC除了作为Fe(Ⅲ)还原过程的电子供体外,其还以电子穿梭体的形式在Fe(Ⅲ)还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曲植李丽娜贾蓉
关键词:水溶性有机碳三维荧光光谱水稻土
铜胁迫下硫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及MD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以农大108号玉米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盆栽方法,测定Cu(+Cu)和S(+S)处理及二者共同处理(+Cu+S)下玉米苗期和拔节期生物量、叶片SPAD值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的生物量分别表现为CK>+S>+Cu+S>+Cu及+S>CK>+Cu+S>+Cu,说明铜污染对玉米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增加硫营养可减轻铜对植株的毒害。玉米苗期不同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在拔节期,+Cu处理对SPAD值的影响显著增加,但补充硫营养后可明显减小铜对叶绿素的抑制作用。苗期铜对叶片MDA含量的影响显著,可导致MDA含量增大,说明铜胁迫可引起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剧,其产物MDA的积累增加;+S与CK处理间变化不明显,但+Cu+S较+Cu处理的MDA的积累明显减少,说明硫营养体现出一定的抵御铜胁迫的作用。
孔大为贾蓉周莉娜
关键词:硫营养铜胁迫SPADMDA玉米
不同碳源模式下水稻土中脱氢酶活性与微生物铁还原的关系
水稻土中的异化Fe(III)还原过程因其具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作为电子供体以及庞大的微生物物种库而独具特色。土壤脱氢酶活性与微生物代谢活性相关,水稻土在淹水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其中微生物代谢产氢过程是电子传递...
贾蓉
关键词:水稻土碳源脱氢酶活性异化铁还原
文献传递
厌氧培养体系中V(V)与Fe(Ⅲ)还原之间的电子竞争被引量:2
2014年
以4种不同来源的水稻土为材料,采用接种水稻土浸提液的厌氧培养试验,设置添加不同偏钒酸盐浓度和无定形氧化铁处理,测定培养过程中V(V)和Fe(Ⅱ)浓度的变化,探讨厌氧培养过程中V(V)和Fe(Ⅲ)还原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厌氧环境下土壤微生物能够以V(V)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为低价态的钒,V(V)浓度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呈降低趋势。以V(V)为唯一电子受体时,还原起始时间大体在2~15d之间;4种水稻土中的微生物群落对于V(V)的还原能力具有差异,V(V)还原率在汉中(HZ)和安康(AK)水稻土样品中分别达到92.82%~95.63%和81.15%~81.97%,而在邛崃(QL)和永吉(YJ)水稻土样品中分别为60.64%~62.19%和51.38%~53.41%,2种钒添加浓度处理间无明显差异。V(V)和Fe(Ⅲ)共同作为电子受体时,Fe(Ⅲ)可导致V(V)还原过程明显滞后15~20d,并且使还原率降低,分别为66.50%~75.26%(HZ),67.15%~69.22%(AK),48.14%~48.72%(YJ)及0~11.80%(QL)。不同处理的铁还原率均可达到100%,铁还原最大反应速率(Vmax)总体表现为:AK〉HZ〉QL〉YJ样品;添加不同浓度V(V)后AK、HZ和YJ样品中出现明显促进铁还原过程的"协同效应",表现为Vmax增大,且最大还原速率对应的时间(TVmax)相应减小,但在QL样品中出现抑制铁还原的"拮抗效应",表现为随着V(V)浓度增加Vmax减小,且TVmax增大。推测的"协同效应"机理为:以发酵微生物的兼性还原为主导,V(V)还原产物强化了铁还原过程;而"拮抗效应"可能由于专性铁还原微生物的群落演替以及钒的毒性对发酵微生物产生抑制所致。
段骏贾蓉曲东
关键词:水稻土
水稻土中微生物发酵过程对氧化铁还原的贡献
水稻土中氧化铁还原过程与稻田中碳、氮、硫、磷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密切相关,Fe(Ⅲ)还原过程同时偶联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变价重金属的氧化还原过程,对稻田产甲烷过程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研究淹水稻田中Fe(Ⅲ)还原过程及其...
贾蓉
关键词: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生物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