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小忠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亚历山大藻
  • 2篇分子系统
  • 2篇DNA
  • 1篇单个细胞
  • 1篇亚热带
  • 1篇亚热带森林
  • 1篇藻类
  • 1篇森林群落
  • 1篇生物分子
  • 1篇塔玛亚历山大...
  • 1篇群落
  • 1篇热带森林
  • 1篇种群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学
  • 1篇细胞
  • 1篇南亚热带
  • 1篇南亚热带森林
  • 1篇金花茶
  • 1篇金花茶组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邱小忠
  • 3篇陈月琴
  • 2篇曾陇梅
  • 2篇屈良鹄
  • 2篇齐雨藻
  • 1篇刘莹
  • 1篇林德球
  • 1篇殷祚云
  • 1篇黄椰林
  • 1篇文军
  • 1篇蓝崇钰
  • 1篇施苏华
  • 1篇郑磊

传媒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赣南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聚类分析和分支分析方法及其在金花茶组七个种的系统学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阐述了聚类分析和分支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学者提出的三种分支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利用金花茶组七个种的35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认为七个种都是成立的。利用KEXUE和谐性分析方法和法莱斯—瓦格纳法对35个性状进行了分析初步阐明其演化关系。
邱小忠
关键词:聚类分析金花茶组
南亚热带森林中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各测度指标间相关关系初探
1998年
本文根据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厚壳桂群落的研究结果,运用QBASIC语言编制运算程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分析了反映种群在群落中结构、功能地位的各个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易于准确测定、便于大面积南亚热带森林群落调查的综合指标.
林德球殷祚云邱小忠
关键词:种群亚热带森林群落
生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RAPD技术被引量:4
1996年
RAPD技术在Williams等人于1990年首先提出后,在检测DNA多态性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应用.RAPD技术以其简单、快速、信息量大等特点渗透在基因诊断,法医检测,生物药品的检验,生物种群关系的研究各个领域.以核酸为指标构建的生物系统进化树,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避免了经典植物系统学的人为影响因素,因而受到广泛应用,在分子系统研究中出现了RFLP,RAPDDNA和R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中RAPD技术不需要经过DNA分子克隆、分子杂交等繁锁步骤,也不需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并且多态性检出率高,因而受到普遍关注.
邱小忠刘莹
关键词:RAPD技术PCR技术DNA
甲藻单个细胞DNA的制备及在赤潮藻类分子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26
1997年
报导一种赤潮甲藻单个细胞DNA的制备方法.该法仅需1或数个甲藻细胞,在常规实验条件下,20~30min即可完成整个过程.此方法的建立,可直接对自然种群进行分子分析,避免了实验室培养种与自然种群的差异,同时,使材料的来源并不依赖于甲藻培养技术的完善.最后。
陈月琴屈良鹄邱小忠邱小忠曾陇梅
关键词:甲藻DPS系统DNA制备分子鉴定赤潮藻类
南海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分子地理标记分析被引量:15
1999年
采用聚合酶键扩增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方法,对1992年5月和1994年间月采自中国南海大鹏湾、大亚湾、香港海域的赤潮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8个不同地理株的核糖体小亚基RNA基因(Ss-rDNA)进行分析,并与北美、西欧等地的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南海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缺少B基因,这与北美等地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包括有毒和无毒株)不同,而与西欧、澳洲等地的有毒和无毒株相似,提示B基因的存在可以作为一种分子地理标记而不是藻种有毒的标记。
陈月琴邱小忠屈良鹄曾陇梅齐雨藻郑磊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红潮
海洋亚历山大藻属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1997年
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是一类重要的赤潮甲藻,由于传统的分类鉴定往往标准不一,因而容易引起分类上的混乱.近年来,人们已逐渐转向分子分类、分子系统及分子毒理方面的研究,试图从分子水平认识亚历山大藻的遗传特征,以便获得稳定、可靠的分子指标.本文对这一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合分析。
邱小忠陈月琴
关键词:分子系统学
中国主要红树科植物的分子系统发育被引量:6
1999年
测定和分析了红树科(Rhizophoraceae)5属6种植物的rDNAITS区序列,所构建的ITS区分子系统树图表明:红树科植物可形成1个单系的类群.但在部分属种ITS序列分析的结果与红树科传统的分类系统有所不同,陆生红树科植物竹节树属(Caralia)的竹节树(Cbrachiata)和旁杞木(Cpectinifolia)之间的分子差异很大,呈复系演化的特征.旁杞木与红树林主要植物秋茄属(Kandelia)的秋茄(Kcandel)和红树属(Rhizophora)的红海榄(Rstylosa)的关系较近,竹节树则与另一红树林的主要种类角果木属(Ceriops)的角果木(Ctagal)呈姐妹群关系.
黄椰林邱小忠施苏华蓝崇钰文军
关键词:红树科ITS区DNA系统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