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甲状腺
  • 1篇蛋白
  • 1篇咽喉科
  • 1篇硬化型
  • 1篇症状
  • 1篇日间手术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神经麻痹
  • 1篇头孢
  • 1篇头孢噻吩
  • 1篇头孢噻吩钠
  • 1篇兔眼
  • 1篇吞咽
  • 1篇吞咽困难
  • 1篇肿胀
  • 1篇周围性面神经...
  • 1篇黏蛋白
  • 1篇黏蛋白1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诺诚电气...

作者

  • 5篇金城
  • 3篇王家东
  • 2篇李吉平
  • 2篇张奕
  • 1篇王宇娟
  • 1篇李克勇
  • 1篇郝亚琳
  • 1篇刘景全
  • 1篇汪轶婷
  • 1篇骆华杰
  • 1篇周佳青
  • 1篇石嘉俪
  • 1篇刘君

传媒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间分化型甲状腺癌被引量:5
2009年
随着对甲状腺癌认识的深入,出现了几种特殊变异类型,其侵袭性位于分化型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之间,叫中间分化型甲状腺癌,分为甲状腺高细胞型变异(TCV),柱状细胞型变异(CCV),弥漫性硬化性变异(DSV),岛状细胞癌(IC)和H櫣rthle细胞癌。本文对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这些特殊的变异的认识。
金城王家东
关键词:甲状腺癌
耳鼻咽喉科开展日间手术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5
2020年
耳鼻咽喉科的许多手术因为手术时间短、术后复发率小、术后并发症较少、麻醉风险低等都符合日间手术范畴。文章介绍了耳鼻喉科日间手术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并分析了自2006年开展日间手术以来各项医疗指标。认为,日间手术降低了医疗成本,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日间手术类型也有了较大变化,但也面临顺利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挑战,这需要更精准的术前评估及严格的围手术期观察,以及术后随访系统等。
汪轶婷李吉平张奕刘君金城骆华杰
关键词:日间手术耳鼻咽喉科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隔炎一例被引量:4
2012年
患者女,67岁。发热1周余,颈部肿胀伴吞咽困难2d于2012年6月11日入院。患者于6月4日无明显诱因发热,当时无颈部肿胀,在其他医院采用头孢噻吩钠抗感染治疗后发热症状好转。
石嘉俪周佳青王家东李吉平金城
关键词:颈部坏死性筋膜炎发热症状颈部肿胀抗感染治疗头孢噻吩钠吞咽困难
全植入人工面神经恢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兔眼轮匝肌闭眼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全植入人工面神经恢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兔眼轮匝肌闭眼功能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将人工面神经植入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兔体内,于术后第7、28天,监测患侧眼轮匝肌刺激闭合阈及患侧与健侧眼轮匝肌运动的同步性,并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人工面神经植入术后第7、28天,实验兔患侧眼轮匝肌的闭合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观察期间,刺激健侧眼睑20次诱发健侧闭眼,未发现健侧未动而患侧运动的情况;植入第7天和第28天,患侧与健侧同步运动的同步率在19/20~20/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人工面神经系统具备工作状态稳定、刺激运动效果同步性高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恢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动物的眼轮匝肌的闭眼功能。
张奕刘景全张群峰孙雅静王宇娟许栋岳金城李克勇
关键词:面神经面神经麻痹
弥漫硬化型和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黏蛋白1和p6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1)和p63蛋白在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PTC)及普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DSVPTC(实验组)、30例CPTC(对照组)中Muc1和p6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实验组和对照组中Muc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23/30)和53.33%(16/30),SP染色表现为细胞膜或细胞质内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在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24/30)和43.33%(13/30),SP染色表现为细胞核内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和对照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0%(15/30)和20%(6/30),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病例中,有颈淋巴结转移组(21例)和无颈淋巴转移组(39例)中Muc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18/21)、53.85%(21/39),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4%(20/21)、43.59%(17/39),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uc1和p63蛋白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530、0.386,均P<0.05)。结论:①Muc1、p63蛋白在DSVPTC中高表达,在CPTC中相对低表达;确诊时DSV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较CPTC高,提示DSVPTC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恶性度较高的一种亚型。②Muc1、p63的异常表达可能在促使PTC的进展和转移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PTC恶性行为的预测因子。③Muc1和p63协同作用可能共同促进了PTC恶性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
郝亚琳金城王家东
关键词:黏蛋白1P6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