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小青

作品数:14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中医
  • 4篇中医药
  • 3篇血性
  • 3篇药疗
  • 3篇药疗法
  • 3篇医药疗法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中医药疗法
  • 3篇阿司匹林
  • 2篇原方
  • 2篇运动神经
  • 2篇运动神经元
  • 2篇运动神经元病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缺损
  • 2篇神经元
  • 2篇缺损

机构

  • 14篇上海市中医医...

作者

  • 14篇陆小青
  • 2篇王炜为
  • 2篇黄宁静
  • 1篇李如奎

传媒

  • 3篇四川中医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山西中医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益肾活血通脉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通脉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发生一次脑梗塞或短暂性脑缺血(TLA)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服中药益肾活血通脉汤,每天服2次,每次200ml;第2组服肠溶阿斯匹林片,每天服50mg。两组患者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均连续服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血流速度、弹性及阻力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比西药组更能缩小颈动脉斑块,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益肾活血通脉汤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使用安全,副作用小。
陆小青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眩得宁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眩得宁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循环梗死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眩得宁和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疗程均为20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3.33%,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治愈率30.00%,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黏度及脑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得宁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比单用阿司匹林效果好。
陆小青黄宁静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阿司匹林
通络扶正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观察通络扶正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6)。均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丹龙醒脑汤。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两组治疗疗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并检测血清VEGF、bFGF、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82.61%(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血清VEGF、bFGF、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项评分及血清VEGF、bFGF、CR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bF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扶正汤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并显著改善神经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陆小青张仟孙熠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BFGF神经缺损
DARPP-32磷酸化与止颤汤改善大鼠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纹状体多巴胺和环磷腺苷调节的磷酸化蛋白-32(DARPP-32)(Thr34)磷酸化与止颤汤对大鼠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大鼠脑部黑质造成帕金森病(PD)模型,进一步予以左旋多巴/苄丝肼腹腔注射制作异动症(LID)模型。实验设立正常组,LID模型组,LID西药组及小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大剂量中药组,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DARPP-32(Thr34)磷酸化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假手术组DARPP-32(Thr34)磷酸化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中药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DARPP-32磷酸化表达与西药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磷酸化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颤汤可有效降低纹状体DARPP-32(Thr34)磷酸化的表达,可能是止颤汤治疗异动症的机制。
黄宁静陆小青
关键词:帕金森病异动症
止痿汤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3年
以健脾益气 ,养阴清热法为主 ,采用止痿汤治疗运动神经元病 30例 ,疗程 3个月。结果 :显效 1例 ,有效 2 1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为 73 33%
陆小青李如奎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药疗法
神经复原方联合拜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观察神经复原方联合拜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临床研究。方法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神经复原方和拜阿司匹林,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和拜...
陆小青王炜为
文献传递
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浆ICAM-1及IL-6水平的关系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偏头疼发作期患者血浆ICAM-1和IL-6水平变化的相互关系,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0-04-2014-05来我院就诊的偏头痛发作期患者51例为研究组,其中有先兆现象偏头痛23例(45.10%),无先兆现象偏头痛28例(54.9%),选取健康人群42例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血浆ICAM-1和IL-6水平,分析2组患者数值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研究组ICAM-1及IL-6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先兆偏头痛者ICAM-1含量显著高于无先兆偏头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含量在有先兆和无先兆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ICAM-1和IL-6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血浆ICAM-1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923,P=0.000<0.01),有先兆和无先兆患者中血浆IL-6和ICAM-1水平存在相关性(r=0.894,0.932、P=0.000<0.05)。结论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浆ICAM-1及IL-6水平增高,可能参与偏头痛发病机制,且呈正相关关系,提示这两种细胞因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陆小青
关键词:ICAM-1IL-6
神经复原方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神经复原方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神经复原方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3个月为1个疗程。每隔3个月服1个疗程,共服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为6%,对照组为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缺血性事件(包括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vs 28%,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复原方联合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陆小青王炜为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中医药
PBL与CBS结合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设计了PBL与CBS结合的教学法。教学步骤包括提出问题、自学思考、展示病案、讨论置疑、评价精讲等步骤。巩固了学生理论课知识,培养了临床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PBL与CBS结合的教学法是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陆小青
关键词:PBLCBS神经病学
眩得宁治疗后循环缺血30例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眩得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眩得宁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粘度及收缩期脑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得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与西药盐酸氟桂利嗪治愈率相同,但对降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粘度均优于西药盐酸氟桂利嗪。
陆小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