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廷伟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急性
  • 7篇白血
  • 7篇白血病
  • 5篇细胞
  • 4篇免疫
  • 2篇形态学
  • 2篇早幼粒细胞
  • 2篇早幼粒细胞白...
  • 2篇髓细胞
  • 2篇髓细胞白血病
  • 2篇髓细胞性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性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免疫表型
  • 2篇急性白血
  • 2篇急性白血病
  • 2篇急性早幼粒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机构

  • 6篇苏州医学院
  • 2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陆廷伟
  • 5篇薛永权
  • 3篇张学光
  • 3篇陶瑞芳
  • 3篇陈子兴
  • 2篇刘征辉
  • 2篇曾慧兰
  • 2篇李建勇
  • 2篇夏学鸣
  • 2篇薛永权
  • 2篇贡静霞
  • 2篇阮长耿
  • 2篇郑列琳
  • 1篇王阳
  • 1篇王爱青
  • 1篇沈益民
  • 1篇夏学鸣
  • 1篇吴德沛
  • 1篇刘丹丹
  • 1篇王玮

传媒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白血病

年份

  • 1篇2003
  • 3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1997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21例临床分析曾慧兰陶瑞芳沈益民陈子兴李建勇陆廷伟薛永权夏学鸣80年代中期以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因出血和弥漫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所致的早期病死率高达30%~40%以上,自全反式维甲酸(ATRA)用于诱...
曾慧兰陶瑞芳沈益民陈子兴陈子兴陆廷伟李建勇夏学鸣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9
1998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曾慧兰张学光陶瑞芳李建勇王爱青薛永权陆廷伟陈子兴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分型研究已有较大进展,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生物学特征在AL中最独特,其免疫表型也较具特色[1],我们对APL免疫表型进行了分析,以便进...
曾慧兰张学光陶瑞芳李建勇李建勇薛永权王爱青陈子兴
关键词:白血病APL免疫表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为周围型急性白血病一例
1998年
贡静霞陆廷伟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周围型
唐氏综合征并急性白血病特殊形态学表现1例
2003年
刘丹丹陆廷伟贡静霞薛永权陈子兴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白血病
免疫表型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价值被引量:22
1996年
为探讨免疫表型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预后价值,分析了57例住院成人AML患者的初诊免疫表型与完全缓解(CR)率和CR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髓系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D13>CD33>SI6>CD65>CD15>CD11b>CD14。干/祖细胞分化抗原CD34的表达率为42%,以M1和M5最高(80%和86%),M3则几乎不表达CD34和HLA-DR。淋系抗原CD2、CD7、CD10、CD19和CD22在部分AML中阳性。单参数统计分析显示,CD7+、CD11b+和CD34+的病例较阴性病例具有低CR率(P<0.05,<0.01,<0.005)和短CR期,表明免疫表型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AML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刘征辉张学光夏学鸣郑列琳夏学鸣薛永权郑列琳
关键词:白血病髓细胞性免疫表型药物疗法预后
IgH基因重排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1998年
为探讨初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中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上述基因重排。结果发现30例患者中9例(30%)发生IgH基因重排,因此认为ANLL中确实存在系列不保真现象:具有较高的IgH重排发生率。
王阳王玮陆廷伟潘金兰吴德沛陶瑞芳陈子兴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白血病免疫球蛋白
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为了更合理地进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诊断分型,提高初诊病人的诊断符合率,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分析了82例初诊或最终诊断为AML的患者。结果形态学诊断符合率为89.0%,免疫分型为93.9%。其中4例杂合性急性白血病(HAL),1例急性未分化性白血病(AUL)和1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经MIC方法综合分析而确诊。髓系抗原在76例AML中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CD33>CD13>CD65、SI6>CD15>CD11b>CD14,但无亚型特异性。淋系抗原CD2、CD7、CD10和CD19也在少数AML中阳性,但CD2和CD7分别在M3(3/10例)和M1(2/7例)呈高频率表达。本组AML克隆性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55.4%。t(8;21)及其变异易位见于(14/24例)M2和1例M1;t(7;11)(P15;P15)见于1例M2;t(15;17)见于(4/7例)M3;inv(16)见于1例M4E0。提示运用MIC方法诊断AML的正确率高于三者中任何单一方法,尤其在诊断HAL、AUL、Mo等特殊亚型时,应进行MIC综合分析。
刘征辉刘征辉张学光郑列琳薛永权郑列琳
关键词:白血病髓细胞性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
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21例的临床与诊断被引量:8
1997年
病人血象仅血小板低于正常而骨髓象也仅巨核细胞数低于正常,且排除能引起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对PMA的命名、诊断标准、临床特征及病因和发病机理等作了探讨。
陆廷伟薛永权马勤芬
关键词:ITP紫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