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曼娥

作品数:204 被引量:1,400H指数:2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0篇缺血
  • 54篇脑缺血
  • 36篇急性
  • 34篇血管
  • 32篇出血
  • 30篇脑出血
  • 24篇细胞
  • 22篇再灌注
  • 22篇鼠脑
  • 21篇脑梗
  • 21篇灌注
  • 19篇痴呆
  • 17篇内皮
  • 17篇大鼠脑
  • 16篇急性脑缺血
  • 15篇脑梗塞
  • 15篇梗塞
  • 13篇白细胞
  • 10篇血清
  • 10篇细胞间

机构

  • 176篇第三军医大学...
  • 24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成都军区总医...
  • 5篇达川地区人民...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 2篇重庆大学
  • 2篇武警重庆市总...
  • 2篇解放军260...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空军杭州疗养...
  • 1篇成都军区
  • 1篇遵义市中医院
  • 1篇达州市中心医...

作者

  • 204篇陈曼娥
  • 74篇王景周
  • 61篇周华东
  • 59篇蒋晓江
  • 23篇许志强
  • 23篇高长越
  • 19篇黄文
  • 18篇邓娟
  • 17篇何明利
  • 16篇姚国恩
  • 15篇琚亚非
  • 15篇张映琦
  • 13篇张猛
  • 13篇李敬诚
  • 13篇李书林
  • 12篇张莉莉
  • 11篇王延江
  • 10篇徐有奇
  • 10篇王庆松
  • 8篇高东

传媒

  • 17篇第三军医大学...
  • 16篇中风与神经疾...
  • 15篇中国危重病急...
  • 14篇中国临床康复
  • 10篇脑与神经疾病...
  • 10篇中华老年心脑...
  • 8篇解放军医学杂...
  • 8篇重庆医学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5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中国急救医学
  • 4篇临床误诊误治
  • 4篇中国行为医学...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现代康复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人民军医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6
  • 4篇2005
  • 18篇2004
  • 26篇2003
  • 30篇2002
  • 26篇2001
  • 17篇2000
  • 8篇1999
  • 13篇1998
  • 13篇1997
  • 12篇1996
  • 8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5篇1992
  • 5篇1991
  • 1篇1990
  • 4篇1989
  • 1篇1986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散发性脑炎100例临床分析
1996年
将10年间收治的散发性脑炎100例分为A组、B组两种类型分析。A组符合感染后免疫反应性脱髓鞘脑病特点,B组支持病毒性脑炎诊断。由于感染病毒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一是病毒直接感染脑而发病,二是通过免疫反应机制而发病。以往诊断为散发生脑炎的病例,实际包含了感染后免疫反应性脑髓鞘脑病和病毒性脑炎两类疾病。随诊疗技术的改进和认识的提高,提出应废弃散发性脑炎这一诊断名称,分别诊断命名。
周广福姚开健王景周陈曼娥
关键词:散发性脑炎
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血及脑匀浆β-内啡肽活性变化被引量:12
1993年
本文通过在21只家兔以闭塞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法复制急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时相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各时相的β—EP活性变化,并同步监测了动物脑匀浆β—EP的含量。结果表明;脑缺血后各时相的β—E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脑缺血30分钟后再灌注各时相的β—EP较单纯脑缺血组各时相升高更为显著(<0.05);缺血及缺血再灌流组动物海马及丘脑组织匀浆中的β—E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结果提示β-EP可能参了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蒋晓江陈曼娥纪玉贵陈向阳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内啡肽
脉血康治疗脑出血疗效探讨
脑出血颅内血肿形成时,血肿直接压迫刺激周围脑组织,使后者发生水肿及炎性反应,且血肿长时间压迫脑组织,可导致脑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应用脉血康胶囊治疗,可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血肿的周围炎性反应,促进炎症的吸收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许志强蒋晓江陈曼娥
关键词:脑出血脉血康临床疗效中药制剂
文献传递
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的关系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在不同时间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和白细胞浸润之间的关系。方法  72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 ,分别用免疫组化和髓过氧化物酶的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组织ICAM 1的表达及白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 6h血肿周围组织ICAM 1的表达即已升高 ,于 72h达到高峰 ,持续至 12 0h仍有较高表达 ;而该区域中白细胞浸润于 6h即已明显升高 ,2 4h达到一高峰 ,之后略有下降 ,至 72h到达最高峰 ,与ICAM 1的表达基本同步。结论 脑出血后局部组织表达增高的ICAM 1与该区域白细胞的浸润相关 。
高长越周华东张莉莉陈曼娥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ICAM-1白细胞浸润细胞间粘附分子-1
老年人性激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6
2002年
黄文周华东陈曼娥王景周张映琦
关键词:老年人性激素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
静脉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对血管性痴呆 (V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成年大鼠MSC。利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 ,造模后 6h采用静脉注射Hoechst33342荧光标记的MSC(6× 1 0 6/ 0 5ml) ,观察注射后 30、6 0d大鼠脑内荧光标记细胞数及分化的功能细胞和认知功能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VaD大鼠主动回避反应正确率 (90 2± 4 8、37 6± 9 3、4 3 5± 1 0 5 )min、游泳时间 (0 39± 0 1 8、2 47± 1 2 2、1 89± 0 90 )min、错误次数 (1 5 5± 0 40 ,4 5 6± 1 6 3、3 48± 0 6 6 )和盲端时间 (0 1 4± 0 0 7、1 40± 1 1 4、0 87± 0 76 )min ,在造模后 30d和 6 0d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静脉注射MSC后 30d和 6 0d ,VaD大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 ,但 6 0d组Hoechst33342荧光阳性细胞 (2 6 34 2 6± 2 81 73)以及免疫荧光双标细胞数较 30d组 (375 9 45± 2 6 8 82 )明显减少 (P <0 0 1 )。 结论 静脉注射MSC可显著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 。
高唱王景周范文辉陈曼娥
关键词:静脉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血管性痴呆MSCVAD
脉血康治疗急性脑出血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脉血康胶囊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 2组。脉血康组 ,男性 14例 ,女性 16例 ,年龄 ( 51±s11)a ,用脉血康胶囊 750mg ,po ,tid ,4wk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 30例 ,男性 13例 ,女性 17例 ,年龄 ( 53± 10 )a ,不服用脉血康胶囊。 2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 (甘露醇、脑活素、维生素等 )。结果 :脉血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 ,对照组为 60 % ,2组疗效组间比较经Ridit分析 ,P <0 .0 5。脉血康组并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脉血康胶囊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脑出血药物。
许志强蒋晓江陈曼娥
关键词:脉血康胶囊急性脑出血水蛭素疗效
血管舒缩功能变化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阿米三嗪-萝巴新的干预被引量:2
2004年
黄文陈曼娥周华东
关键词:血管舒缩功能急性脑梗死阿米三嗪
急性脑缺血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性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局灶区白细胞的粘附性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显微超高速摄录像系统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局灶区白细胞的粘附性。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指数升高,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断裂应力降低,粘附力显著增强。上述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粘附性显著增强,白细胞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周华东李志敏李敬诚陈曼娥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脑缺血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力
养血清脑颗粒剂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剂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67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剂)和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浆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头痛和耳呜等主要症状积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O和CGRP显著增高(P<0.01),ET水平和VM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剂对脑动脉硬化症有较好的疗效,调控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是其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
王延江周华东李敬诚邓娟高长越田玉静温建良陈曼娥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剂脑动脉硬化症中医药疗法放射免疫法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