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黎明

作品数:11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镇痛
  • 5篇分娩
  • 5篇分娩镇痛
  • 4篇硬膜
  • 4篇硬膜外
  • 4篇全麻
  • 3篇麻醉
  • 3篇静脉
  • 3篇丙泊酚
  • 2篇地佐辛
  • 2篇血流
  • 2篇硬膜外分娩
  • 2篇硬膜外分娩镇...
  • 2篇剖宫产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块
  • 2篇肿块切除
  • 2篇肿块切除术
  • 2篇静脉全麻

机构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浦口区...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11篇雷黎明
  • 8篇冯善武
  • 7篇沈晓凤
  • 5篇刘昱升
  • 3篇徐世琴
  • 3篇王朝辉
  • 3篇王伟
  • 2篇王伟
  • 2篇李彩娟
  • 1篇姚献强
  • 1篇王万根
  • 1篇王楠
  • 1篇王娴
  • 1篇刘得卫
  • 1篇徐蕊

传媒

  • 5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规律间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的影响被引量:45
2015年
目的评价规律间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体温≥38℃)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规律间断给药组(RIB组),每小时给予单次剂量10ml(0.08%罗哌卡因8mg+0.4μg/ml舒芬太尼4μg),持续给药组(CI组),按10ml/h速度持续给药。记录硬膜外镇痛前、镇痛后1、2、3、4、5h、分娩时、分娩后1h产妇的鼓膜体温、硬膜外感觉阻滞水平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计算产妇产间发热发生率。结果镇痛后4、5h、分娩时、分娩后1h两组产妇鼓膜体温明显高于镇痛前(P<0.05或P<0.01);镇痛后1、2、3、4、5h、分娩时、分娩后1h时IL-6水平明显高于镇痛前(P<0.01)。镇痛后3、4hRI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I组(P<0.05)两组产间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规律间断给药与持续给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发生率相近,体温升高可能与IL-6水平的升高有关,但镇痛效果更佳。
冯善武徐世琴王娴王楠雷黎明沈晓凤
关键词:持续输注硬膜外分娩镇痛
阿芬太尼在老年女性病人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2023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剧,老年病人的全麻手术比例也在大幅增加。老年病人常伴发基础疾病,心血管储备功能较差,麻醉诱导时易出现生命体征剧烈波动,增加老年病人围术期并发症风险。阿芬太尼是一种国内近期才成功研制和上市的阿片类药物,主要作用于μ阿片受体,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雷黎明钱青青王朝辉冯善武
关键词:阿芬太尼全麻手术麻醉诱导老年女性
分娩镇痛期间产间发热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间发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分娩镇痛期间产间发热产妇49例为研究组,同期体温正常产妇10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的年龄、BMI、产程、分娩镇痛时间、胎膜早破到分娩结束时间、阴道检查次数、是否使用缩宫素、羊水污染例数、出血量、胎儿体重、脐动脉p H值和Lac等,采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法对影响产间发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BMI、分娩镇痛时间较长、胎膜早破到分娩结束时间较长、多次阴道检查与产间发热有关(P<0.05)。结论产间发热和多种因素相关,对产间发热的高危人群应减少阴道检查次数,缩短分娩镇痛时间。
雷黎明沈晓凤李彩娟王伟刘昱升冯善武
关键词:分娩镇痛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静脉泵注布托啡诺复合硬膜外吗啡减轻剖宫产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观察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观察静脉泵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硬膜外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足月妊娠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组(B1、B2、B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上界控制在T6水平。各组产妇手术结束时均给予硬膜外腔推注吗啡2mg,手术结束后接静脉镇痛泵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B1、B2、B3组分别给予布托啡诺160、240、280μg/h,Bolus160、240、280μg,间隔时间45min;C组用生理盐水100ml。观察各组产妇术后4、12、24、36、48h的VAS评分和PCA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1、B2、B3组在术后24、36、48h的VAS和术后24、36h的PCA次数低于C组(P<0.05),B2、B3组在术后24、36、48h的VAS和术后24、36h的PCA次数低于B1组(P<0.05)。B1、B2、B3组皮肤瘙痒发生率(5%、0、0)均低于C组(25%)(P<0.05),B1、B2、B3组恶心发生率(15%、10%、10%)均低于C组(40%)(P<0.05),B3组眩晕发生率(40%)高于B1、B2、C组(0、0、5%)(P<0.05)。结论静脉泵注布托啡诺240μg/h复合硬膜外吗啡2mg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不良反应较少,镇痛效果满意。
姚献强刘昱升雷黎明
关键词:吗啡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镇痛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的影响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59例(R组),同时选取拒绝分娩镇痛产妇25例(N组)。记录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当宫口开至2 cm时,R组记录镇痛前(T0)、镇痛后15 min(T1)、镇痛后30 min(T2)和镇痛后60 min(T3)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最大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N组在相同时间间隔记录上述参数。结果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及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T2时,R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PI和S/D有下降趋势,大脑中动脉RI有增加趋势,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在各时点无明显改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雷黎明徐世琴刘得卫李彩娟冯善武沈晓凤
关键词:硬膜外分娩镇痛多普勒超声大脑中动脉脐动脉
地佐辛丙泊酚自主呼吸静脉全麻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刘昱升王伟雷黎明冯善武沈晓凤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乳腺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全麻)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的效果。方法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mg/kg和丙泊酚1.5mg/kg,术中体动时追加丙泊酚1.0mg/kg;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0mg/kg,每15分钟追加0.5mg/kg,丙泊酚用法同D组。比较两组丙泊酚总用量、麻醉效果、HR和MAP变化,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在切皮时和切皮后10min,D组HR和MAP较K组降低(P<0.05);D组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期谵妄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少于K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不良反应少。
刘昱升王伟雷黎明冯善武沈晓凤
关键词:地佐辛静脉麻醉乳腺肿块切除术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激素及血气状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2
2021年
目的探究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激素及血气状态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97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气管插管组(n=49)与硬膜外麻醉组(n=48),2组患者分别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开始前(T1)、气腹15 min(T2)及手术结束15 min(T3)Ramsay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静脉血清中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A)、皮质醇水平,动脉血SpO_(2)、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HCO_(3)-浓度,以及术中呛咳及躁动情况。结果2组患者T1时刻各指标,T2时刻SpO_(2)、pH值,T3时刻Ramsay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皮质醇水平、pH及HCO_(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气管插管组患者Ramsay评分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气管插管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A、NA、皮质醇、PaCO_(2)、HCO_(3)-浓度,T3时刻A、NA水平、PaCO_(2)及术中呛咳、躁动程度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可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降低外周血中应激激素水平;减少术中呛咳及躁动发生。
徐蕊崔燕雷黎明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麻血流动力学激素血气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联合无正压通气诱导技术在5分钟剖宫产中的应用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无正压通气诱导在5分钟剖宫产中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我院启动5 min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3~38岁,体重55~80 kg,孕周38~40周。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1μg/kg复合丙泊酚2 mg/kg组(R组)和氯胺酮0.5 mg/kg复合丙泊酚2 mg/kg组(L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诱导插管(T1)、切皮(T2)、胎儿取出断脐时(T3)产妇SBP、DBP、H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胎儿娩出时间及胎儿娩出时脐动脉血气,以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T1、T2时L组SBP、DBP明显高于R组,HR明显快于R组(P〈0.05),T3时两组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联合无正压通气诱导技术在5分钟全麻剖宫产中产妇血流动力学波动轻微,不增加胎儿/新生儿呼吸抑制的风险,可行性好,对母婴安全可靠。
王朝辉徐世琴冯善武雷黎明王伟沈晓凤
关键词:瑞芬太尼
氟比洛芬酯减轻产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产后宫缩痛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足月(孕周≥38周)产妇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分娩镇痛产后观察2h无特殊情况后,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ml,剂量为50mg,C组静注生理盐水5ml。分别记录胎儿娩出后即刻(T0)及2h(T1)、4h(T2)、6h(T3)、12h(T4)和24h(T5)的MAP、HR及VAS评分,24h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下床活动时间。结果与T0、T1时比较,T2~T5时C组产妇MAP、VAS评分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2~T5时F组产妇MAP、VAS评分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F组产妇下床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能减轻产后的宫缩痛而且是安全的。
王万根刘昱升王伟雷黎明沈晓凤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宫缩痛分娩镇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