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 作品数:213 被引量:1,635 H指数:20 供职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农业科学 化学工程 更多>>
RP-HPLC法测定清脂六通丸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建立清脂六通丸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Hypersil ODS2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78∶22);检测波长为436nm;柱温:25℃;流速:1.0mL/min。结果大黄素和大黄酚分别在0.04~0.40μg和0.08~0.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大黄素为100.28%(RSD=1.79%),大黄酚为99.91%(RSD=1.77%)。结论该方法准确、操作简单、专属性和重现性良好,可用于清脂六通丸的质量控制。 简晖 魏惠珍 杜艳龙 张红红 龚盈盈 杨世林 饶毅关键词:大黄素 大黄酚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药用辅料硬脂酸镁中痕量铅、镍、镉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药用辅料硬脂酸镁中痕量铅、镍、镉的含量。方法:药用辅料硬脂酸镁经微波消解或经湿法消解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铅、镍、镉,并同时考察这两种样品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微波消解法对样品测定结果优于湿法消解;镉0.42~1.12 mg·L-1,镍3.80~4.06 mg·L-1,铅5.07~10.31 mg·L-1。在选定分析条件下,镉、镍、铅检出限分别为0.001 2,0.002 9,0.003 4 mg·L,1,RSD分别为0.2%,2.9%,2.7%,回收率分别为为109.18%,101.30%,99.69%。结论:本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能满足痕量铅、镍、镉的测定要求,为药用辅料硬脂酸镁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魏惠珍 吕尚 饶毅 罗晓健 苏丹 饶小勇关键词:微波消解 硬脂酸镁 镉 镍 ^(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前后发酵虫草菌粉(Cs-4)中脂肪酸类成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60)Co-γ射线辐照前后发酵虫草菌粉(Cs-4)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的方法,并对5种脂肪酸类成分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WAX毛细管柱(30 m×0.53 mm×0.25μm),程序升温,检测器为氢离子火焰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80℃,进样口温度为270℃,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为0.5 mL/min,进样量为1μL,进样分流比为10∶1。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考察^(60)Co-γ射线辐照前后发酵虫草菌粉中脂肪酸类成分的稳定性。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5种脂肪酸类成分在59.68~477.44,23.58~188.61,91.40~594.10,158.72~1587.20,27.97~279.7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7%~100.77%,RSD≤3.00%。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5种脂肪酸类成分均较稳定,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前后发酵虫草菌粉中5种脂肪酸类成分在不同条件存放后未有明显变化,为发酵虫草菌粉辐照灭菌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 诸敏 杨明 吕尚 吕尚 金浩鑫 饶毅 饶毅关键词:发酵虫草菌粉 灭菌 稳定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延缓衰老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延缓衰老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获取六味地黄丸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衰老相关靶点,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D-半乳糖法建立小鼠急性衰老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SOD、GSH-Px活性、MDA水平和血清、脑组织、肾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端粒长度,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六味地黄丸含193种潜在活性成分,作用于481个靶点,与衰老相关靶点重合者有431个,KEGG通路有181条。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小鼠血清SOD、GSH-Px活性增强(P<0.05),MDA水平降低(P<0.05),端粒长度增加(P<0.05),血清、脑组织和肾组织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5),而六味地黄丸中、高剂量组脑组织NF-κB p65表达降低(P<0.05),并从细胞质中游离至核内。结论 六味地黄丸可能通过增强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端粒DNA损伤,降低端粒变短效应,减缓老化细胞的积累,干预促炎因子表达和NF-κB p65入核,影响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最终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 杨华杰 谢媛媛 魏惠珍 吕尚 吕尚 金浩鑫关键词:六味地黄丸 衰老 活性成分 NF-ΚB 网络药理学 高温胁迫下铁皮石斛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挖掘铁皮石斛响应高温胁迫相关的基因,探究铁皮石斛耐热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以铁皮石斛“大红舌”为实验材料,分析高温处理0、2、6、12 h 4组样品的特性,并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温处理后的样本进行转录组分析,经StringTie软件组装共获得14639个转录本,长度主要分布在500~2000 bp。结果发现铁皮石斛在高温胁迫下共有185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表达水平上调的有1085个,下调的有773个。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增加,差异表达的基因数目逐渐增多。GO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集中在跨膜转运,对光、温度、辐射的刺激响应,转录因子的活性等方面;KEGG富集分析发现响应高温胁迫的DEGs主要在内质网蛋白质加工、植物激素信号通路、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等途径。对随机选取的12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PCR验证,结果证实转录组分析的可靠性。该研究将为今后开展铁皮石斛耐热的分子机制和耐热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徐载萍 王孟颖 孙福英 赵雯 杨莘锴 万林春 饶毅关键词:铁皮石斛 高温胁迫 差异表达基因 GC测定降香油中氧化橙花叔醇Ⅰ、氧化橙花叔醇Ⅱ、反式橙花叔醇的含量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建立降香油中氧化橙花叔醇Ⅰ、氧化橙花叔醇Ⅱ、反式橙花叔醇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批号的降香油中氧化橙花叔醇Ⅰ、氧化橙花叔醇Ⅱ、反式橙花叔醇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DB-Wax弹性石英毛细管柱(250μm×30 m,0.25μm),以FID检测器,内标为萘。结果:降香油中氧化橙花叔醇Ⅰ、氧化橙花叔醇Ⅱ、反式橙花叔醇的含量分别为16%~20%,19%~25%,25%~30%,氧化橙花叔醇Ⅰ、氧化橙花叔醇Ⅱ、反式橙花叔醇分别在0.018 96~0.113 73,0.019 01~0.114 06,0.013 02~0.078 09 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0%,98.79%,98.95%。结论: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降香油中氧化橙花叔醇Ⅰ、氧化橙花叔醇Ⅱ、反式橙花叔醇含量,方法简单、可行。7个批号的降香油的含量差别不大。 高阳 金浩鑫 魏惠珍 杨世林 吕尚 冯育林 饶毅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绞股蓝总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以绞股蓝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建立绞股蓝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绞股蓝中总黄酮含量差异,为考察药材内在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在波长401nm处对绞股蓝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芦丁在0.109 2~0.546 0m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13%,RSD为1.5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适用于绞股蓝总黄酮含量测定。不同产地绞股蓝中总黄酮含量存在差异,且绞股蓝中总黄酮含量与绞股蓝品种无相关性,该结果可为绞股蓝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彭亮 李诒光 陈杰 饶毅 季巧遇 魏惠珍关键词:绞股蓝 总黄酮 一测多评法测定枳实中4种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59 2015年 目的建立枳实Aurantii Immaturus Fructus中4种黄酮类成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一测多评法,验证该方法在枳实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以橙皮苷为内标,分别建立橙皮苷与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的相对较正因子,计算枳实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枳实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测定中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以橙皮苷为内标同时测定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枳实的定量分析。 陈建维 刘圆 刘晟楠 曾恋情 殷文静 杨世林 饶毅 魏惠珍关键词:一测多评 枳实 柚皮苷 橙皮苷 新橙皮苷 炆何首乌饮片中蒽醌糖苷类成分变化与减毒效应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揭示炆法炮制特点,并从蒽醌糖苷类成分的变化探讨炆何首乌饮片的减毒效果。方法 采用HPLC进行何首乌药材、炆何首乌饮片、制何首乌饮片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研究,并通过SPSS19.0软件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采用LC-MS分析何首乌炆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首次发现何首乌经过炆制会出现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丙二酰-吡喃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4个蒽醌糖苷类成分的显著性消失。结合制何首乌实验数据,推测由于制何首乌炮制时间较短,结合蒽醌只是部分水解成游离蒽醌,但炆制时间过长,使得蒽醌糖苷类成分糖苷键断裂,因此结合蒽醌与总蒽醌的比值从89.4%减少到51.9%,存在化学成分显著性变化。结论 何首乌经炆制,使得结合蒽醌水解为游离蒽醌,从而使毒性更低。 丁平平 易斌 陈华师 陈明霞 吕尚 吕尚 陈西勇 饶毅关键词:何首乌 制何首乌 减毒作用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裸花紫珠颗粒中木犀草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裸花紫珠颗粒中木犀草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裸花紫珠颗粒中木犀草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裸花紫珠颗粒中木犀草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木犀草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定量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7 9,0.956 3;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004 6,0.063 7。验证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5 8,0.964 8;预测误差均方差(RMSEP)分别为0.020 0,0.079 8。结论该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法建立的裸花紫珠颗粒木犀草苷和毛蕊花糖苷快速检测定量模型性能良好,预测结果良好,为中药颗粒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法。 林苗苗 魏惠珍 吴柳瑾 吕尚 康兴东 吴永忠 金浩鑫 饶毅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木犀草苷 毛蕊花糖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