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柯吉

作品数:48 被引量:394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暴雨
  • 12篇降水
  • 10篇四川盆地
  • 10篇盆地
  • 7篇气象
  • 6篇暴雨过程
  • 4篇实况
  • 4篇气象学
  • 4篇污染
  • 4篇格点
  • 3篇雨量
  • 3篇气温
  • 3篇强降水
  • 3篇持续性暴雨
  • 2篇订正
  • 2篇多模式
  • 2篇中尺度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天气预报系统
  • 2篇统计分析

机构

  • 47篇四川省气象局
  • 14篇四川省气象探...
  • 9篇中国气象局成...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5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省气象服...
  • 1篇四川省气候中...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8篇龙柯吉
  • 17篇陈朝平
  • 13篇王佳津
  • 6篇康岚
  • 5篇肖递祥
  • 5篇冯汉中
  • 5篇杨康权
  • 5篇肖红茹
  • 3篇张琪
  • 3篇师锐
  • 2篇刘莹
  • 2篇谷军霞
  • 2篇郭旭
  • 2篇罗可生
  • 2篇曹萍萍
  • 2篇蒋兴文
  • 2篇周秋雪
  • 2篇伍清
  • 2篇丛芳
  • 2篇张涵斌

传媒

  • 22篇高原山地气象...
  • 4篇干旱气象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气象
  • 2篇气象科技
  • 2篇气象研究与应...
  • 2篇中低纬山地气...
  • 2篇2012年高...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区域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39
2015年
利用2007~2012年5~9月四川省3079个观测站的分钟级降水资料,并结合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提供的分辨率为90m的地形高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四川省区域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区域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盆地的三个区域:雅安-乐山-眉山地区、遂宁-资阳地区、绵阳-广元-巴中地区。(2)强降水过程主要发生在后半夜到凌晨(01~08时),不同区域的强降水过程具有各自明显的日变化特征。(3)可以用3mm/10min的标准线来区分四川盆地强降水过程与非强降水过程。短时强降水过程降水率一般为3~6mm/10min,地形对短时强降水率的整体分布影响不大,但是对降水率的极端值影响较大。
王佳津陈朝平龙柯吉冯良敏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加密自动站降水率
四川省降水相态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被引量:21
2015年
利用四川省156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1981~2013年的整编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四川省雨、雪与雨夹雪日数的年平均、月平均特征以及雨雪转换情况,并采用线性趋势法、M-K检验来对不同相态降水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地区年平均降雪日数和雨夹雪日数呈"西多东少"型分布,年降雨日数则呈"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2)盆地中部、南部雨雪转换年平均日数为0.1~2日,盆地西部丘陵一带为3~5日,川西高原雨雪转换日数在10日以上,攀枝花几乎全年无雨雪转换,凉山州呈现西少东多的形势;(3)从线性趋势法、M-K检验及突变都可以看出,四川地区不同降水相态年发生日数总体都在减少。
龙柯吉郭旭陈朝平王佳津
关键词:MANN-KENDALL检验年际变化
多源融合格点实况数据在四川高温过程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利用1km和5km多源融合格点实况数据和四川地面观测站点资料,采用预报准确率、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Alpha Index(AI)等统计量,选取2020年夏季四川2次高温天气过程对多源融合格点实况数据的质量进行了检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多源融合格点实况数据利用邻近插值方法插值到站点优于双线性插值;误差大值区主要位于高海拔地区,如川西高原、攀西地区及盆地山周;AI指数接近于0,多源融合格点实况数据没有随机误差,较为接近理想值;1km分辨率融合格点实况数据在四川的适用性优于5km,误差≤2℃的准确率可达98%,且均方根误差<1。
丛芳王佳津王佳津黄晓龙
关键词:高温
基于ECMWF极端降水天气指数的四川盆地暴雨预报研究被引量:23
2016年
本文利用EC集合预报提供的极端降水天气指数能指示极端天气事件的特点,研究了四川盆地夏季(6-9月)的暴雨落区预报。综合考虑不同极端降水天气指数阈值对应的暴雨TS、ETS评分及各阈值评分最高时的发生频次,获得暴雨预报对应的最佳极端降水天气指数阈值。结果显示,08时起报的24h、48h、72h、96h、120h时效对应的阈值分别为0.5\0.6、0.5、0.4\0.5、0.4、0.2\0.3,20时起报的24h、48h、72h、96h、120h时效对应的阈值分别为0.5、0.4\0.5、0.4\0.5、0.3\0.4、0.1\0.3,通过检验表明这些阈值对暴雨落区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龙柯吉陈朝平郭旭王佳津
关键词:暴雨四川盆地
成都两次暴雨期间风廓线雷达观测的低空风场特征被引量:12
2021年
利用风廓线雷达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2018年7月成都两次暴雨期间低空风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开始前,中低层(2~4 km)偏南风增强,甚至可以达到急流强度,低空急流指数峰值出现时间较短时强降水开始时间有一定提前量;(2)短时强降水开始于中低层冷空气入侵之时,0.5 km高度附近的风场扰动出现时间较强降水开始时间提前约1 h;(3)两次强降水过程显示,南风增强产生的强垂直切变有利于强降水发生,而北风增强产生的强切变使得降水减弱。
王佳津张琪张琪龙柯吉龙柯吉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暴雨风切变
成都地区一次持续性污染过程天气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6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2013年1月成都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以及地面气象要素演变。结果表明:(1)此次持续的污染天气出现在高空为弱脊控制且位势高度场异常偏高,地面处于变性高压脊或均压场且近地面层风速较弱的静稳天气背景下。(2)产生此次高污染(高AQI)的地面气象条件为:地面冷高压逐渐变性,近地面温度升高,海平面气压降低,近地面相对湿度升高至80%左右,无降水或弱降水,能见度将降低至于10km以下,地面风速减弱。(3)中低层弱风速,弱的水平风垂直切变,700h Pa层附近和近地面层的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使得污染进一步加剧。
杨康权龙柯吉肖递祥
关键词:雾霾气象要素污染天气
基于目标对象检验法的四川省两种数值模式暴雨预报对比分析
2023年
根据2021年四川省31次暴雨过程预报偏差检验,选取ECMWF预报雨带明显偏西、CMA-MESO预报较好的3次个例,基于目标对象检验法对强降水落区(≥25 mm)从位置偏差、面积偏差、雨带走向和降水强度4个方面对两模式的预报偏差特征和主要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CMWF模式降水落区预报较实况偏西偏北,且偏西偏差距离(59.06~123.67 km)显著大于偏北偏差距离(8.23~53.59 km),而CMA-MESO模式雨带走向和位置预报与实况更为接近。两模式降水面积预报均大于实况,ECMWF模式较实况偏大7.0%~34.3%,CMA-MESO模式偏大25.2%~45.9%。两模式降水量平均值预报与实况偏差幅度为-3.5%~20.0%,但降水量极值预报较实况偏差较大,偏差幅度为50.1%~196.9%。检验分析表明,出现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受高原涡或西南涡影响的四川暴雨过程,在ECMWF模式预报强降水落区(≥25 mm)偏西的情况下,CMA-MESO模式可以提供订正参考。
王佳津王彬雁肖递祥肖递祥
关键词:ECMWF模式
四川多模式定量降水集成方法研究
对四川省气象台现有业务模式T213、T639、T639细网格、欧洲细网格、日本、日本细网格、NCEP、德国8种数值预报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的格点分辨率,预报时间间隔、预报时效、历史资料存储情况的普查,确定了参与多模式定量降...
陈朝平龙柯吉杨康权冯汉中
关键词:降水产品
四川省降水相态识别判据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本文运用1981-2013年四川省156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的原始气象记录整编数据,分析了四川省雨、雨夹雪和雪三种降水相态的气候分布特征,并从地面要素和高空要素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不同降水相态对应的变量阈值,主要结论如下:(1)降雨日数的第一特征向量近些年呈现出减少趋势,第二特征向量在雅安和广元地区的降水日数有所增加,攀西地区降水日数在减少;从降雪日数的第一特征向量看,四川地区降雪日数近些年也呈现减少趋势,第二特征向量四川中部一线近些年的降雪日数有所增加;雨夹雪日数第一特征向量说明四川大部分地区雨夹雪日数近20年都在减少,阿坝州地区的雨夹雪日数在增加,第二特征向量的趋势并不明显,第三特征向量近15年盆地地区的雨夹雪日数有所增加,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的雨夹雪日数在减少.(2)地面和高空近地层的温度(T)和露点温度(Td)对区分降水相态有较好的指示意义.盆地西部,三种降水相态有较好区分;盆地南部,各要素都能很好的区分雨和雪两种降水相态,但是雨夹雪与雪并不好区分;盆地东北部,只有H700-第一层较容易区分三种不同的降水相态.川西高原上,H500-第一层为区分三种不同降水相态的最佳高空要素;攀西地区,T第一层、T600hPa、零度层高度3 个要素是识别三种不同降水相态的较好指标.
龙柯吉王佳津郭旭陈朝平
关键词:EOF判据
四川盆地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30
2015年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资料、NCEP分析场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4年1月22日-2月4日四川盆地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特点及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14天的雾霾天气过程发生在中高纬纬向型环流背景下,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的西风气流不利于冷空气南下以及降水的产生,同时我国大部分地方处于地面高压内的均压场中,气压梯度力小,近地面风速小,有利于雾霾的形成和维持。大气混合层高度的变化对雾霾之间的转换有很好的指示作用,霾的混合层高度比大雾和轻雾的高,且霾的相对湿度比低,温度露点差比雾大,逆温强度比雾弱,这些都为雾霾之间的转换预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陈朝平杨康权冯良敏龙柯吉
关键词:气象成因逆温混合层高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