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克菲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鼠
  • 2篇蛋白
  • 2篇食管
  • 2篇内注射
  • 2篇肿瘤
  • 2篇注射
  • 2篇瘤内
  • 2篇瘤内注射
  • 2篇抗原
  • 2篇BAX蛋白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单克隆抗体技...
  • 1篇导管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血浆
  • 1篇血浆循环
  • 1篇血型
  • 1篇血型抗原

机构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自贡市第三人...
  • 1篇自贡市第四人...
  • 1篇眉山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何克菲
  • 4篇张积仁
  • 2篇李许锋
  • 2篇孟辉
  • 1篇蒋春雨
  • 1篇陈筱婷
  • 1篇孙瑶
  • 1篇来庆华
  • 1篇郑燕芳
  • 1篇陈俊
  • 1篇肖明星
  • 1篇岑东芝
  • 1篇雷益
  • 1篇孙丽斌
  • 1篇丁为民
  • 1篇于洪波
  • 1篇邹建军
  • 1篇罗敏
  • 1篇李佳
  • 1篇尤玮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肿瘤异常蛋白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对食管癌、癌前病变、正常人群进行分析,探讨TAP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50例食管癌患者、50例Barret食管患者及50例健康者进行分析,使用TAP检测技术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TAP检测系统的特异性、灵敏度、约登指数,评价TAP检测系统评价食管腺癌及Barrett食管的检测效力。结果对5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筛选时,TAP的诊断灵敏度为88.00%,特异性为88.00%,约登指数为0.76;对50例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筛选时,TAP的诊断灵敏度为80.00%,特异性为88.00%,约登指数为0.68。结论检测TAP在食管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在临床筛选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尤玮王泽新李佳何克菲雷益
关键词:食管癌
血浆循环DNA定量检测在食管鳞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定量检测,分析并讨论血浆循环DNA含量检测在食管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血液微量DNA抽提试剂盒提取血浆循环DNA,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GreenⅠ)分别检测49例食管鳞癌患者、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循环DNA含量,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循环DNA水平在食管鳞癌的诊断中的价值。结果:食管鳞癌组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54.41±31.23)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9.03±7.24)n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29.43ng/mL为食管鳞癌诊断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77.5%和93.3%,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95%CI 0.870~0.967)。TNMⅢ期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76.52±34.51)ng/mL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40.40±18.76)ng/mL(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66.25±35.60)ng/mL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1.02±18.31)ng/mL(P〈0.05)。食管鳞癌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循环DNA定量检测在食管鳞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分期相关。
蒋春雨李许锋孙瑶何克菲郑燕芳张积仁
关键词:食管肿瘤
灭活链球菌瘤内注射对S180小鼠肿瘤细胞内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灭活链球菌瘤内注射对S180小鼠肿瘤疗效以及肿瘤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180小鼠肿瘤模型,使用灭活链球菌连续和序贯注射的方法分别瘤内注射小鼠,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肿瘤的大小、小鼠生存时间,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连续治疗组的抑瘤率注射后1、2、3周分别为20%、45%、53%,序贯治疗组的抑瘤率注射后1、2、3周分别为8%、40%、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连续注射和序贯注射抑瘤率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小鼠生长曲线表明,用药组小鼠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8.0 d、37.0 d、34.0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灭活链球菌瘤内注射组的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灭活链球菌持续瘤内注射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肿瘤细胞生长,提高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序贯注射能取得同连续注射同样的效果。灭活链球菌可能是通过降低Bcl-2蛋白表达和增强Bax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何克菲张积仁肖明星孟辉陈俊孙丽斌
关键词:链球菌连续注射BAX蛋白
CCNG2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CCNG2的表达,其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手术切除的神经胶质瘤组织标本129例。采用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检测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109例神经胶质瘤标本中CCNG2的表达。结果:在109例神经胶质瘤组织标本中,CCNG2在高级别的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较低级别的明显降低,其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NG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的分级、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及总生存时间相关(均P<0.001)。结论:检测CCNG2的表达有助于阐释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并可作为评估神经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陈祥龙何克菲陈筱婷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参数
异种抗原瘤内注射对荷瘤小鼠S180肉瘤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   肿瘤,作为一种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在发展中的中国,日益增长的发病人数及治疗费用,已经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绊脚石。肿瘤治疗经历了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到分子靶向治疗,...
何克菲
关键词:瘤内注射BCL-2蛋白BAX蛋白
文献传递
肝细胞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近几年,不同的外照射放射治疗技术以及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在肝细胞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单纯放射治疗对早期患者可治愈,对中、晚期患者可延长生命,并可减轻疼痛。放射治疗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或口服索拉非尼或静脉化疗等方法联用,疗效可进一步提高,且毒性可耐受。因目前文献均局限于Ⅰ期/Ⅱ期临床试验或回顾性分析,故放射治疗在肝细胞癌综合治疗中的潜在作用,还需要开展Ⅲ期研究来证实。
梁永何克菲
关键词:肝细胞癌放射疗法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索拉非尼化学疗法
随机十二肽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血型B抗原模拟多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筛选出替代血型B抗原的模拟多肽,用多肽抗原替代糖类抗原。方法:抗血型B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靶分子,对随机十二肽噬菌体展示文库进行生物淘选(bio-panning),经包被-结合-洗脱-扩增等循环3轮,对筛选的克隆ELISA鉴定,并通过剂量依赖实验验证其结合特异性。最后提取DNA测序,确定模拟肽氨基酸序列。结果:3轮筛选结束,得到2个亲和力较强的十二肽序列TKNMLSL-PVGPG和HSLKHTQMSYSS。结论:经过生物筛选得到模拟多肽序列,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糖类抗原的模拟肽具有可行性,为糖类抗原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李许锋罗敏邹建军岑东芝何克菲张积仁
关键词:细菌噬菌体肽库
微波消融对^(131)I-chTNT在荷H22肝癌小鼠体内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对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131I-chTNT)在小鼠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将45只小鼠分为A、B、C组,建立H22肝癌模型后,分别予以131I-chTNT瘤内单点注射、微波消融后消融范围中心注射131I-chTNT、微波消融后消融范围以外的肿瘤组织注射131I-chTNT。注药后5 d,采用γ计数仪测定小鼠不同器官(肿瘤、血、心、肝、胃、肝、肾)每克组织的131I-chTNT摄取率;注药后3 d,行小鼠肿瘤组织切片的放射自显影及HE染色,观察131I-chTNT在小鼠瘤内分布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C组每克肿瘤组织131I-chTNT摄取率明显升高(P均<0.05),肿瘤组织内坏死区域明显增大,药物在瘤内的分布增加。结论微波消融可增加131I-chTNT在肿瘤组织内的浓聚,与注药部位无关。
来庆华于洪波孟辉丁为民何克菲张积仁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技术微波消融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