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剑明

作品数:46 被引量:401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南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气候
  • 11篇降水
  • 9篇气候变化
  • 8篇气象
  • 7篇突变
  • 7篇小波
  • 7篇小波分析
  • 6篇突变分析
  • 5篇气候特征
  • 5篇环流
  • 4篇环流异常
  • 4篇降水变化
  • 4篇干旱
  • 3篇洞庭湖
  • 3篇水汽
  • 3篇气温
  • 2篇洞庭湖区
  • 2篇油茶
  • 2篇雨凇
  • 2篇日数

机构

  • 30篇湖南省气候中...
  • 17篇湖南师范大学
  • 6篇湖南省气象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滁州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装甲兵工程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湖南省高速公...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通化市气象局

作者

  • 46篇张剑明
  • 16篇章新平
  • 12篇廖玉芳
  • 8篇彭嘉栋
  • 7篇张健
  • 7篇段丽洁
  • 5篇曾向红
  • 4篇吴贤云
  • 4篇蒋元华
  • 3篇吴浩
  • 3篇杜东升
  • 3篇肖艳
  • 3篇张建军
  • 3篇黄一民
  • 3篇刘燚
  • 2篇吴华武
  • 2篇赵辉
  • 2篇赵福华
  • 1篇刘晶淼
  • 1篇李兴宇

传媒

  • 5篇干旱气象
  • 5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水文
  • 2篇气象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灾害学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年夏季湖南省持续高温干旱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20
2018年
利用湖南省9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结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夏季湖南省持续高温干旱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湖南省平均高温日数为44 d,主要高温时段为6月15—25日、6月29日至8月18日、8月21—30日,97个气象站中有32个气象站高温日数刷新历史同期最高记录。2013年夏季湖南全省大范围的气象干旱自6月15日前后开始,7月28日至8月20日重度以上干旱范围超过50%以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持续异常偏强、偏西,控制中国江南地区,是2013年夏季湖南省高温干旱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在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持续偏强、偏东且偏北,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和偏西的维持,从而导致江南地区持续受异常下沉运动控制,对流活动明显受到抑制,江南西部和华南北部地区为水汽通量的辐散中心,不利于水汽的堆积。
张剑明段丽洁
关键词:高温日数副热带高压环流异常水汽
突变前后湖南株洲市设计暴雨参数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近年来,湖南株洲市暴雨呈多发之势,城市内涝日趋严重,排水防涝设计暴雨参数发生变化。利用湖南株洲市国家基准站1963-2017年逐分钟降水资料,通过滑动平均提取16个历时逐年最大降水量样本,探讨株洲市气候突变前后设计暴雨强度及雨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南株洲市暴雨日数及年最大降水量在1983年存在一次显著突变,突变后暴雨日数增多、雨强增大,极端降水事件增多。突变前,各历时年最大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不显著,而突变后则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且120 min及以上历时通过显著性检验。突变前后不同重现期下各历时暴雨雨量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大,且随着重现期增大、历时延长,雨量差值增大。短历时和长历时暴雨雨型突变后都出现雨峰位置前移、雨峰雨量增大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株洲市城市内涝频发的原因。
吴浩曾向红吴贤云张剑明蒋元华
关键词:气候突变暴雨强度
1951—2017年热带气旋对湖南降水的影响及环流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揭示热带气旋在湖南的降水规律可为热带气旋影响湖南的降水预报提供技术支撑。采用近67 a的热带气旋影响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湖南降水的热带气旋特点及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7—9月是影响的高峰季节,以在广东、福建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对湖南影响次数最多、程度最重,浙江、福建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在湖南形成的降水范围最大,热带气旋对湖南影响所产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湖南省东南部,热带气旋对湖南产生的强降水范围有增大的趋势,降水强度有增强的趋势。福建和广东沿海登陆对湖南影响的热带气旋的环流特征为南亚高压偏强、偏东、偏北,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北,引导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与南海和菲律宾以东洋面的西南风气流汇合,形成季风槽,中国华南和华东沿海为东南气流,有利于热带气旋在该区域登陆影响中国。只是前者表现为南亚高压位置较后者偏北更明显,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更偏北,季风槽更偏东,导致福建登陆对湖南影响的热带气旋在湖南大部为气旋性环流控制,湖南全省降水偏多;而广东登陆对湖南影响的热带气旋在湖南省东南部为气旋性环流控制,该区域降水偏多。
廖玉芳张剑明郭凌曜
关键词:登陆热带气旋环流异常强降水
湖南省区域干旱模糊评价被引量:7
2009年
本文采用湖南省80个地面气象站点1970-2005年的月降水、蒸发资料,河道来水量资料和农作物受旱面积资料,运用模糊综合评价、M-K突变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湖南省36年来区域干旱的时间变化特征。选用降水距平百分率、蒸发降水比、河道来水量和农业受旱面积组成区域干旱评级指标体系,将干旱分为由湿润到特大干旱9个等级,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旱涝的等级。在1970-2005年期间,特大干旱年共发生了5年,严重干旱年发生了2年,中等干旱年发生了6年,轻度干旱发生了3年。过去36年湖南省综合干旱指标呈微弱增加趋势,其中1970年代和1990年代处于湿润时期,1980年代处于干旱时期,进入21世纪后有变干的趋势。综合指标于1990年代初有一个由干向湿的转变过程,且存在3年、6年和16年三个时间特征尺度。2005年之后小波系数仍将是负值,表明未来若干年湖南将仍处于干旱期,之后可能进入一个湿润期。
张剑明黎祖贤章新平张健邵泽峰
关键词:干旱
洞庭湖区旱涝灾害加剧的气象成因被引量:13
2016年
利用洞庭湖区及湖南四水流域、长江上游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和各类指标资料,基于统计方法,开展洞庭湖区旱涝加剧气象成因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主雨带位置的年代际变化直接影响到洞庭湖区雨水资源的丰枯变化,进而影响到旱涝趋势的变化;东亚夏季风和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异常通过对我国主雨带位置的影响来影响洞庭湖区水资源的丰枯;气候变暖背景下洞庭湖各流域雨水资源向丰枯同步转变,易使洞庭湖洪水形成顶托之势或水资源来源枯竭,导致旱涝灾害加重;洞庭湖各流域枯水季节雨水资源减少加重洞庭湖区枯水季节缺水程度。
廖玉芳赵辉彭嘉栋吴贤云张剑明段丽洁
关键词:洞庭湖区旱涝灾害气候变暖雨水资源
2013年株洲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2013年株洲市大气污染物逐时监测资料及同时段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株洲市空气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3年株洲市首要污染物为PM2.5,全年有158 d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其中5~9月空气质量较好,其余时段空气质量较差;总的看来夏半年AQI小于冬半年,除03污染物外,其余污染物较大浓度值主要出现在冬季,夏半年污染物浓度明显小于冬半年;除O3污染物外,其余污染物均为白天浓度小于夜晚,下午为一日中浓度最低时段.风速、降水量、能见度与AQI均呈反相关关系,即风速越大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降水对污染物有冲刷作用、能见度越高扩散条件越好;混合层高度越高、逆温出现概率越小,污染物被稀释、扩散的范围越广,对应污染物浓度越低,空气质量较好.
吴萍汪洪张剑明陈蕾
关键词:污染物气象条件
湖南春雨特征及异常成因分析
2021年
确定了湖南春雨建立的上游西南风速关键区,定义了湖南春雨监测指标,分析了湖南春雨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及春雨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湖南春雨强、弱年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的异常及前期海温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湖南春雨发生的时段气候平均为第13~27候,不同年份开始和结束的早晚不尽相同,湖南春雨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2014年以后偏多,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13年偏少,空间分布表现为自东部、南部向西部、北部逐渐递减。全省一致偏多(偏少)型可以较好地表现湖南春雨的主要空间分布型特征。全省一致型强春雨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偏西,印缅槽偏弱,低层风场在我国江南地区有异常气旋环流控制,湖南为异常气旋环流中心,导致春雨偏强;全省一致型弱春雨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弱、印缅槽偏强,低层风场在西南地区东部至江南有一个异常反气旋,湖南为水汽异常辐散中心,导致春雨偏弱。El Niño事件发展的次年,湖南春雨开始早、雨期长、雨量偏多、强度强;反之,La Niña事件发展的次年,湖南春雨开始晚、雨期短、雨量偏少、强度弱。
张剑明叶成志曾宇星谢益军
关键词:春雨环流异常海温
1981—2013年湖南省地面温度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1981—2013年湖南省9个地面气象站0—320 cm地面温度和气温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地温的变化特征,并与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81—2013年湖南省各层地温均呈东南高、西北低及东南高、西北和东北低两种典型分布。月地温变化在一定深度后与月气温变化由同步转为不同步,转折层为40 cm层;40 cm层以上的月地温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月地温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与月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时间相同;40 cm层以下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月地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时间后推,320 cm月地温最低值出现在4月,320 cm月地温最高值出现在10月。浅层地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97以上,自40 cm层地温开始,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地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减小。冬季浅层地温的年际变化最大,春季次之;冬季和春季深层地温的年际变化明显大于夏季和秋季;春季和夏季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秋季和冬季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升高,导致冬季深层地温明显高于气温,夏季深层地温明显低于气温。1981—2013年湖南省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呈极显著上升的趋势,除0 cm地温外,各层地温升温速率均低于气温;四季各层地温与气温的升温趋势一致,其中春季升温速率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升温不明显。各层年平均地温在1993—1995年出现了增温的突变现象,冬季地温突变时间最早,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地温突变时间较晚;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存在2—3 a、3—4 a和6—9 a的周期变化。
廖玉芳张剑明郭凌曜
关键词:地温周期
湖南省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估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给湖南省太阳能资源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湖南省3个辐射观测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和97个站的日照时数资料,按照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太阳能丰富程度、稳定程度及可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湖南省年太阳总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呈东多西少的分布趋势,1961年以来湖南省年太阳总辐射总体趋于下降;洞庭湖区和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太阳能资源可开发利用日数最多、资源最稳定的区域,未来对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应优先考虑。
杜东升张剑明张建军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
湖南降水变化及与印度降水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基于湖南和印度的降水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相关系数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近46 a来湖南降水变化趋势、湖南与印度降水关系以及湖南年降水的周期。结果表明:(1)湖南年降水微弱增加,存在4个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3 a左右、7 a、11 a以及22 a左右。同时发现年降水以22 a左右尺度上的周期振荡为主。(2)湖南冬夏降水显著增加,春秋降水微弱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夏季降水增加而降水日数却在减少,这导致了暴雨发生概率的加大。(3)湖南与印度降水关系较好。如同期,湖南与印度东北区降水关系最为密切,自春到冬,两者相关程度逐渐加大。降水的上述变化趋势致使湖南洪涝、旱灾和暴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黄一民章新平刘昉张剑明黄一斌
关键词:降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