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北赢

作品数:16 被引量:639H指数:11
供职机构: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土壤
  • 11篇黄土丘陵
  • 9篇土壤水
  • 9篇丘陵区
  • 9篇黄土丘陵区
  • 8篇水分
  • 8篇土壤水分
  • 4篇沟壑
  • 4篇不同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方式
  • 3篇丘陵
  • 3篇丘陵沟壑区
  • 3篇黄土丘陵沟壑...
  • 3篇不同土地利用...
  • 2篇有机质
  • 2篇水保
  • 2篇水分动态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水分动态
  • 2篇土壤有机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徐州师范大学
  • 3篇甘肃省科学院
  • 2篇山西大学
  • 1篇兰州商学院
  • 1篇美国农业部
  • 1篇徐州师范学院

作者

  • 15篇张北赢
  • 11篇徐学选
  • 4篇刘文兆
  • 3篇白晓华
  • 3篇王兵
  • 2篇陈天林
  • 1篇陈杰
  • 1篇杨玉玲
  • 1篇李贵玉
  • 1篇杜峰
  • 1篇田均良
  • 1篇刘江华
  • 1篇李慧琴
  • 1篇张勋昌
  • 1篇踞桐军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分析被引量:40
2006年
采用定位监测法,对地处黄土丘陵区的延安燕沟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农林草地土壤水分剖面(0~4m)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旱农坡地〉草地〉柠条灌丛〉果园〉黄刺玫灌丛〉刺槐,与旱农坡地对照分别相差2.04%、2.27%、4.75%、4.8%和5.68%;刺槐、柠条和黄刺攻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呈现较一致的趋势,表现为上层水分高于下层且差异显著,水分较明显的分界点在100cm左右,其100cm以上平均土壤湿度分别为10.12%、13.58%和11.89%,100cm以下分别为8.79%、12.16%和9.07%;同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低湿层不同,乔灌地低湿层深度较农地和草地深;土壤水分剖面形态与分层特征受植被利用影响作用显著。
张北赢徐学选白晓华
关键词:土壤水分植被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实验研究被引量:55
2010年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2005~2007年雨季的多次降水、0~400cm土层土壤水、沟道地表水、地下水(泉水、井水)水样中D和^18O采样分析,研究了该区降水、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认为:燕沟流域的降水线与中国、世界的降水线有明显区别,斜率和截距偏小;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逐渐富集δD和δ^18O,且δ^18O富集速度高于δD,由D和^18O的蒸发分馏差异所致,可利用各类水体的δD和δ^18O变化情况甄别水体之间的水量转化;土壤水δD和δ^18O剖面在200cm深度处出现低值区,应是降水补给到达该深度且土壤蒸发影响逐渐衰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在200cm以下逐渐升高则因为降水补给影响逐渐降低、土壤水本底同位素影响增强所致。由于380~400cm深层土壤水的δD和δ^18O对降水事件的响应存在,因此认为降水-地下水的转化存在,降水补给泉水的滞后期小于35d。而对井水的补给滞后时间以及土壤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还需进一步研究。
徐学选张北赢田均良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降雨、径流、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与利用对策被引量:18
2005年
基于黄土丘陵区的延安燕沟多年监测资料,通过对燕沟流域的降雨、径流、及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等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明确了黄土丘陵区降雨的时间、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性.降雨量在6~9月相对集中,年际、月际变异大;同时次降雨量、月降雨量均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如降雨量沿燕沟沟道变化及坡向分异.径流特征是降雨及其下垫面特征的综合反映,3月左右由于气温上升,河道解冻,径流量出现小高峰,雨季后2个月出现最大高峰水量.对径流的利用则由于供水/需水时间错位,利用主要集中在枯水季节(4~6月),土壤水资源由于地形、降雨、植被覆盖等的差异性,特别是植被差异性利用,则存在时空异质性.土壤水分在雨季后1~2月在0~150 cm形成高值期,150 cm以下的土壤恢复缓慢.植被差异利用形成了土壤水分剖面不同:梯田>草地>拧条林>拧条+五角枫林>沙棘林>刺槐林.根据对水资源系统分析,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农作物适雨种植制度;植被空间合理布局;降雨、土壤水、径流三水联合御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徐学选张北赢踞桐军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降雨径流土壤水
黄土丘陵区土壤水资源与土地利用的耦合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依据延安燕沟流域一条支沟的26个定位监测点4~10月的土壤水分连续监测资料,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土壤容重、坡度、坡位等因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给出了流域内的农坡地、梯田、坝地、乔木、灌木、草地、鱼鳞坑、水平阶等8类土地利用下0~4 m的逐月土壤水分、土壤储水量。在Arcview环境下统计了流域0~1 m,1~2 m,2~3m,3~4 m及0~4 m不同层次土壤水资源量的月动态变化。同时,通过对土地利用演变的情景模拟,探索了农林草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后土壤水资源量随之变化的响应程度,进而提出了该区合理利用土地与生态治理的对策。
徐学选张北赢白晓华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土壤水资源土地利用
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多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多年降水的各项特征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区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该区大气降水线方程。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差异很大;丰水年数与枯水年数较为接近,但发生连枯的年数大于发生连丰的年数;降水的逐年变化呈现波动,但整体变化趋势为逐年减少。研究区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值普遍偏大,降水线方程为δD=7.5537δ18O+4.6211,与全球和中国降水线有明显区别。氘盈余雨季前大于西安站和全球水平,而雨季中则小于西安站和全球水平。
张北赢徐学选李慧琴
关键词:降水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水分灰色关联度被引量:37
2008年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黄土丘陵区的延安燕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和月动态。结果表明:梯田各层土壤水分变化态势相似程度较高,即梯田土壤水分的垂直波动较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均是表层(0~30cm)和中层(30~100cm)土壤水分的灰关联度较大,即土壤水分的变化发展态势较一致,但由于不同利用方式的影响,土壤水分变化态势的相似程度为梯田〉白羊草〉刺槐〉沙棘,除白羊草地外,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0~30cm)与深层(100~200)的灰关联度最小,土壤水分变化差异较大。从各月土壤水分灰关联度来看,沙棘除10月份外,其他各月土壤水分变化态势的相似程度较高;白羊草地正好相反,整个生长季土壤水分的变化波动很大;梯田和刺槐林地居中,但各月土壤水分变化态势的相似程度仍然存在差异,表现为雨季前各月土壤水分变化较为一致,雨季后的9、10月份与4月份相比差异较大。说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和月动态变化均产生不同影响。
张北赢徐学选刘文兆杜峰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灰关联分析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研究
土壤水是生态系统中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流域水循环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影响着植物生长、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加之其特殊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壤水库”,使得土...
张北赢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土壤保墒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效应被引量:20
2005年
采用定位监测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燕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年降雨前期较多后期较少的情况下,土壤水分4—10月间呈现总体下降趋势,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偿效应明显不足;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苹果园和退耕坡地土壤水分衰减幅度小,林灌草地则水分逐渐减小,变化幅度较大;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差异性利用使得土壤平均水分含量以及水分剖面分层均存在差异。各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的垂直变化也因植被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除浅层0—10 cm外,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变化趋势较缓和,较一致。土壤含水量逐月下降,个别月份水分略有升高,说明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偿作用在该降雨年型下表现微弱。
张北赢徐学选刘江华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不同土地利用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水保措施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被引量:31
2009年
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意义重大。水土保持措施会影响土壤水分的静态分布和动态过程。该文通过定位监测并引入土壤水分亏缺补偿度指标,旨在明确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和雨季前后土壤水分的亏缺与补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雨季前后土壤储水均处于亏缺状态,7月份土壤储水亏缺得到缓解;8月份表层土壤储水亏缺加剧;雨季后的10月份土壤储水均得到恢复。降雨对退耕坡地和梯田土壤水分均有正补偿作用。水平阶90cm处和160cm以下出现负补偿现象。鱼鳞坑在30cm处出现负补偿。在0~200cm土壤剖面上,土壤储水亏缺补偿度依次为退耕坡地>梯田>鱼鳞坑>水平阶。由此可见,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和垂直变化,以及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偿作用均产生不同影响。
张北赢徐学选刘文兆
关键词:土壤水土壤水分亏缺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07年
从土壤水分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回顾土壤水研究的进展及取得的成就:从最初的形态学观点到现在的能量观点;从简单研究逐步发展为一门学科,再到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日趋理论化同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手段的多样化;研究领域的扩展等。着重从坡面、小流域和区域尺度总结了土壤水分异质性的研究现状,并归纳了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异质性的主要影响途径。用发展的观点重新认识“土壤水库”的概念和实际作用。最后对该领域研究价值和未来发展作出评价与展望。
张北赢徐学选李贵玉白晓华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壤水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