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变化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受体
  • 1篇多巴胺受体激...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盐酸
  • 1篇眼外肌
  • 1篇眼外肌麻痹
  • 1篇易感基因
  • 1篇诱发电位
  • 1篇生理变化
  • 1篇受体
  • 1篇受体激动剂

机构

  • 5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徐忠
  • 3篇任惠
  • 1篇郑颖
  • 1篇赵琪
  • 1篇李兆熊
  • 1篇庞爱兰
  • 1篇施晓东
  • 1篇宿兵
  • 1篇张云茜
  • 1篇李成龙
  • 1篇雷进
  • 1篇倪昆华
  • 1篇张丽华
  • 1篇李成华
  • 1篇王廷华
  • 1篇李明

传媒

  • 2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Zoolog...
  • 1篇云南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8
  • 1篇199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针刺外周神经对中枢神经的电生理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索电针外周神经是否促进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为电针促进神经再生修复研究提供一点基础性参考。方法:24只SD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组,脊髓T11全横断损伤21天组和脊髓T11全横断后电针治疗21天组。电针穴位选取外周足三里、悬钟和伏兔、三阴交,两纽穴位隔日交替进行电针。21天后,应用临床体感诱发仪比较三者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结果:CSEP检测发现电针21天与损伤21天比较,P1潜伏期及P1-N1波幅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二者与正常组相比,除P1-N1波幅未见明显差异外(P>0.05),P1潜伏期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关键是根据损伤类型选择相应的电针穴位,同时说明针刺外周神经不利于中枢神经损伤修复。
张云茜赵琪雷进徐忠王廷华
关键词:外周神经中枢神经脊髓全横断
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DKK4与中国人群大脑容量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1年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全世界约有1%的人患有这种疾病。以往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容量比正常人小,且一些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DNA序列多态性也同时与脑的结构异常有关,这与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假说是吻合的。最近研究发现,人的DKK4基因的SNP(rs2073665)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为了研究DKK4精神分裂症易感SNP是否与脑发育相关,本文检测了961个正常人rs2073665的基因型并测量了他们的脑容量。相关性分析发现,rs2073665在加性模型下和显性模型下都与脑容量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为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同时能影响脑容量提供了证据,同时也为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异常假说提供了佐证。
张丽华李明施晓东任惠宿兵徐忠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容量单核苷酸多态性
盐酸他利克索片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2008年
目的评估国产盐酸他利克索联合复方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阳性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对201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治疗组103例,对照组98例)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的UPDRS评分和各项实验室安全检查.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效,前者有效率为95.4%,后者为77.6%(P<0.05).结论盐酸他利克索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是有效、安全的.
徐忠任惠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小儿白血病的脑脊液细胞学监测
1999年
倪昆华李成华李成龙李兆熊徐忠
关键词:儿童白血病脑脊液
Miller-Fisher综合症临32例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Miller-Fisher综合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识别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Miller-Fisher综合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29例发病前有前驱症状,19例患者表现典型的三联征,所有患者均存在蛋白-细胞分离现象,28例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的增高,免疫球蛋白治疗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 Miller-Fisher综合症为感染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有前驱症状,有多样性临床表现,静注免疫球蛋白对基治疗效果好.
徐忠庞爱兰郑颖任惠
关键词: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