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晨曦

作品数:25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嘉兴市科技局项目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结肠
  • 8篇直肠
  • 8篇肠癌
  • 7篇切除
  • 7篇肿瘤
  • 6篇直肠癌
  • 6篇肠镜
  • 5篇切除术
  • 5篇结肠镜
  • 4篇造口
  • 4篇镜检
  • 4篇癌患者
  • 4篇肠镜检查
  • 3篇乙状结肠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无痛结肠镜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2篇乙状结肠造口

机构

  • 18篇嘉兴市第二医...
  • 7篇嘉兴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海盐县人民医...

作者

  • 25篇曹晨曦
  • 11篇李森娟
  • 7篇胡毕文
  • 7篇陈振伟
  • 7篇沈桂鑫
  • 6篇邱敏
  • 5篇凌怡庭
  • 4篇董来荣
  • 4篇张九皋
  • 3篇付斌
  • 3篇方芬
  • 2篇张斌忠
  • 2篇冯联忠
  • 2篇陆其明
  • 2篇陈松劲
  • 2篇姚明
  • 2篇姚秀娟
  • 1篇姚伟明
  • 1篇费建国
  • 1篇毛宠珍

传媒

  • 4篇浙江医学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肠类癌23例报道
2008年
曹晨曦张九皋
关键词:直肠类癌肿瘤位置类癌综合征瘤体直径直肠前壁大便习惯
肠舒通栓在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2003年
张九皋曹晨曦李森娟俞丽英林筱芳
关键词: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混合液在混合痔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两种药物行肛周局部浸润麻醉在混合痔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行局部浸润麻醉的混合痔切除术350例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混合液组(B组),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混合液行局部麻醉。结果:两组麻醉药的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B组(P<0.05或P<0.01),术后第2、4、6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用罗哌卡因行肛周局部浸润麻醉在混合痔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可靠,术后镇痛作用好,术中不良反应小。
李森娟曹晨曦张九皋邱敏凌怡庭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混合痔切除术
无痛结肠镜129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对无痛方法进行结肠镜诊治结直肠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等进行临床评价。方法25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86例和无痛组1292例,观察两组患者肠镜检查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操作时间、成功率、不良反应和满意率。结果无痛组操作过程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稳定;操作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痛组成功率100%,对照组94.71%;无痛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无痛组Ⅰ级满意率95.59%,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痛肠镜不仅能显著提高满意率、减少病人的痛苦,而且可提高检查成功率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曹晨曦姚明方芬张九皋李森娟
关键词:结肠镜满意率成功率
直肠癌切除术后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并发症和功能对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剖腹及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并发症和造口功能。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剖腹或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及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佛罗里达造口功能指数(CCFOFI)评分表进行造口功能评估,比较两组间造口功能的差异。结果随访截至2019年6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纳入共155例患者,其中剖腹组94例,腹腔镜组61例。腹腔镜组的造口旁疝发生率高于剖腹组(P=0.047),腹腔镜组的皮肤刺激发生率高于剖腹组(P=0.014),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腹腔镜组的CCFOFI总分低于剖腹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提示腹腔镜组的造口功能优于剖腹组。CCFOFI的七个条目中,更换造口袋频率、更换造口袋难度、需协助更换造口袋等条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3),腹腔镜组优于剖腹组,其余条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手术操作的差异,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比剖腹手术容易发生造口旁疝及造口周围皮肤刺激。用CCFOFI进行造口功能评价,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功能优于剖腹手术,但可能与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相关,需进一步的随机临床试验来验证。
陈振伟曹晨曦胡毕文张斌忠付斌甘新君孙建光
关键词:直肠癌造口并发症
Ⅱ期结直肠癌中微卫星状态与差分化细胞群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Ⅱ期结直肠癌中微卫星状态(MS)与差分化细胞群(PDC)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311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MS、PDC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的MS和PDC状态对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11例中微卫星稳定(MSS)252例,微卫星不稳定(MSI)59例;按PDC二分类法,PDC阳性(PDC+)171例,PDC阴性(PDC-)140例;按PDC三分级法,G1210例,G257例,G344例。MS与PDC无明确相关性。MSS和MSI患者的中位DFS,总体比较和PDC-亚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0.589),但在PDC+亚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PDC+和PDC-患者的中位DFS,总体比较和MSS亚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而在MSI亚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5);G1、G2和G3患者的中位DFS,无论是总体比较还是MSS亚组、MSI亚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6、0.371、0.498)。基于PDC和MS的联合分组中PDC+MSI组、PDC-MSI组、PDC+MSS组和PDC-MSS组的中位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PDC+MSS组的DFS明显小于其他三组。多因素分析显示,PDC+MSS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2.670,95%CI:1.537~4.637,P<0.001)。结论Ⅱ期CRC中MS与PDC无明确相关性,但二者共同影响患者的预后。MSS和MSI患者的生存差异主要见于PDC+的患者,而在PDC-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DC+和PDC-患者的生存差异主要见于MSS的患者,而在MSI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对于MSS且PDC+的患者,应予以积极的辅助治疗。对于Ⅱ期CRC来说,PDC的二分类法比三分级法更有临床价值,建议将PDC+纳入复发危险因素。
陈振伟邱敏姚秀娟胡毕文曹晨曦于亚威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全结肠系膜切除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全结肠系膜切除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结肠系膜切除(42例)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46例)的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全结肠系膜切除在淋巴结清扫、减少术中出血以及输尿管和自主神经的保护等方面的优势。结果全结肠系膜切除组的术中出血、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在淋巴结清扫、输尿管保护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未呈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全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在减少术中出血、自主神经保护方面较传统的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有明显优势,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陈振伟曹晨曦李森娟胡毕文邱敏凌怡庭沈桂鑫
关键词:乙状结肠癌输尿管自主神经淋巴结
临床路径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提高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将医院肿瘤外科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49例为临床路径组;2009年5月1日-2010年4月30日未实施临床路径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42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手术部位感染、吻合口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两组术后无手术部位感染及吻合口漏的发生;临床路径组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规范化用药发生率为29.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P<0.05),临床路径组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为7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P<0.05),不合理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能促进结直肠癌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李斌冯联忠董来荣曹晨曦付斌
关键词: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胃肠道血吸虫病的内镜与临床特征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血吸虫病的内镜和临床表现,以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对内镜和病理确诊的168例胃肠道血吸虫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8例胃肠道血吸虫病患者中,胃血吸虫病33例,肠血吸虫病135例。138例内镜检查表现为炎症型24例,溃疡型73例,增生型41例。病理以慢性萎缩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黏膜层、黏膜下层或坏死组织中有多量血吸虫卵沉积或钙化。合并胃肠道肿瘤134例,发生率79.76%,其中胃癌23例,大肠癌111例。结论胃肠道血吸虫病的内镜及临床表现为多样性,并发症多,肿瘤发生率高,诊断依靠流行病学史、内镜和病理检查,应及时诊断治疗,定期随访。
殷新光王波杨志宏曹晨曦王桂华季霞
关键词:血吸虫病胃肠道内镜
高血压患者无痛肠镜与普通肠镜检查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3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肠镜组(A组,n=150)和无痛肠镜组(B组,n=150)。A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肠镜检查,B组由静脉缓注芬太尼0.5~1.0mg/kg,丙泊酚0.5~2.0mg/kg,在检查观察中分在检查前、刚进镜时、达回盲部时及检查完成时观察MAP、HR、RR、SPO2的变化。结果 A组在达回盲部、检查完成时的MAP、HR较检查前明显上升(P<0.01);B组的MAP、HR在麻醉成功后开始下降(P<0.01),而在进镜过程中MAP、HR与RR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与A组相比,B组的各观察点的MAP、HR和RR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的SPO2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完成时间上无明显差异,而B组的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A组的腹胀、腹痛及肢体扭动的发生率高(P<0.01),而B组的恶心呕吐、头晕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无痛肠镜检查对高血压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邱敏李森娟方芬曹晨曦陆其明
关键词:高血压结肠镜检查丙泊酚芬太尼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