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哲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作家
  • 2篇《家》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坛
  • 1篇东亚区域经济
  • 1篇东亚区域经济...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新文学
  • 1篇新文学传统
  • 1篇叙事
  • 1篇宣泄
  • 1篇学术
  • 1篇狱中
  • 1篇政治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之于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三个维度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作者

  • 8篇李哲
  • 1篇谭梅

传媒

  • 2篇文学评论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技术与市场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励耘学刊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回顾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分析了促进合作的原因,有利因素及阻碍合作的不利因素,初步设想了东亚经济合作的前景,最后对中国在合作中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思考。
李哲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
“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2年
2011年9月23日至24日,"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此次会议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和成都市文联主办,由《当代文坛》编辑部、李劼人研究会、李劼人故居博物馆和南充市文联等共同承办,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四川等地的学者、作家共70余人。
李哲
关键词:小说创作作家协会当代文坛
冯雪峰狱中诗集《灵山歌》评述被引量:1
2014年
冯雪峰一生由其革命生涯贯穿起来,而诗歌似乎只是他在革命时期、革命间歇期灵光乍现的偶发"习作"而已。但仔细分析,冯雪峰从事诗歌创作活动的时期,都是他生命最为关键的阶段,无论是最美好的青春岁月,还是最困顿的铁窗生涯,都有诗歌创作活动相伴随。鉴于对冯雪峰"湖畔"时期诗歌的研究成果已很多,本文将对其狱中诗集《灵山歌》的特点集中进行评述。
谭梅李哲
历史考辨的“诗学”意义——评段从学《“文协”与抗战时期文艺运动》
2012年
中国学术一直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而当下的中国文学研究也都是以"文学史"为基本框架,可以说,"历史"不仅构成了文学学科合法的研究对象,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当然,与历史学科相比,文学学科对"历史"的观照有自身的独特性:它不仅要求研究者在探赜索隐中发现"历史的真实",还要求他们为这"真实的历史"赋予"诗学"的意义。
李哲
关键词:文协文艺运动新文学传统抗战文学
“分科”视域中的北京大学与“新文化运动”被引量:1
2013年
在"五四"时代,由于北大各个学科之间存在差异,蔡元培的北大改革有着不同的路径、目标,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具体来说,蔡元培一方面确立起"纯粹研究学问"的宗旨,贬抑了作为"应用之学"的法科,从而以大学场域内的"学"、"术"之别将五四知识分子与官僚政治的身份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又通过"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将文科开辟成讨论社会问题的言论空间,使知识分子获得了不同于"政论"的言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大文科和法科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参与了"新文化运动",这种不同决定了"新文化运动"的独特性质,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李哲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视域分科北大改革知识分子
从政治宣泄到文学叙事——论《家》之于巴金创作转型的特殊意义被引量:8
2012年
在巴金文学风格演变的过程中,小说《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将叙事时空回溯至"五四"时代,使得巴金摆脱了滞留于写作中的政治惯性,进入了以虚构和想象为根基的文学世界。在《家》中,"去革命化"的"青年"被形塑为鲜活的人物形象,而"五四"时代的"国家"理想和现实"家庭"则叠印出层次分明的生动场景。但遗憾的是,"五四精神"与"政治信仰"的同构性,导致了巴金无法对"五四精神"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家》的叙事在神圣化"五四"的同时,也将其通俗化了。
李哲
关键词:《家》
个人情感的激发与理性演绎的艰难——论巴金的《家》
2012年
在巴金经典作品《家》的文本中,"自传体"与"文学性"错杂并置并建立起复杂的关联,这使得《家》在文体上呈现出巨大的模糊性。对巴金来说,文学只具有形式意义,它试图以此对信仰进行形象化的演绎,但是文学形式本身却激发了他的个人情感,这最终阻滞了理性话语在文本中生成叙事场景的过程,也使得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出现了与其"新女性"人格理想的严重错位。
李哲
关键词:情感自传女性
经济·文学·历史——《春蚕》文本的三个维度被引量:5
2012年
上世纪30年代波及中国的"经济危机"使得作家创作转向了经济题材,而正是由于从"经济"的层面展开,茅盾在《春蚕》中才有可能将"都市"、"城镇"和"乡村"这三个相互迥异的空间关联在一起,完成对中国社会的全景呈现。在《春蚕》中,茅盾通过对经济主题的"隐匿"处理,将一个社会学命题转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文本,而续作《秋收》和《残冬》虽然带有更强烈的政治意味,但经济主题的存在最终使得"农村三部曲"的革命叙事淡化了"乌托邦"色彩,从而获得了历史纵深和现实依据。
李哲
关键词:经济题材《春蚕》文学文本维度中国社会作家创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