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2篇镇痛
  • 2篇乳腺癌
  • 2篇手术
  • 2篇腺癌
  • 2篇风险评估
  • 2篇癌症
  • 1篇单肺
  • 1篇单肺通气
  • 1篇丁丙诺啡
  • 1篇血气
  • 1篇血气分析
  • 1篇疫苗
  • 1篇疫苗接种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镇痛
  • 1篇镇痛效果
  • 1篇镇痛作用
  • 1篇直肠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附属...
  • 4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9篇沈洁
  • 5篇郑莹
  • 4篇莫淼
  • 3篇张勇
  • 1篇曹云开
  • 1篇蔡国响
  • 1篇翁磊明
  • 1篇徐烨
  • 1篇章李红
  • 1篇朱桂芳

传媒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多瘤别个体癌症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适合我国人群的多瘤别个体癌症风险评估模型。方法收集整理2018-01-01前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发布或更新的指南和研究报告,以及2000-2017年发表的我国各瘤别发病危险因素相关文献。采用名义小组技术(NGT)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癌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相关赋值,以哈佛疾病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基础,构建计算模型,对个体常见癌症发病风险给予分级。结果8名专家经专家共识,从317项初始指标中最终确定了154项指标。判断依据系数(Ca)为0.90,熟悉程度系数(Cs)为0.93,权威系数(Cr)为0.91。最终构建的多瘤别癌症风险评估模型包含基本信息、健康史、生活方式、职业及环境暴露、异常症状和筛查等6个方面的76项问卷条目,形成的模型可对常见的14种癌症进行风险等级分级。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评估我国居民常见癌症发病风险,筛选高危对象,为开展基于网络的癌症风险管理以及辅助基于社区的癌症筛查提供实用工具。
何雨莲莫淼周昌明王泽洲沈洁吴封敏郑莹
关键词:癌症风险评估
肥胖与大肠高风险腺瘤发病风险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肥胖与大肠高风险腺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以参加2008年上海市社区大肠癌筛查研究中的45~74岁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筛查前风险因素和筛查后肠镜诊断结果,并结合人工主动随访收集大肠高风险腺瘤发病的结局信息,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BMI与大肠高风险腺瘤发病的风险比(HR)和95%CI。结果20811名研究对象共计随访122739.36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5.87年,共收集大肠高风险腺瘤657例。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肥胖者(BMI≥28.0 kg/m^2)大肠高风险腺瘤发病风险增加21%,调整年龄、性别、大肠癌家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活方式特征如吸烟、饮酒、脂肪类食物摄入、油炸或腌制类食物摄入及蔬菜水果摄入情况等因素后,肥胖者发生大肠高风险腺瘤的HR值为1.25(95%CI:1.04~1.51)。进一步按年龄、性别及大肠癌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在男性、>60岁人群中,肥胖者与体重正常者相比,大肠高风险腺瘤的发生风险更大(男性:HR=1.57,95%CI:1.20~2.04;>60岁人群:HR=1.63,95%CI:1.23~2.16)。结论肥胖是大肠高风险腺瘤发病风险独立的危险因素,发病风险随BMI的增加而增加。
沈洁莫淼莫淼周昌明王泽洲蔡国响蔡国响徐烨郑莹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肥胖
上海市抗癌协会2019年《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之乳腺癌部分解读
沈洁郑莹莫淼
中国实现全球消除宫颈癌阶段性目标的研判被引量:7
2021年
2018年5月WHO提出"全球消除宫颈癌",中国承诺与全球194个国家一起"消除宫颈癌"。2020年11月WHO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明确2030战略目标。我国人口基数大,消除宫颈癌任务艰巨。本文结合中国宫颈癌防控及全球消除宫颈癌形势,对中国宫颈癌的现状及消除目标的实现进行了研判。在2030年达到阶段性消除宫颈癌目标,须采取HPV疫苗与宫颈癌筛查相结合策略,其中HPV疫苗的供应量须达到每年38%的增速,HPV疫苗接种率年增幅须达到45%,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覆盖率须达到10%的年增幅。建议将HPV疫苗接种纳入国家计划免疫项目中,将宫颈癌普查纳入地方的公共卫生项目。
沈洁郑莹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
肺癌患者手术时施行单肺通气对血气的影响
2001年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手术时施行单肺通气对血气的影响。方法 :2 0例术前肺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的肺癌病人被分为A、B两组 ,每组 10例。A组用双腔支气管导管 ,术中行单肺通气。B组用单腔气管导管 ,术中行双肺通气。全组于麻醉前、术中和术毕分别作血气分析。结果 :全组术中的血气分析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两组在同一时刻的血气分析值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肺癌手术时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 ,行单肺通气 。
张勇章李红沈洁
关键词:单肺通气肺癌外科手术血气分析
丁丙诺啡与吗啡用于腹部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腔镇痛(PCEA)的比较
2002年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与吗啡用于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选72例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组Ⅰ为丁丙诺啡组,组Ⅱ为吗啡组;每一组又再分为上腹部手术组(A)和下腹部手术组(B)。PCEA镇痛液配方在组Ⅰ为丁丙诺啡0.5mg+0.75%布比卡因25ml+氟哌利多5mg+0.9%生理盐水至150ml,负荷剂量为丁丙诺啡0.5mg;组Ⅱ镇痛泵药液配方为吗啡6mg+0.75%布比卡因25ml+氟哌利多5mg+0.9%生理盐水至150ml,负荷剂量为吗啡1.5mg。记录病人按压PCA键的总次数(D1)和实际进药次数(D2)。结果:组Ⅰ镇痛完全有效和镇痛显著有效的病例数占55%,组Ⅱ占82%。组Ⅰ和组Ⅱ的D1/D2比值分别为1.92±1.86和1.15±0.52(P<0.05)。组ⅠA和组ⅡA的D1/D2比值分别为2.95±2.23和1.25±0.77(P<0.05)。组ⅠB和组ⅡB的D1/D2比值分别为1.39±1.36和1.10±0.24(P>0.05)。丁丙诺啡用于上或下腹手术后的止痛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吗啡用于上或下腹手术后的止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组Ⅰ的副作用比组Ⅱ少。结论:吗啡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确切,但副作用发生率较高。丁丙诺啡用于下腹部手术后的硬膜外腔镇痛效果与吗啡相仿,而副作用较少。
沈洁张勇
关键词: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丁丙诺啡吗啡镇痛效果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20例老年人癌痛
2001年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用于老年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 2 0例轻度或中度癌痛的老年患者 ,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 10 0mg ,每晚 1次。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用于老年癌痛患者后 ,镇痛效果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轻度或中度癌痛的老年患者 ,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 10 0mg ,每晚 1次 ,是安全。
张勇翁磊明沈洁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疼痛老年人缓释胶囊
多瘤别癌症风险评估工具对乳腺癌筛查行为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多瘤别癌症风险评估工具对社区女性乳腺癌筛查行为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5月-2020年5月参与社区居民癌症筛查与早发现管理项目的上海市近郊2个社区共计10326名女性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总体和不同特征对象在风险评估前后乳腺癌筛查行为的变化。采用配对χ^(2)检验对癌症风险评估前后筛查参与率进行比较,以逐步前进法对评估前后筛查参与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皮尔森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评估后筛查参与者中新增筛查者与非新增筛查者、评估后新增筛查者与评估前筛查者的人群特征差异。结果研究对象风险评估前2年内和评估后2年内的乳腺癌筛查参与率分别为3.07%(317/10326)和2.61%(269/10326)。评估后参加筛查的对象中,新增者占93.31%(251/269)。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一级亲属癌症家族史和乳腺相关症状史等评估前筛查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对评估后筛查参与率不再有影响;评估后筛查参与者中,无一级亲属癌症家族史、无二级亲属癌症家族史、无乳腺癌相关疾病史和乳腺癌中低风险者是新增筛查的可能性分别是有一级亲属癌症家族史、有二级亲属癌症家族史、有乳腺相关疾病史和乳腺癌高危风险者的1.818、3.377、2.444、2.185和2.031倍。结论癌症风险评估工具可能促进不具有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之前未筛查过的一般人群参加筛查。
何雨莲莫淼周昌明王泽洲沈洁吴封敏郑莹
关键词:乳腺癌风险评估社区干预
双氯芬酸纳的超前镇痛作用用于乳腺和颈部手术后的止痛
2003年
沈洁曹云开朱桂芳
关键词:超前镇痛作用乳腺手术颈部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