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喆

作品数:35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8篇艺术
  • 6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文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主义
  • 6篇文化
  • 4篇媒介
  • 3篇政治
  • 3篇社会
  • 3篇社会主义
  • 3篇青年
  • 3篇资本
  • 3篇文艺
  • 3篇阶级
  • 3篇互联
  • 2篇学术
  • 2篇游戏
  • 2篇中国互联网
  • 2篇人文
  • 2篇市场化
  • 2篇资本时代
  • 2篇网络民族主义
  • 2篇文化空间
  • 2篇文化研究

机构

  • 29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中国艺术研究...
  • 2篇对外经济贸易...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华盛顿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9篇王洪喆
  • 2篇崔柯
  • 2篇刘岩
  • 2篇李洋
  • 2篇陈卫星
  • 2篇张旭
  • 1篇姚洋
  • 1篇汪民安
  • 1篇王正绪
  • 1篇白钢
  • 1篇罗岗
  • 1篇陈柏峰
  • 1篇蒋洪生
  • 1篇孙佳山
  • 1篇贺照田
  • 1篇王行坤
  • 1篇丁耘
  • 1篇刘建平
  • 1篇张晨
  • 1篇张毓强

传媒

  • 3篇开放时代
  • 2篇文艺研究
  • 2篇文艺理论与批...
  • 2篇艺术广角
  • 2篇天府新论
  • 2篇全球传媒学刊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电影艺术
  • 1篇西湖
  • 1篇学术研究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文化研究
  • 1篇对外传播
  • 1篇文化纵横
  • 1篇北大新闻与传...
  • 1篇青年文艺论坛...
  • 1篇青年文艺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争夺“网民”:数字资本时代政治主体的生成被引量:1
2016年
政治权力结构的延续与社会经济体制的巨变是转型中国的最大特征。因此,国家的合法性论述不仅建立在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之上,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建立在似乎与此相对的社会主义遗产之上。这一矛盾状态,成为了中国社会建构新主流意识形态的最大问题与困境之一。政党逐步丧失了其阶级代表性,国家与市场之间也不再拥有一条清晰的界限。
王洪喆
关键词:政治主体资本网民政治权力结构主流意识形态
从“非主流”到“新主流”——作为“共同空间”的中国互联网文化研究
基于“共用空间”的理论框架,本文尝试发展一种进入中国互联网文化研究的写作方法。通过在历史、文本、机构等层面的多重勾连,以及对来自多领域研究成果的借用,论文检视了层层递进又彼此相关的三组关键词,“网民”、“80后”、“网吧...
王洪喆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中间阶层
从“非主流”到“新主流”--作为“共同空莘”的中国互联网文化研究
王洪喆
“钢城”调查报告——关于日常生活与阶级意识的田野笔记
<正>在物质的巨大废墟上,是工人阶级无言的精神的废墟,它的荒凉犹如烟花后的天空,记忆中的繁华如落在雪地上的爆竹的碎片,使得无边的黑夜和虚空变得触目而惊心。——吕新雨,《历史与阶级意识》2009年冬天,我回到东北老家,为自...
王洪喆
文献传递
从“赤脚电工”到“电子包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与劳动政治被引量:21
2015年
透过回溯电子信息科技的工业社会史,本文探访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及其转型的阶级—技术政治。本文将电子计算机视作具有文化和物质双重属性的技术中介。通过追踪与计算机的研发和使用相关的关键政策、事件、人物和产业文献,本文比较了"文革"和后"文革"时期的计算机技术政策话语和生产实践,进而探寻冷战架构下东西方技术政治之间的交锋,如何在被计算机所中介的生产关系与劳动关系中显影,并由此提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技术政治维度的探讨。从这个"闪回"中得到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将对今日中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劳动的理解,重新纳入中国革命现代性的涨落之中。
王洪喆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社会主义
“潮汐车道”:冷战、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发展研究的第三世界源流
2023年
本文尝试从中国式现代化经验中的本土信息化发展道路入手,梳理冷战时期中国信息传播科技的技术政治。从信息技术的研发、组织管理、应用普及到社会动员模式的历史中,可以勾陈出一条基于物质限定性而发展出的灵活水平化技术路径。在冷战背景下,包括传播研究领域在内的美国知识界开始积极考察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非西方发展模式,到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经验已经成为新兴的知识话语,并被纳入主流范式。然而,80年代以来,吸收了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革命经验的美国未来学和发展传播话语却反过来框定了中国知识界对信息社会愿景的想象与抉择。从梳理这一多向流动的历史出发,可以帮助我们对20世纪传播学的知识生产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解开启更具有历史辩证性的讨论。
王洪喆孔煜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学中国信息化冷战史
青年文艺论坛第四十九期市场化时代的劳动美学——新时期以来关于劳动的想像与书写
<正>时间:2015年6月29日(周一)14:30—18:00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334会议室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崔柯:大家好,欢迎参加第四十九期青年文艺论坛,今天讨论的题目是'市场化时代的劳动美...
崔柯刘岩王洪喆
文献传递
青年文艺论坛第五十四期 美剧的跨文化传播与消费
<正>王洪喆: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的王洪喆,非常荣幸获得马文所祝老师和佳山的委托主持本期论坛。我本人作为美剧的初级消费者和业余观察者对这个题目非常感兴趣,接到这个题目以后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今天当我们谈论美...
王洪喆张成郑熙青
文献传递
美剧的跨文化传播与消费被引量:1
2016年
今天当我们谈论美剧这两个字的时候,指称的到底是什么?当然肯定不仅仅是一个国别意义上的电视剧产品,比如英剧等实际也涵盖在内,所以它其实指称的恰恰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工业形态下面所生产出来的大众文化产品。而这个文化工业形态,通常来说要满足一些标准,它有一些基本的和具体的视听工业指标,使其区别于其他电视剧。
王洪喆张成郑熙青陶庆梅孙佳山盖琪江棘李劲松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美剧文化产品文化工业指称
苦难与梦想的团结——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工人文化
2017年
2016年12月的北京,雾霾笼罩、阴冷萧索,在距离市中心三十多公里外的皮村社区工会办公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工人文学小组诗歌朗诵会吸引了几十位工友前来。1997年出生的女工晨晨,打开自己微信朋友圈中的链接,开始朗诵一首关于劳动的诗歌:
王洪喆
关键词:移动互联人文化朗诵会市中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