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玲 作品数:69 被引量:482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艾滋病患者消化道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9 2017年 近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逐渐增多,其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性疾病,其中消化系统为其好发部位。由于艾滋病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不具有特异性,而影像学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肿瘤性病变及病变范围,还可以指导穿刺活检,随诊评价治疗效果等,所以放射科医师需要认识到其影像表现,才能给予患者及临床医生更好的建议。本文主要总结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李平 李娟 薛华丹 王焕玲 李太生 金征宇关键词:艾滋病 消化道造影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的发病机制初探 由于SARS的发病机制不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高,临床上尚无确诊方法,这给SARS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因此,研究SARS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SARS的早期诊断,并对探讨SARS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李太生 邱志峰 韩扬 谢静 刘正印 马小军 范宏伟 吕玮 王焕玲 邓国华 王爱霞关键词:发病机制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传染病 SARS 文献传递 中华医学会第一次艾滋病、丙型肝炎学术会议纪要 被引量:1 2004年 李太生 徐小元 王焕玲关键词:艾滋病 丙型肝炎 由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确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本文报道的是我国大陆首例艾滋病患者中国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点导致失明的病例,旨在通过本例介绍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 王焕玲 李太生 盛瑞媛 王爱霞 胡天圣 叶俊杰文献传递 李斯特菌脑膜炎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2003年 蔡建芳 王焕玲 盛瑞媛关键词:流行病学 转归 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肺动脉高压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估中国长期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与未接受过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肺动脉高压(PH)发生情况,并分析HIV感染者发生PH的危险因素,为我国HIV感染者的心血管疾病监测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长期行ART的HIV感染者来自NCT04463810研究队列。另外,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从NCT00872417与NCT01844297研究中选取性别匹配、未接受过ART的HIV感染者作为对照。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临床研究。收集纳入HIV感染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访视资料,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数据,以分析HIV感染者的PH发生率及发生PH的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18例HIV感染者中,长期行ART和未接受过ART的患者各159例,分别为长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318例HIV感染者中发生PH者30例(9.4%),其中临界性PH 23例(7.2%),轻度PH 6例(1.9%),中度PH 1例(0.3%),无重度PH。长期治疗组PH发生率为5.0%(8/159),低于未治疗组的13.8%(22/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比值比(OR)=1.064,95%可信区间(CI)1.019~1.111,P=0.016]和病毒未被抑制(OR=2.660,95%CI 1.041~6.797,P=0.041)是HIV感染者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期行ART的HIV感染者的PH发生率低于未接受过ART的HIV感染者。年龄大、病毒未被抑制是HIV感染者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HIV感染者早期筛查PH,对于HIV感染者,应积极行ART以减少PH的发生。 罗玲 宋晓璟 吕玮 刘正印 王焕玲 李雁凌 李晓霞 曹玮 李太生关键词:HIV 肺动脉高压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IV-HBV共感染研究进展 王焕玲 谢静 李太生真菌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探讨——5例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 2003年 目的:探讨真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5例真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转归特点,并复习了相关文献。结果:5例真菌性心内膜灸中,4例原有基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各l例)。所有患者均有诱因,主要为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心脏手术和外伤等。致病菌均经血培养或手术中脓液培养明确,其中念珠菌3例,毛霉菌及隐球菌各l例。全部患者均有发热,3例并发大血管栓塞。2例仅接受内科抗真菌保守治疗,3例患者还接受了赘生物清除术。痊愈2例,好转l例,死亡2例。结论:真菌性心内膜炎是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之一,多数患者具有基础病或明显诱因。与普通细菌性心内膜炎相比,真菌性心内膜炎具有起病隐匿、容易并发大血管栓塞、临床诊治困难和病死率高等特点。两性霉素B仍是真菌性心内膜炎的首选药物,正确选用有效抗真菌药物及适时选择手术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王焕玲 邓国华 盛瑞媛 于洪泉 张文 李雪梅 王爱霞关键词:真菌性心内膜炎 抗真菌药 结核性脑膜炎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探讨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脑脊液改变、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31±11)岁。70%为慢性病程(11.1±9.2)周。13例确诊病例,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阳性,或开颅脑活检病理证实为结核性肉芽肿或粟粒样结核;87例为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表现以发热(97%),头痛(92%)、意识障碍(71%)和脑膜刺激征多见(77%),44例伴颅神经损害,以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受损为主。35例 X 线胸片有活动性肺结核表现,肺外活动性结核12例,陈旧性肺结核18例。腰穿示颅内压增高者占86%,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增高,葡萄糖显著下降。52例患者头颅影像学有异常发现,脑室扩张、交通性脑积水和脑梗死最常见。全部病例均接受抗结核治疗,9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81例患者病情好转,4例因合并开放性肺结核转结核病院治疗,8例自动出院,死亡7例。结论慢性脑膜炎若伴发肺结核或肺外结核者应高度疑诊结核性,鉴别诊断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有助诊断。脑脊液涂片和(或)培养抗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阳性,以及脑活检为诊断的金标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范洪伟 王海云 王焕玲 马小军 刘正印 盛瑞媛关键词:结核 脑膜 脑脊髓液 影像学 中华医学会第一次艾滋病、丙型肝炎学术会议纪要 被引量:2 2003年 李太生 徐小元 王焕玲关键词:艾滋病 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