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 作品数:153 被引量:59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对HepG2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是细胞内一种含亚铁血红素的酶,是肝脏以外惟一可催化色氨酸分子中吲哚环氧化裂解,从而沿犬尿酸途径进行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可将色氨酸分解为L-犬尿酸、吡啶甲酸和喹啉酸等多种代谢物.
- 张路英张瑞申慧琴罗静刘燕卜晓倩刘春亮王琦
- 关键词:肿瘤浸润细胞黏附
- PBL教学法师资培训的初步探索被引量:6
- 2010年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不同于传统医学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保证教学效果,应对教师进行培训,就改变教师教学理念、转化教师角色、编写合适PBL教学教案、设计与之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 王琦李丽王瑜申惠琴武希润
- 关键词:PBL教师培训教学
- 药物性肝损伤314例的临床特征风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为提高临床医师对于DILI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本研究将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共314例DILI患者的风险因素、
- 张华吕彩霞武鑫赵婷王琦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害非处方天然药胆汁淤积型肝细胞损伤
- 湿性敷料治疗下肢难愈性伤口的效果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分析湿性敷料治疗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开放骨折术后长期不愈合伤口、挫裂伤不愈合刨面17例,采用常规多种换药治疗效果不佳,应用康惠尔系列湿性敷料外敷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9例患者创面痊愈;4例患者创面较大有新鲜肉芽生成后,经植皮创面愈合;2例患者创面较深新鲜肉芽生成后进行皮瓣移植创面愈合;2例患者创面渗出减少,钢板外露大于5cm×6cm,新鲜肉芽生长缓慢,继续治疗中。结论康惠尔系列湿性敷料为长期不愈合的伤口,创造了湿性闭合环境,促进细胞迁移,维持细胞的活性,释放生长因子调节和刺激细胞的增殖,促进肉芽生长,加速组织修复,促进伤口愈合。
- 郭锦丽阎艳霞王琦
- 关键词:难愈伤口换药
- 肝硬化患者血浆转化因子TGF-β1测定的意义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转化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经病史、临床生化、B超检查确诊的7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依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级,其中A级23例,B级29例,C级20例。健康志愿献血者6例做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浆TGF-β1的变化。并同时检测血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其活动度、胆红素改变。结果:随着肝硬化的进展,血浆TGF-β1、血HA、CⅣ、PCⅢ逐渐增加。childB、childC级患者血浆TGF-β1与血HA、PCⅢ均明显增加。血浆TGF-β1与血HA呈正相关(childB组r=0.51,P<0.01;childC组r=0.67,P<0.01),与血PCⅢ呈正相关(childB组r=0.63,P<0.05;childC组r=0.74,P<0.01)。结论:血浆TGF-β1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联合HA、PCⅢ检测可用作肝硬化诊断、追踪观察的有意义指标。
- 武希润王琦师水生郭文栋吕敏和
-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转化生长因子Β1
-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弯曲菌的关系及疗效观察
- 1990年
-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是内科的常见病。自从在胃粘膜标本中发现幽门弯曲菌(Camplobacter Pylorl简称CP)后,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我们对CP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及其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118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或上腹部不适的患者进行了纤维胃镜检查,并取胃粘膜活检2~4块。进行了HE及W-S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118例患者中男性81例、女性37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78岁,平均47岁。
- 袁佩英许守寅王琦白光普李秋龙卫建萍戴佩韦
- 关键词:胃炎溃疡幽门弯曲菌
- 强力宁对肝硬化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改变的探讨被引量:4
- 1998年
- 目的:观察强力宁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0例肝硬化患者应用强力宁治疗,80ml/d,共4周,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还原性谷光甘肽(GSH)、脂质过氧化物(LPO)、丙氨酸转移酶(ALT)和胆红素。结果:治疗前SOD、GSHPx明显低于正常人,LPO高于正常人,治疗后SOD、GSHPX增高,LPO和ALT胆红素下降。
- 王琦郭文栋肖晋美肖晋美王惠云
- 关键词:肝硬化药物疗法强力宁生物化学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为了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肝癌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混合培养HepG2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用RT-PCR检测细胞中IDO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混合反应体系中HepG2细胞的凋亡率,MTT检测T淋巴细胞抗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混合反应体系中,HepG2细胞表达IDOmRNA的水平随着1-MT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对照组及实验组(1-MT浓度分别为1.25mmol/L,2.5mmol/L,5mmol/L)中HepG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48±0.34)%,(7.82±0.41)%,(18.62±0.42)%,(25.32±0.40)%(P<0.01),T淋巴细胞抗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17.36±1.24)%、(25.48±1.48)%、(32.89±1.73)%、(42.04±2.16)%(P<0.01)。结论:HepG2细胞表达的IDO能抑制外周T淋巴细胞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它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免疫逃逸。
- 康璇王琦杨洁
- 关键词:肝癌3-双加氧酶1-甲基色氨酸免疫逃逸
- 海南汉族居民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cagA,vacA和babA2基因型的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调查海南汉族居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babA2,cagA,vacA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探讨H.pylori基因型差异与临床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从自17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镜活检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幽门螺杆菌菌株,提取幽门螺杆菌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ylori的cagA、vacA(vacAs1/vacAs2/vacAm1/vacAm2)及babA2基因型。结果176例患者中H.pylorica-gA的阳性率72.72%(128/176);babA2 54.55%(96/176);vacAs1 73.30%(129/176);vacAm2 67.05%(118/176);va-cAs1/cagA65.34%(115/176);vacAs1/babA2 51.70%(91/176);cagA/babA2 50.00%(88/176);vacAs1/cagA/babA251.14%(90/176)。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中vacAs1,cagA,cagA/vacAs1基因型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P<0.05)。其他基因型在各疾病间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南汉族H.pylori感染的优势基因型为cagA,vacAsl,vacAm2,cagA/vacAs1。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中va-cAs1、cagA、cagA/vacAs1基因型更多见。未发现babA2基因型与H.pylori临床感染结局的相关性。
- 汤净王琦陈军曾仕平周元平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VACA基因
- 我院371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4年收治的37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饮酒史、肝损伤药物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从2015年至2018年,我院DILI患者在肝病住院患者中的年度构成比逐渐增高,其中男女比例为1:1.25,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221例,59.57%);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有中药(33.25%)、抗肿瘤药(17.63%)、抗微生物药(14.61%),其中单药环磷酰胺(5.54%)最多;74.39%有临床症状,主要为乏力(56.33%)、食欲下降(55.53%)、黄疸(36.93%);临床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69.54%),ALT、AST升高易出现肝细胞损伤型(P=0.000),年龄大者、ALP高者易出现胆汁淤积型(P分别为0.01、0.000),有肿瘤病史者、白蛋白高者易出现混合型(P分别为0.01、0.000);85.98%的DILI预后好,14.02%预后差,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4.12,P=0.00)、基础肝病(OR=2.54,P=0.02)、总胆红素(OR=1.01,P=0.00)、胆汁淤积型(OR=4.04,P=0.01),危险程度为年龄>胆汁淤积型>基础肝病>总胆红素,白蛋白为保护因素(OR=0.21,P=0.00)。结论多种药物可引起DILI,其发病呈上升趋势,临床症状无特异,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多数预后良好,少数预后差,年龄大、有基础肝病、TBIL高、胆汁淤积型的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白蛋白高有助于DILI的好转。
- 杨雯王琦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预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