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莲

作品数:70 被引量:284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中医
  • 17篇温病
  • 10篇辨治
  • 9篇中医药
  • 7篇医案
  • 7篇温病学
  • 7篇流感
  • 7篇辨证
  • 6篇验案
  • 6篇教学
  • 5篇吴鞠通
  • 5篇感冒
  • 4篇叶天士
  • 4篇湿热
  • 4篇中医治疗
  • 4篇流感样病例
  • 4篇咳嗽
  • 4篇教学改革
  • 4篇病机
  • 3篇性疾病

机构

  • 69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天津职业技术...
  • 2篇秦皇岛市卫生...

作者

  • 69篇王秀莲
  • 14篇李悦
  • 12篇常淑枫
  • 10篇丁慧芬
  • 7篇张炳立
  • 7篇部环宇
  • 7篇张建勋
  • 4篇董文军
  • 3篇曹力明
  • 3篇赵艳红
  • 3篇邢政
  • 2篇肖照岑
  • 2篇黄燃浩
  • 2篇王学岭
  • 2篇田新洋
  • 2篇张影
  • 2篇李通
  • 2篇栗蕊
  • 1篇王惠君
  • 1篇尚懿纯

传媒

  • 7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湖南中医杂志
  • 5篇四川中医
  • 4篇江苏中医药
  • 4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吉林中医药
  • 3篇河北中医
  • 3篇天津中医药
  • 2篇山西中医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湿热理论与痤疮相关的研究
@@痤疮,中医称为“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粉刺”等,常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初起为小丘疹和脓疮,严重者为血瘀痰结。痤疮在马来西亚的发病率很高,年龄层有向上向下延伸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张秀美王秀莲
关键词:湿热痤疮
基于中医病案数据仓库的流感样病例辨证择药挖掘被引量:3
2014年
流行性感冒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中医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有着从理论到实践比较成熟的方法及很好的疗效。本研究基于数据仓库技术,收集建国以来近60年的类流感病案资料,特别是一些名家医案,通过深入研究,从病机、症状、药物组成等多个维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总结规律,为流感及流感样病例的治疗提供依据,为中医药防治流感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李悦王秀莲张建勋
关键词:中医病案辨证
论体质与温病发生、传变、治疗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温邪固然是导致温病发生的关键,但不能忽视体质在温病发生、传变、治疗中的作用.体质与温病发生关系密切,体质强弱对温病发病的有重要影响.不同的体质类型易发生不同的温病.伏邪温病的发生与体质...
王秀莲
关键词:温病体质辨证辨病
文献传递
芳香性中药与脏腑关系探析被引量:30
2016年
芳香性中药的药性独特,难以用四气五味来概括,且芳香性中药在临床应用广泛,效用奇特。故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文献研究论述了芳香性中药与脏腑关系,探讨芳香性中药主要通过脾胃,行"香"的中正之气,逐偏颇之"邪",其又可入心(脑)及肺、肝、肾,以发挥醒、悦、行、散、通、透、化、开、宣、泄等作用,达到驱邪外出、令体正安的目的,对临床治疗危重疑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部环宇王秀莲
关键词:芳香脏腑中医理论
王秀莲治疗难治性咳嗽验案2则被引量:2
2016年
难治性咳嗽,一般是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程长,久治无效或者缺少有效治疗方法者,现代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多属于本病范畴。王秀莲教授从事中医温病学教学及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在诊治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疑难病症,屡起沉疴。现介绍王师治疗难治性咳嗽验案2则,以飨读者。
徐宝全部环宇王秀莲
关键词:咳嗽中医药疗法验案
痤疮从湿热论治探讨被引量:20
2007年
探讨中医湿热理论与痤疮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辨证治疗。认为湿热蕴结型是马来西亚地区痤疮的主要辨证分型。湿热蕴毒、湿热致瘀、湿热毒瘀是痤疮的病理过程,而祛湿清热、解毒、化瘀合理配伍是痤疮治疗的关键。
张秀美王秀莲
关键词:痤疮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查阅近年来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研究文献,探讨叶天士对单味药和方剂的运用规律及特点,概括叶天士对疾病的病机及分型的认识,总结叶天士临证运用的各种辨证方法,发现叶天士的临证思维是决定其临床疗效的关键。加强《临证指南医案》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研究,对更好的传承叶天士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赵艳红王秀莲
关键词: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临证思维
中医药治疗感染病的优势与思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差,病毒性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多。感染性疾病存在于临床各科,是当前医学界面临的一大课题,尤其是近年接踵而来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人禽流感等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面对新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流行...
王秀莲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急性呼吸综合征禽流感辨证论治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不明原因发热治验两则
2016年
“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于1961年提出。1998年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定义为: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38.5℃,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不明原因发热有病因不明、病程较长、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等特点,所以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西医临床公认的难题。尽管在积极寻找病因,
秦珑菲王秀莲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治验病因不明发热性疾病体格检查
不同发热案的中医辨治体会
2015年
发热可见于多种疾病中,感染性发热治疗多采用抗病毒、抗感染和退热药物相结合的方法,一般可取得退热效果,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甚至经输液治疗后发热加重;有的治疗后高热虽退,但长期后遗低热、咳嗽、乏力、胃痞、纳差等。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发热案例有较好疗效,现选3则经输液、或抗生素治疗不效案介绍如下。
秦瓏菲王秀莲
关键词:发热疗效欠佳输液治疗热治疗退热效果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