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秋 作品数:7 被引量:28 H指数:2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艺术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重新发现“日常的”穆斯林:关于一个人类学区分的札记 2018年 最近一些人类学家号召,应该把伊斯兰人类学研究的焦点放在所谓的"日常的伊斯兰"上。事实上,"日常的伊斯兰"这个概念强调了这些范式辩论的一个方面,突出了人的普世性,并强调了对规范的反抗。考察在日常的穆斯林和赛莱菲派穆斯林之间做出区分的文献,可以看出,再次投入对日常的伊斯兰的研究,结果只会低估那些被塑造为赛莱菲派的穆斯林的有效性、现实与本体论地位,并使对赛莱菲派穆斯林的生活的民族志研究变得无效。因此,就算关于日常的伊斯兰的研究在主观上试图拓展伊斯兰人类学,但它在客观上起到的作用,也只是以一种非常狭隘的方式,限定了人类学的专属研究对象而已。 纳迪亚.法迪尔 玛扬蒂.费尔南多 王立秋关键词:宗教人类学 伦理学 克利福德·格尔茨与伊斯兰 2018年 在《巴别塔之后》中,乔治·斯坦纳(1975,24)评论道,“文本内嵌于特定的历史事件”,所以,全面阅读一个文本,就涉及“尽可能地恢复价值与意图的直接性一一言语,实际上是在这样的直接性中发生的”。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恢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伊斯兰研究一开始阅读和听闻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方式,并指出它在当代,对理解今天的伊斯兰的意义。 戴尔.F.埃克尔曼 王立秋关键词:伊斯兰研究 历史事件 斯坦纳 文本 使伊斯兰去例外化:穆斯林研究的人类学进路 2017年 文章回顾、辨析了伊斯兰人类学研究的各种进路,而且结合基督教人类学和其他宗教人类学的研究经验来反思伊斯兰人类学的发展,并论述了这一进路的价值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西蒙.科尔曼 王立秋关键词:伊斯兰 人类学 宗教 阿尔都塞论艺术五篇(上) 被引量:25 2011年 路易·阿尔都塞论艺术的文章,以往译成中文的共三篇:《“小剧院”,贝尔多拉西和布莱希特(关于一部唯物主义戏剧的笔记)》,《关于对艺术的认识的信(答安德烈·达斯普雷)》,《克勒莫尼尼,抽象的画家》(标题均系译者重译)。1995年整理出版的阿尔都塞遗著《哲学与政治文集》第二卷(Ecnts philosophiques et politiques,Tome2,Paris,Stock/IMEC)专辟“艺术论集”部分,收入七篇文章,包括前述三篇中的后两篇。加上属于《保卫马克思》一书的《“小剧院”,贝尔多拉西和布莱希特》,总共八篇,应该就是现在保留下来的、阿尔都塞论艺术的全部文章了(书信、日记中的片断除外)。 路易.阿尔都塞 陈越 王立秋关键词:阿尔都塞 艺术论 《保卫马克思》 布莱希特 唯物主义 法拉比的都阿 2019年 哲学家是怎样对真主作都阿的?在一个层面上说,哲学家的都阿和其他任何人的都阿一样。本质上,我们所有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受过什么训练或掌握什么专业技能,都追求在精神上接近真主。但在另一个层面上说,每一个人的都阿,都揭示了某种关于我们是谁的思考。作都阿是件大事。他要求作都阿的人全身心地投入。都阿是与真主的最私密、最个人的交流方式。都阿是有限者与无限者、必死者与不朽者、仆人与主人之间的相遇。所有宗教传统都强调都阿在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中的意义。 易卜拉欣·卡林 王立秋关键词:法拉比 宗教传统 哲学家 真主 所有人 俄罗斯和前苏联的伊斯兰教研究概述 被引量:1 2018年 现在被称为俄罗斯的这个国家,有过许多名字:沙俄帝国、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当下的俄罗斯联邦。尽管人口以东正教徒为主,但俄国一直与伊斯兰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伊斯兰研究在俄国和苏联的学术中,以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在普遍而言的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德米特里.米库斯基 王立秋关键词:伊斯兰教研究 苏联社会主义 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研究 共和国 德国学术中的伊斯兰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我们学术工作的目标和目的,在于突破我们社会的智识地平线,并瞥视日出的世界,通过研究外国的文化和文明,来增进我们对人类存在和我们自身的理解。 雅克·瓦登伯格 王立秋关键词:学术工作 伊斯兰研究 地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