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蕾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旋毛虫
  • 2篇蛋白
  • 2篇旋毛虫幼虫
  • 2篇SDS-PA...
  • 2篇BLOT
  • 1篇蛋白变化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地理株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诊断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胃上皮
  • 1篇胃上皮细胞
  • 1篇系统发生关系
  • 1篇细胞
  • 1篇相关蛋白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作者

  • 4篇王蕾
  • 3篇崔晶
  • 3篇王中全
  • 2篇李灵招
  • 2篇姜鹏
  • 2篇刘莉娜
  • 1篇李楠
  • 1篇张玺
  • 1篇陈雨
  • 1篇蔺西萌
  • 1篇范思洋
  • 1篇陈梦欢
  • 1篇田翔宇
  • 1篇刘丽娜

传媒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旋毛虫幼虫侵入胃上皮细胞后虫体与细胞蛋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旋毛虫幼虫对胃上皮细胞的侵入及侵入前后虫体与细胞蛋白的变化,筛选幼虫侵入相关蛋白。方法将旋毛虫感染性幼虫接种至胃上皮细胞(SGC-7901)单层,37℃5%CO2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幼虫侵入情况;培养18h后分别提取虫体与细胞蛋白,进行SDS-PAGE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旋毛虫幼虫培养6h时已侵入细胞单层,18h在幼虫头端与尾端可见鞘的形成。SDS-PAGE结果表明,幼虫与细胞共培养后比仅在培养基中培养的幼虫增加了3条蛋白带,减少了4条蛋白带;细胞与幼虫共培养后细胞蛋白增加了3条蛋白带,减少了2条蛋白带。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幼虫与细胞共培养后虫体蛋白多了3条被旋毛虫感染鼠血清识别的反应带(58、21、18ku),少了3条反应带(98、86、31ku);细胞与幼虫共培养后细胞蛋白多了6条被旋毛虫感染鼠血清识别的反应带(96、62、40、34、29、22ku),少了2条反应带(98、15ku)。结论旋毛虫幼虫可侵入体外培养的胃上皮细胞单层;幼虫与细胞共培养后增加的被感染鼠血清识别的虫体与细胞蛋白可能是幼虫分泌的侵入相关蛋白。
王蕾崔晶田翔宇陈梦欢范思洋陈雨刘莉娜姜鹏王中全
关键词:旋毛虫胃上皮细胞SDS-PAGEBLOT
曼氏裂头蚴排泄分泌物中特异性诊断抗原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寻找曼氏裂头蚴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物中的特异性诊断抗原。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与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对裂头蚴ES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及鉴定,并与可溶性抗原进行比较。结果 SDS-PAGE显示,裂头蚴可溶性抗原有19条蛋白带,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134、129、124、108、100、80、70、56、47、45、43、40、38、36、35、32、27、241、6 ku;ES抗原有7条蛋白带,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66、53、42、36、29、24、20 ku。Western blot表明,可溶性抗原中的362、4 ku蛋白组分可被裂头蚴感染小鼠及裂头蚴病患者血清识别,其他蛋白组分则无抗原活性,或与其他寄生虫感染小鼠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有交叉反应;ES抗原中的36 ku蛋白组分只可被裂头蚴感染小鼠及裂头蚴病患者血清识别,而不与旋毛虫、血吸虫、弓形虫感染小鼠及正常小鼠血清产生交叉反应,与囊尾蚴病、棘球蚴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亦无交叉反应。结论裂头蚴ES抗原中的36 ku蛋白组分为裂头蚴的特异性抗原,可用于裂头蚴病的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李楠王中全崔晶蔺西萌李灵招王蕾刘丽娜
关键词:曼氏裂头蚴血清学诊断可溶性抗原SDS-PAGEWESTERNBLOT
我国旋毛虫地理株遗传变异与系统发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旋毛虫线粒体基因分子标记,研究我国旋毛虫地理株间的遗传变异与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应用旋毛虫线粒体核糖体小亚基DNA(mitochondrial small subunit ribosomal DNA,mtSSU)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mitochondria cytochrome coxidase,COΙ)为分子标记,分别对我国7个旋毛虫地理株扩增后进行双向测序,利用DNAMAN软件将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相应序列进行比对研究,并使用MEGA4.0程序包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PCR对7个旋毛虫地理株分别扩增出了649bp(mtSSU)和419bp(COΙ)的DNA片段,7个地理株的DNA片段与GenBank中T.spiralis的相应片段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mtSSU基因有4个变异位点(248、293、537和539位),而COI基因仅存在2个变异(273和382位),所有变异均为T-C或C-T的转换;进化树显示南阳株和云南株位于比较近的分枝,而西安株、广西株及西藏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我国7个旋毛虫地理株的遗传变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
刘莉娜崔晶姜鹏王蕾李灵招张玺王中全
关键词:旋毛虫系统发生关系COI
应用shotgun技术对旋毛虫侵入相关蛋白的初步筛选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Owen,1835/) Railliet,1895/],简称旋毛虫,是一种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在同一宿主的小肠和骨骼肌细胞内的线虫。旋毛虫引起的旋毛虫病/(tri...
王蕾
关键词:旋毛虫幼虫肠上皮细胞SHOTGUN蛋白质组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