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旭林
- 作品数:28 被引量:178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脊柱金属植入物在flashCT检查中伪影消减技术的研究
- 刘彪黎军强陈小玫谢兆林郑进天黄波魏景欣黄伟兰莫旭林薛翔
-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因各种疾病、外伤等导致脊柱金属内植入物的使用率升高,而患者术后的复查至关重要,因为金属植入物在常规CT检查时产生较大伪影,伪影可能会掩盖金属植入物断裂或松动、骨折、周围血肿或脓肿以及导致图像误读的其他...
- 关键词:
- 关键词:CT扫描检查X射线源
-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肺动静脉畸形的价值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PAVMs)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肺动脉造影(PADSA)或手术证实的11例肺动静脉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并将其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 IP)、容积再现(VR)相结合,观察病灶的空间解剖关系。结果 11例患者的MSCT检查及重建成像诊断结果与PADSA诊断相符,均能充分显示引流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能准确、直观地观察畸形血管的走行、数目、直径。6例病人可见"血管蒂"征,5例可见"动脉瘤"征。7例为单纯型,3例为复杂型,1例为弥漫型。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取代有创性DSA检查成为PAVMs的无创性首选检查和诊断方法。
- 杨健薛翔文秦清训莫旭林
- 关键词:肺动静脉畸形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血管成像
- MRI影像对椎管内占位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研究分析椎管内占位病变的MRI影像特点,探讨MRI影像对椎管内占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经临床确诊和手术病例证实的患有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I影像特点,总结其诊断价值。结果椎管内部的不同隔间占位病变所呈现的MRI影响特点不一,MRI对髓内、外地占位病变定性诊断率为90.5%;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发生部位、强化特征以及信号强度是MRI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结论 MRI应先诊断在当前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意义,是临床诊断的首选方式,根据患者发病部位的不同,MRI基本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
- 莫旭林
- 关键词:MRI影像椎管内占位病变病变部位
- MRI不同扫描方位对肩袖损伤检出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不同扫描方位对肩袖损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肩袖损伤患者MRI影像资料,观察肩袖损伤MRI扫描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比较MRI不同扫描方位肩袖损伤检出率及双斜冠状位各序列肩袖损伤检出率。结果:316例患者单纯1个肌腱损伤208例,2个肌腱损伤74例,3个肌腱损伤34例;其中298例患者冈上肌肌腱形态和信号异常,101例患者冈下肌肌腱形态和信号异常,39例患者肩胛下肌肌腱形态和信号异常,20例患者小圆肌肌腱形态和信号异常;不同扫描方位冈上肌肌腱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以双斜冠状位检出率最高(99.3%),其次为斜冠状位(90.6%),斜矢状位检出率最低(45.0%);不同扫描方位冈下肌肌腱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横断位检出率最高(98.0%),斜矢状位检出率最低(33.7%);双斜冠状位PDFS序列对肩袖损伤检出率最高,T2WI序列次之,T1WI序列居末位,3个序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斜冠状位的PDFS序列能清晰地显示肩袖的解剖结构和肩袖的细微病变,最大限度地提高肩袖损伤诊断的准确性,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莫旭林郑进天黄波
- 关键词:肩袖损伤MRI检出率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脊椎良恶性骨折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脊椎压缩骨折的发病率较高,早期明确骨折病因及其程度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imaging,DWI)技术能反映脊柱中的水分子扩散异向性的改变,从而显示脊椎的细微病理生理变化,为鉴别脊椎良恶性骨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本文就DWI的基本原理、脊椎良恶性骨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概述如下。
- 莫旭林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脊椎
- 一种放射科用的工作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射科用的工作台,显示屏可用来显示片子,触摸屏可用来撰写报告,方便医生一边阅片一边撰写报告,提高工作效率;转动丝杆,滑块沿滑槽滑动,工作台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滑动时能带动工作台一起滑动,从而改变工作台...
- 陈泉桦刘彪黎军强李雪萍杨健郑进天莫旭林黄波梁岳杰韦进军魏景欣吴俊宏黄欣杨丽黄丽娣李琳琨林海明韦建成
- 文献传递
- 核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治疗前经病理确诊的MM患者22例,分别行WB-DWI、CT及X线检查,比较三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WB-DWI检查显示局限斑片状高信号15例,弥漫斑片状高信号7例。CT检查显示骨质破坏11例,软组织肿块7例,骨质未见异常4例。X线检查显示骨质破坏7例,软组织肿块3例,骨质疏松表现3例,骨质未见异常9例。WB-DWI、CT和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81.8%和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B-DWI检查对MM临床评估优于X线和CT检查,可作为治疗及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
- 郑进天黄波莫旭林黄庆强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核磁共振成像全身扩散加权成像X线CT
- 磁共振T2 mapping技术在神经损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并评价磁共振T2弛豫时间图(T2 mapping)技术在神经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接受治疗的100例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在我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8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西门子3. 0T Verio MR超导型扫描仪扫描,分析T2 mapping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的T2值为(38. 46±5. 26) ms,高于对照组的(18. 12±3. 52) ms(P<0. 05)。在STIR/long TE序列臂丛神经显示率及DWIBS序列臂丛神经各部分显示率方面,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 05)。但研究组对DWIBS序列臂丛神经各部分显示率高于STIR/long TE序列臂丛神经显示率。结论 T2 mapping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并且在磁共振T2 mapping技术中采用DWIBS序列扫描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魏景欣杨丽林海明黄丽娣莫旭林郑进天黎军强
- 关键词:磁共振T2MAPPING神经损伤
- 磁共振双回波稳态及T2-mapping序列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关节软骨退变早期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评估磁共振双回波稳态和T2-mapping序列应用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关节软骨退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随机原则,抽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确诊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予以MR常规序列(FS-T2W1)检查、磁共振双回波稳态检查以及T2-mapping序列检查,回顾性分析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对比以上三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57例患者中,36例为左髋关节损伤,21例为右髋关节损伤;T2-mapping影像学显示,软骨损伤患者的T2平均值为(44.21±1.49)ms,与正常软骨者相比有明显提升(t=13.75,P<0.05)。57例患者经病理诊断软骨退变25例;T2-mapping序列和磁共振双回波稳态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FS-T2W1(χ2=5.49,4.90;P<0.05),T2-mapping序列和磁共振双回波稳态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P>0.05)。结论磁共振双回波稳态与T2-mapping序列检查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关节软骨退变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基本一致,均可取得满意诊断效果,且T2-mapping序列可对关节软骨退变进行定量评估,对临床早期诊断有积极指导作用。
- 魏景欣刘彪郑进天莫旭林曹学胜黄丽娣郑菲
- 关键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 2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报告
- 2006年
- 近年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而临床上发现典型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时已大多到了中晚期。因此,如能及早明确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笔者总结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和随访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并对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药物灌注溶通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莫旭林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血管造影术灌注血栓溶解治疗